李笑笑
摘 要:綜合安全評估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項規則,在相關的海事安全委員會決議中,ISM規則第1.2.2 章的內容“針對所有已識別的風險制定預防措施”。更改為“評估所有已識別的船舶、人員和環境風險,并制定適當的預防措施”。補充稱:從主要一般點到更明確的預期,即公司將采取基于風險的安全管理方法。根據ISM規則修訂的內容,公司將相應修改、完善和增加現有系統文件,使修訂后的系統文件符合ISM修正評估的要求,但目前在船上的實際工作中,很多船員不知道如何進行風險評估,因此,本文主要論如何運用簡單的風險評估方法進行風險控制、降低風險。船舶的安全和船員的疾病討論提高船舶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船舶;安全風險;管理
1 研究現狀
DNVGL集團在研究了航行存在八大安全風險后,考慮到環境的風險和復雜性,建議航運的開發和勘探應遵循分步戰略,以便技術和基礎設施能夠有充足的發展時間,以確保安全風險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對船舶自身風險、航行過程中人員風險和外部環境風險分別進行分析和審查。在研究北極東北航道的航行環境和安全航行時,解國強指出,能見度低、氣溫低、海冰和地理特征是東北航道的安全風險,其中海冰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2 風險管理
通常,船上操作中的風險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危險識別
必須根據風險水平確定和記錄系統中所有潛在的危害,按照風險程度排序,以便于分析并為投資者提供控制主要風險造成損失的適當選擇。在對各類事故的發生以及其他可能發生的原因和后果情況進行了粗略的分析,基于不同的技術,如事故分析樹(FSTS)、樹事件分析(ETA)、故障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危險預分析和運算操作分析(HAZOP)等。
2.2 判定風險
根據風險評估的方法,風險評估的方法種類多,可以細分為確定性風險評估和定量風險評估,其中確定風險評估的指標法主要是常見的確定性風險評估的方法,兩種影響因素都決定著發生在危險事件中的風險-嚴重性和發生風險的可能性,根據其具體特點,分為形成相應的風險評估矩陣的相對風險評估,并通過設定風險的大小進行確定風險測量的加權值。
風險評估可以基于船舶安全管理中的風險,這樣我們就不會失去任何風險,并根據風險分類的概率和嚴重程度,以安全措施為基礎。風險頻率 - 危險事件的概率(取決于危險事件的頻率)在質量上被歸類為多個級別,稱為危險事件的概率級別。通常概率級別分為3個級別,風險強度級別——由于系統故障、子系統或設備、環境條件、設計缺陷、操作程序不正確、人為錯誤可能產生有害后果,這些相對定性后果的嚴重程度分為幾個級別,稱為危險事件的嚴重程度。強度級別通常分為 3 個級別。
2.3 風險評估分析
在船舶安全管理過程中,根據風險控制流程和要完成的相關決策管理內容,考慮風險因素等變量,以風險評估分析為關鍵環節,明確安全管理指標,主要考慮風險控制過程的理解,了解實際風險,以減少治理失誤,提高整體效益。
風險管理必須識別風險信息,其主要內容是了解事件的不確定性,根據風險的可能性和實際要求,以確定目標的影響程度。有了預先確定的風險,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風險,有些風險是無法避免的,但可以評估,有效處理,降低風險。
在三個正常、異常和緊急條件下收集以下風險信息:
(1)安全評估和法律法規相關信息;(2)基礎能量體(電能、機械能、壓力能、水能、重力能、輻射等)相關信息;(3)與工程作業有關的信息;(4)系統適用性與應用信息;(5)個人防護裝備和與佩戴有關的正確信息;(6)關于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工作環境或者活動的信息;(7)有關建筑設備、工具、船舶和安全防護設施完整性的有關資料;(8)工作場所、辦公區、電氣安全住宿區、消防安全等相關信息;(9)建筑工地的自然條件和環境,以及施工現場的自然條件和其他有關資料;(10)不良習慣、心理健康狀況、疲勞管理缺陷、非法利用和其他與不良行為有關的信息;(11)陸路、水路運輸、水路、錨地信息;(12)施工期間可能發生的事故、危險和應急處置;(13)不可抗力因素(如臺風、海嘯、地震等)以及應急預案和其他相關信息。
2.4 風險評估過程中需要風險識別和風險識別的更新
船舶安全管理風險多變,溺水、觸電、食物中毒、窒息等人員傷害事件、船舶水上交通、油污、滯留船舶事故、自然災害等都可能導致二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船舶實際管理中,實行風險評估模型后確定工作范圍,實施風險評估是工作的集中,需要做好綜合分析和實際觀測工作,有些風險識別并不容易,并非所有風險都能先判斷,風險評估需要系統地了解全過程,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和指導,了解風險評估的作用,并了解風險不能將人與其他事件混為一談。在風險識別階段,當沒有單一方法時,可以通過技術標準和流程重新識別風險。
2.5 對于不能容忍的風險控制方案
在上述風險等級為3及以上的事件中,應制定額外的控制措施,并考慮到以下因素:(1)如果可能,應在消除各種風險的同時消除風險來源;(2)若無法消除風險,則應考慮降低風險;(3)應優先考慮船員人身安全;(4)目前,公司經常更改其系統文檔以適應 ISM 規則,內部形式對如何為高風險工作制定額外檢查有明確的規則。
2.6 對措施的實施、監督、復查
在各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負責的高層船員們都應對所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進行檢查和監督,所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至少也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各項控制措施是否能夠將其風險最大化到一個可以被容忍的限值;(2)新的措施或者方法是否將會給企業帶來新的損失;(3)檢查工作人員對于控制措施的反饋情況是否有效;(4)附加的控制措施是否在實際操作中得到了運用和執行。
3 風險評估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運用
首先,應當清醒地認識和看到,船舶在各種作業過程中的風險性是廣泛地存在著,在每一個作業前都要充分地考慮潛在的風險,以便于進行恰當的風險評價。船上進行風險評價應該是簡單、實用、有效。其中評價的范圍內應當包含船上的工作涉及到的所有風險,但不能包含無法合理地預見的風險。相反,評估主體應當局限于那些從事這類工作和任務人員所面臨的直接和間接風險,而不是延伸至隨后發生的風險。風險評價應當做到“適當和充分的”,而非過于復雜。
步驟1對作業活動進行清理分類
船舶上的工作可以根據不同的分類進行合理的分類,例如根據船舶的不同部分將船舶分為甲板作業和飛機作業,將航行分為海上航行、沿岸航行、狹窄水道航行、惡劣的能見度航行、冰川區域或船舶可能面臨的危險,例如碰撞、擱淺、火災、污染、人身傷害或安全威脅等。
步驟2識別危險
在識別船舶風險時,必須考慮到對人員、船舶、設備和環境的風險,并對其進行分類。確定風險可能會引起三個問題:什么是工作風險?誰或會受到危險?這是如何發生的?如果有適當的控制措施,就沒有必要記錄不重要的風險。
步驟3制定完善對策
根據現有的情況和制度,改進科學管理將確保船舶的順利管理,同時將港口建筑環境、港口基礎設施和船舶從港口和港口的流動結合起來。在相應的安全管理階段對對策和流程作出判斷。在修訂和更新過程中確定船舶安全管理的目標。為了避免生命和財產損失,重點是如何確保安全管理并從安全管理的好處中獲益。
步驟4確定現有風險控制措施
根據上述風險來源,確定現有的風險控制措施。這些措施可包括常用的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工作眼鏡等,或更復雜的有毒氣體測量設備、氧氣含量測量設備、呼吸系統或現有的許可證制度,如船舶的暴露后操作系統、室內通行證制度和標準檢查清單。
步驟5評估面臨的風險
風險評估有多種方法,但為了進行定量比較,并考慮到社會、公司和個人承受風險的程度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簡單方法來管理船舶的安全。
步驟6評估控制措施是否足夠
確定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足以將風險降低到不可持續的程度?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構成新的風險?特別是,在執行過程中,有人表示擔心,情況的變化可能會使最初的控制措施失效或不足。這些結果可能需要重新評估風險。
步驟7提升船舶的安全管控質量
歸根結底,安全管理本質上是人的活動。因此,為了提高船舶的安全管理,有必要加強對船舶工作人員的培訓,使安全維護人員能夠通過培訓識別船舶上的各種機械結構和部件,并要求安全維護人員記住船舶上常見機械故障的相應跡象,從而在各種故障發生之前進行預防。通過這一系列培訓,工作人員可以在船舶發生故障后第一時間查明故障原因,將船舶故障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經調查發現,許多船舶故障是由于安全操作人員操作不當造成的。進一步調查表明,在人為造成的船舶故障中,員工責任心不強和專業素質差是兩個主要原因。可見,在船舶安全管理過程中,做好人員管理是船舶安全管理的重點。
步驟8落實風險對策
根據查明的風險,在短時間內控制和處理風險需要一個健全的船舶安全風險管理系統,并通過風險管理促進船舶管理的健康發展。(1)在可能的情況下,從船舶設計階段消除危險因素;(2)在處理風險因素和采取技術和預防措施方面的困難;(3)不能消除或預防風險,也采取措施減少風險;(4)無法消除、預防和減輕風險因素,并采取措施使人們遠離危險和聲光警示;(5)消除操作員的錯誤或通過鎖裝置操作設備的危險。
4 結束語
有鑒于此,繼續提高在航行條件下提供的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并為迅速、及時和適當地應對各種海上航線上的緊急威脅奠定基礎,將為合理部署、有效執行和有效應對海上航線維修方面的緊急情況提供重要支助,并為海上航線的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參考文獻:
[1]張純朋.風險管理在船舶安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設備工程,2019(7):21-22.
[2]孫大銘.風險評估在船舶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2020(7):49-50+53.
[3]姜方榮.風險評估與船舶安全管理[J].世界海運,2018(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