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綺雯,姚 慧,黃舜寧
田徑運動由來已久,它是由人類最初的勞動、生存和生活等技能的跑、跳、投和走,隨時間演變形成的現代競賽項目,被稱為“體育運動之母”。奧運會的田徑賽、世界田徑錦標賽和田徑鉆石聯賽等是世界最大型的田徑賽事。世界田徑錦標賽簡稱田徑世錦賽,每隔兩年舉行一屆,與奧運會錯開,是田徑項目除奧運會以外最大型的賽事,每一屆都吸引了世界田徑頂尖高手參與。這些年來,世界田壇的格局瞬息萬變,優秀的田徑運動員不斷地涌現,我們經常能從大型田徑賽事的獎牌榜的變化和紀錄的刷新中看出當時世界田徑的最高水平。
北美洲的美國和牙買加向來都是世錦賽的得分大戶,在本屆世錦賽更是助北美洲力壓歐洲,奪得第一寶座。本文以項目分類、性別分類為基礎,通過對前八名進行賦分、量化和統計,運用優勢指數,深入分析北美洲的優勢項目的構成,并利用GIS技術制作地圖以將數據可視化,幫助體育界從業者、愛好者了解北美洲各國獎牌分布和變化,以期為北美洲在東京奧運會這個“舞臺”上的表現提供一定的參考和預測。
通過多哈田徑世錦賽的成績榜,分別對男子、女子各單項,對每個項目的前三名、四至八名的歸屬的地區進行統計,并對北美洲競技格局進行分析。
1.2.1 文獻資料法
從國際田聯的網站上獲取多哈世錦賽的賽果和相關資料,并查閱相關的運動訓練文獻,以多哈田徑世錦賽成績為依據,建立數據庫。
1.2.2 獎牌賦分法
為了提高不同名次之間分值的差異,確定對獎牌賦分的標準,第一至八名分別為13、11、10、9、8、7、6、5分,對名次進行量化。
1.2.3 數理統計法
用Excel軟件對成績進行統計。
1.2.4 GIS
ARCGIS軟件能加載含有地理數據(經緯度、點、線、面之間的距離等)的地圖,將原始數據統計好后,導入軟件,使用自然斷點法自動分級顯示。
1817年李嘉圖提出的經典性模型成為比較優勢理論的開端,1965年經濟學家巴拉薩在這個基礎上提出比較優勢理論(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本文利用比較優勢,對多哈田徑世錦賽項目進行界定。
比較優勢指數是一個定量指標,是一種相對簡明的等級分類方法,它是指某一個競技單位在某一項目所獲得的獎牌總分,占該單位在該次比賽中所獲得的獎牌總分份額,和該項目所設的獎牌總分占所有項目獎牌總分份額的比值。在分析中,若優勢指數大于1,表示該項目是I單位的優勢項目,且數字越大優勢越明顯;如果優勢指數介乎1和0之間,則表示該項目是比較優勢項目;如果優勢指數等于0,表示在I單位在該項目沒有獲得獎牌。
2.1.1 世錦賽獎牌設立情況
隨著時代變遷,世錦賽的比賽項目獎牌的數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因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新增了4×400米混合接力的項目,而多哈世錦賽作為奧運會前最重要的一場賽事和前哨戰,賽場上也首次出現了4×400米混合接力項目,它的出現使比賽增加了可看性和前瞻性。
2.1.2 世錦賽各洲際獎牌和總分變化情況

圖1 各洲獎牌與總分對比
歐洲和北美洲領銜第一集團,競技實力遠超其他洲。歐洲在總分榜高居榜首,可以看出歐洲多點開花,各項目優勢亦較為平均,特別是全能項目和快速力量性項目表現出巨大的潛力,體現出歐洲優秀運動員的數量和沖擊獎牌的實力。與其他洲相比,歐洲的總體實力較為均衡,成績也最為穩定,沒有弱勢項目。北美洲取得近年最好成績,獎牌居獎牌榜榜首,占2019年世錦賽獎牌的35.95%。耐力性項目是非洲的絕對優勢項目,非洲憑著其在長跑、障礙跑和馬拉松幾乎壟斷的優勢,占據第三名。其優勢非常明顯且集中,無論是在男子還是女子的耐力性項目中,非洲都處于領先地位,且比較穩定,但其獲獎項目的單一性限制了其總體的發展。亞洲由于中國和日本的崛起,獎牌得分持續攀升,呈現緩慢的上升趨勢,與其他洲相比,亞洲男女子各項目的發展速度并不均衡。大洋洲和南美洲的得分點較單一,競技實力相對較低,獲獎牌的國家較少,被其他洲大幅度拋離,證明較多項目仍處于比較弱勢項目。

表1 多哈世錦賽各洲際得分一覽表
2.2.1 田徑競技運動項群的分類
根據田麥久教授的運動訓練學中的項群訓練理論,按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對競技項目進行分類,田徑屬于體能主導類運動,根據田徑運動中的表現形式和特征的不同,體能主導類又細分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和耐力性三個亞類。田徑中的跳躍、投擲屬于快速力量性,短距離的跑、跨、接力屬于速度性,中長距離的跑、走屬于耐力性,男子的十項全能和女子的七項全能中包含了三個亞類中的項目,因此在本文中把這兩個項目分為歸屬于體能主導類下的全能類。
2.2.2 北美洲各國獎牌分布情況
北美洲有23個國家,但奪得獎牌的國家卻只有6個,分別是美國、牙買加、加拿大、古巴、巴哈馬和格林納達。從獎牌數量可以看出獎牌分布不均衡,各國競技實力兩極分化。美國以343枚獎牌大幅度拋離其他國家,牙買加以134枚獎牌排于第二名,緊隨其后的是51枚獎牌的加拿大,古巴、巴哈馬和格林納達分別奪得34、24和13枚獎牌。

圖2 北美洲各國獎牌分布
從項目分類上看,快速性>快速力量性>綜合類>耐力性。快速性項目和男子快速力量性項目是北美洲的優勢項目。男子快速力量性項目的優勢指數在近年不斷攀升,表現出強大潛力,同樣在4~8名中,快速力量性的優勢指數也不低。從圖3中可以看出,北美洲在全能的實力在不俗,有沖擊獎牌的潛力。

圖3 北美洲男、女子前三名優勢指數的對比

圖4 北美洲男、女子4~8名優勢指數的對比
快速性項目是北美洲的優勢項目,賽場上表現強勢,獲得了短跑項目中15枚金牌的12枚,收獲短跑項目近半數獎牌,并壟斷了男子100米、女子100米欄和400米欄的9枚獎牌,讓其他洲望塵莫及。在5項接力項目中,牙買加僅奪得女子4×100的金牌,而美國則包攬了其余接力項目的金牌,可謂本屆接力項目的霸主。從圖5可以看出,美國和牙買加所獲獎牌數量大幅度拋離北美洲其他國家。牙買加在第10屆和第11屆只獲得了1枚金牌,但從第12屆世錦賽開始,男女子短跑軍團異軍突起,飆升至7枚金牌,成為短跑項目的霸主;但在近三屆世錦賽中,牙買加在快速性項目中從2015年的7枚下滑至2017年和2019年的各1枚金牌,究其原因是以博爾特、鮑威爾等優秀短跑運動員退役和老去,年輕隊員又未能擔起重任,造成青黃不接;而美國長居總分榜的榜首,為北美洲貢獻了大量獎牌,但由于北美洲少了牙買加的有力助攻,單憑美國亦未能力挽狂瀾阻止得分的下滑。

圖5 快速性項目獎牌分布

圖6 快速力性項目獎牌分布
北美洲僅有4個國家在快速力量性項目奪得獎牌,但其以14分的優勢力壓歐洲成為該項目的獎牌總分第一。男子快速力量性項目是優勢項目,其發展稍優于女子。美國在快速力量性項目依然以106分居榜首,牙買加相比于往屆,獎牌數量有所減少,但仍有88分居第二名。快速性項目是巴哈馬的優勢項目,巴哈馬在今屆世錦賽上僅在400米奪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銀牌,但在其它項目顆粒無收。
耐力性項目是北美洲的比較優勢項目,但是與快速性項目相比就顯得較為遜色。耐力性項目只有美國和加拿大共奪得6枚獎牌,其中美國的獎牌集中在800米和3000米障礙跑,女子競技實力優于男子,加拿大則是在男子5000米得50公里競走奪得2枚銅牌。
因為歐洲在全能項目上表現強勢,以近乎的壟斷的成績奪得6枚獎牌中的5枚,北美洲僅有加拿大奪得一枚銅牌。但全能是北美洲的潛優勢項目,在4~8名的分析中,全能是4個類別中優勢指數最高的,證明其有沖擊獎牌的潛力。
北美洲的獎牌分布極不均衡,23個國家僅6個國奪得獎牌,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其中美國和牙買加是北美洲的得分大戶,僅兩國就為其貢獻了79.6%的獎牌。
快速性項目是北美洲的絕對優勢項目,賽場上表現強勢,讓其他洲望塵莫及。其中美國和牙買加是北美洲的“主力軍”,雖然美國長居總分榜的榜首,為北美洲貢獻了大量獎牌,但由于牙買加的短跑運動員青黃不接,少了牙買加的有力助攻,單憑美國亦未能力挽狂瀾阻止得分的下滑。
展望2020年東京奧運會,北美洲主要得分點依然在男女子快速性項目、快速力量性項目,其中接力是一大看點,全能項目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