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撰_阿夏

原始 內蒙古·科爾沁
內蒙古,是上帝遺落在人間的調色板,是無數人心中最美的自由天堂。每年夏秋時節,內蒙古草原也將迎來一年里最好的時光。這其中,位于內蒙古東部的科爾沁草原是一處特別的所在。
原始是科爾沁草原的本色。
科爾沁,蒙古語意為“弓箭手”,在元代,這里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撒爾管轄的游牧區之一。這里不僅擁有原始草原、河流、山地、沙漠、冰雪等壯美的自然景觀,也有著燕長城、金界壕、元佛塔、清寺廟、王爺府等豐富的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此外,北部的阿魯科爾沁旗濕地亦是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水草豐美,成為鳥類棲息天堂。原始的泉河,原始的植被,原始的天空,原始的風味,因為原始,所以動人。
遼闊是科爾沁草原的代名詞。
這片土地西接錫林郭勒草原,北鄰呼倫貝爾草原,廣袤無垠,沃野茫茫,能滿足旅人對草原的一切想象。草原如果不廣闊就沒有了風采,而如果只有廣闊沒有馬牛相伴便失去了生命。對于是誰先來到這片土地上沒有考證,但牛羊想必在此已成了最遠古的居民之一,這片草原早已離不開它們。
也因為,科爾沁草原上還保留著游牧遷徙傳統。每年初夏,牧民們紛紛開始一年一度的夏季轉場,近千戶牧民,數十萬頭牛羊、駱駝、馬匹共同描繪出一幅壯觀的遷徙場景。
英勇是科爾沁草原的底蘊。
作為蒙古族文化的發祥地,科爾沁草原孕育了清代孝莊文皇后、愛國將領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等歷史文化名人。英雄的領地出英雄,英雄的后裔也非同尋常。歷史上,科左中旗的騎士以驍勇剽悍著稱。1946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前夕,科左中旗廣大青年特別是蒙古族青年紛紛參加革命隊伍,組建成立了內蒙古騎兵二師第十一團。在以后的戰斗歲月里,騎兵十一團縱橫沙場,屢建功勛,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柔婉是科爾沁草原的風情。
約有240 條大小河靜靜流淌在科爾沁草原,著名的有綽爾河、洮爾河、歸流河和霍林河等。它們是廣闊草原的白色血脈,給草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牛羊渴了會到河里飲水,然后蹚過河水到另一邊吃草。
它們潺潺地流淌,你不知道它從哪里來,也不知道它將流到哪里去,只能說它來自天邊,又向天邊流去,和草原親密無間地融為一體。
斑斕是科爾沁草原最獨特的色彩。
每年9月,中原大地的暑氣還沒有散去,科爾沁草原的邊緣就開始了季節的轉換。9月中旬開始,從阿爾山大興安嶺的最高處,山川、大地、森林、湖泊,如同畫家手中的調色盤,不斷更新著濃厚的色彩。
科爾沁草原的秋天,最惹火的便是烏旦塔拉五角楓。烏旦塔拉五角楓森林公園位于通遼市科左后旗吉爾嘎朗鎮,是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5 萬畝,保護區內植物主要以五角楓為主,部分樹齡在500年以上。不同于常見的楓葉呈三裂,這里的楓樹樹葉都為五裂,故名“五角楓”。每逢金秋,科爾沁草原上的五角楓便呈現出獨特的造型和斑斕的色彩,與金黃的草原相映成趣,成為廣大攝影愛好者創作的焦點。


有“非洲大草原”之稱的科爾沁草原
每年9月下旬開始,烏旦塔拉五角楓葉逐漸變色,進入初紅階段;10月上旬進入斑紅狀態,適宜觀賞;10月中旬進入正紅階段,為最佳觀賞期;10月下旬最佳觀賞期基本結束。根據當年氣溫情況,時間會有提前或延后。
科爾沁草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草原兒女,也孕育出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科爾沁人在寶貴的傳統文化和現代都市生活之間,打開一扇窗,通過這扇窗,古老的游牧智慧綻放出新的光彩,并給人啟迪,游牧的法則和今天的生態保護觀念內涵一致,指向未來生生不息永續蓬勃的天地萬物。
胡煥庸線穿過了科爾沁沙地的北段。這里原本是豐盈的森林草原和疏林草原區,自遼代以來數百年的開墾和其他人類活動加速了荒漠化進程,最終形成了今天沙地的模樣。
在我國北方,400 毫米等降水線大致為北方農牧交錯帶的氣候界限,也是生態脆弱帶。科爾沁沙地治理工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特別是2000年以來治理規模不斷擴大效果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