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_局部(署名除外)
守望 云南·騰沖
位于高黎貢山以西的云南騰沖,是『胡煥庸線』的一端,也是徐霞客在游記里提到的『極邊第一城』。
盡管在地理上位于『南方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但放在現代交通維度上看,騰沖的先天不足是顯而易見的——這座『極邊之城』不僅離昆明近800公里之遙,而且中間還隔著無數的大山巨川,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就是高黎貢山。
作為橫斷山脈的主角之一,高黎貢山將騰沖分割為一個完全不同于云南內地的地理單元,由此也造就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騰沖。從某種意義上說,騰沖所有的故事,都要從高黎貢山講起。
1639年暮春,51 歲的行者徐霞客翻越高黎貢山,進入騰沖。
關于這座山的初印象,他在游記中這樣寫道:“由此西望,一尖峰當西復起,其西北高脊排穹,始為南渡大脊,所謂高黎貢山,土人訛為高良工山,蒙氏僭封為西岳者也。其山又稱為昆侖岡,以其高大而言,然正昆侖南下正支,則方言亦非無謂。”實際上,遍覽整卷《徐霞客游記》,高黎貢山就是他所翻越過的最高山峰。
早期云南人把高黎貢山稱為“昆侖岡”,或許因為途徑文人受《山海經》的啟發嫁接所致,但“高黎貢”這個名字顯然更久。早在唐代,樊綽所著《蠻書》中,它已經被叫作高黎貢。據說高黎貢山真正得名的來源是取自當地的少數民族部落名“高良工”,若如此,徐霞客作為短期過客有所不知也在情理之中。


高黎貢山在騰沖,是像父親一樣威嚴的存在。直插云霄的山體冬季常常積雪,和山下四季如春的氣候形成鮮明對比。作為孟加拉灣季風進入云南的第一道屏障,高黎貢高大的山體不但給當地交通造成不便,也讓暖濕氣流頗受阻力。這讓騰沖這一地區降雨量遠超云南內地,而處于永恒的“溫潤”狀態。

高黎貢山沿著中緬國境線逶迤南延,平均海拔3500 米以上,圖為高黎貢山腹地的瑪御谷溫泉小鎮
在云南,昆明被譽為春城,但春城冬季常有雪且干燥,而在高黎貢山西麓海拔1700 米左右的騰沖,不但終年無雪,夏季也在涼爽狀態,難怪有人說,騰沖才是真正的云南春城。當年為“春城”命名的楊慎,或許因戴罪之身無法前往騰沖做過沉浸式體驗,否則春城之名落在騰沖頭上也未可知。
得益于優良的氣候,騰沖四季皆綠,很難找到一塊直接能看到土壤的地方,甚至連火山都綠得不可思議。騰沖共有休眠期火山97 座,其中火山口保存較完整的達23 座。騰沖市區即坐落在來鳳山火山流出的熔巖上,在市區西北10 多公里的馬站村附近,火山較為集中,黑空山、大空山火山群自北向南呈一字形排列,高高矮矮的火山。
有火山必有溫泉。騰沖溫泉數量之多,可以一市之資源,敵云南全省其余各縣市之總和,而云南是“縣縣有溫泉”,可見騰沖溫泉資源富集到什么程度。騰沖每年數十萬計的“候鳥”旅居人群絡繹不絕,圖的是什么?一則氣候,二則溫泉,第三文化底蘊。這種種資源,放眼整個中國來看,都是極為稀缺和難得的。

騰沖市區

騰沖龍江大橋
20年前我乘坐班車去騰沖出差時,走當時的老國道,全程花了整整15 個小時,僅翻越高黎貢就花了4 小時。汽車從怒江谷底的大橋離開干熱河谷,扶搖直上,穿越層層疊疊的原始密林,其間司機數次突然剎車,詢問后才知道是為了躲避突然嘯叫著橫跨公路的猴群和野豬。
在山頂埡口處有一處加水站停車休息,即便是埡口,海拔也接近3000 米,幾個小時之內經歷了在山下揮汗如雨,在埡口凍得瑟瑟發抖,第一次親測了云南立體氣候的神奇。
當時以為,騰沖已靠近邊境,遠離經濟中心,大約是荒涼貧苦之地,沒想到進入巨大的騰沖壩子之后才發現,這里到處是“阡陌縱橫、屋舍儼然、雞犬相聞”的繁盛田園,竟完全是一派齊整的江南水鄉景象。
騰沖的文化血脈來自江南,它被認為是“一部遺落邊地的漢書”。這里65 萬人口中90%以上是漢族,這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邊境獨一無二。甚至可以說,騰沖仿佛整個云南西部少數民族汪洋大海中的一片文化飛地,在遙遠的邊疆歷經數百年形成了一座漢文化重鎮。在騰沖最大的古鎮和順,沿著山坡清一色全是青瓦白墻,樓臺煙雨中,依稀可見高大的馬頭墻與蘇皖南部有異曲同工。
騰沖漢族先祖,大部來自明初(14世紀中后期)江南移民,少部分來自隨后多次進行的明緬、清緬戰爭屯軍后裔。這些來此屯田戍邊的成千上萬軍民,帶著中原朝廷賦予的守衛疆土使命,從內地富庶之地,攜家帶口,迎著孟加拉灣濕熱季風,跨越瀾滄江、怒江,翻越蟲獸橫行的高黎貢山,成為騰沖早期的外來居民。
歷經500 余年星移斗轉,騰沖先民生生在被高黎貢山阻斷的遙遠邊地世代繁衍生息,開拓出了一片“小江南”,并恪守傳統,一步步將他鄉終于變成了故鄉。

江東村現存云南發現的最大、最集中、最古老的一片銀杏林(攝影_釧思偉)


國殤墓園
騰沖的邊疆屬性和要沖位置,決定了它無法回避血與火的歷史。
這座堅固的石城歷經了多次血與火的洗禮,見證過明將鄧子龍征伐麓川政權的軍威,見證過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歷的落魄逃亡,見證過吳三桂大軍從緬甸志得意滿的“凱旋”,見證過清緬戰爭最后的象隊,更見證了1944年中國遠征軍在此徹底地殲滅了侵略者,也就在這場戰爭中,這座500年古城化為焦土。
今天的騰沖城是一座全新建起的城市,但歷史的烙印從未在這片土地上消失,每一名游客來到騰沖,在享受過熱海溫泉帶來身心愉悅的同時,還有一份需要帶走的歷史。
騰沖市郊有座“城中瀑布”,高達數十米,終年轟鳴不息。離瀑布不足一公里處,就是著名的滇西抗戰紀念館和“國殤墓園”。有人說來騰沖可以不去火山,可以不泡溫泉,但不去國殤墓園獻花就不算完整的騰沖行,我深以為然。國殤墓園所在的山體高不過五十米,頂上立有紀念碑,碑下松林里,是依山勢而立的3346 塊遠征軍陣亡將士墓碑。這是為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沖戰斗中陣亡將士而建的墓園,也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
當血與火歸于寧靜之后,高黎貢山叢林更為高大茂密,叢林深處,從兩千年前的南方絲綢之路,到80年前的史迪威公路,再到當代天(保)猴(橋)高速公路,這些道路也已三位一體,成為新的大道,依然一路向西。

史迪威公路騰沖段

高黎貢山叢林深處
1.騰沖是中國最大的翡翠之城,自古以來有“玉出騰越”的說法,同時也是云南最大僑鄉,兩者有千絲萬縷的因果關系。
2.騰沖的美食在云南獨樹一幟,完全區別于滇味,油而不膩、酸辣有度、香而爽口,“大救駕”炒餌塊、火燒肉米線、騰沖土鍋子、趕馬肉、稀豆粉等,總有一款是你的愛。
3.作為胡煥庸線的兩極城市,“璦琿-騰沖”主題公園值得一看,這是中國首對姊妹公園,一南一北,另外一半位于萬里之外祖國東北邊境的黑河市。

騰沖明清翡翠

騰沖土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