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濤,李星會,楊曉靜
(1.重慶市綦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辦公室,重慶 401420;2.重慶市渝北區婦幼保健院 產科,重慶 401120;3.重慶市綦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公衛科,重慶 401420)
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眾多,人們雖然對糖尿病的認知已經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自我管理能力、控制率并不夠理想。由此,我們提出社區家庭醫生式服務,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改善飲食,預防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1]。從我國糖尿病的干預模式上看,從傳統的綜合方式到現在的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可以為患者的居家治療提供更多的建議和監督管理。實驗選取收治的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計有180人符合調研的納入標準,進一步討論家庭醫生式服務對慢性病的干預成果。
1.1 一般資料。實驗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簽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觀察組男46例,女44例。年齡46~73歲,平均(66.7±5.8)歲,對照組男47例,女43例,年齡47~74歲,平均(65.4±6.3)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最后,實驗須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實驗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常規隨訪模式,定期走進社區,記錄患者的病情管理情況,統一解答疑問。觀察組則為家庭醫生式服務,首先,根據患者在的血糖控制水平,飲食運動狀況制定個性化康復方案。以全科醫生、社區護士為主要協助人員,為患者的社區居家生活提供指導,包括對血糖的日常監測,并發癥的介紹,引起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分析,以及如何從飲食方面進行自我管理,結合必要的運動鍛煉。此外,選擇1名家庭成員作為監督員,起到協助作用。與此同時,可以組織社區內糖尿病患者組間糖尿病同伴小組,可定期開展交流活動,讓患者之間可以相互溝通,相互幫助[2]。在加強健康教育方面,要幫助患者理解飲食的重要性,特別是老年患者,提升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具有一定的飲食健康觀念,有助于提升飲食依從性。在具體服務中,健康狀況早了解,健康信息早知道,為慢性病患者提供主動咨詢,在上門服務中包括查體、康復和護理等方面,以及對慢性病用藥的社保優惠進行介紹,幫助患者減輕治療上的經濟壓力。
1.3 評價標準。本次實驗需要針對患者的血糖指標進行護理前后的對比分析。此外,結合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特異性量表進行評價分析。該指標包括了四個維度,分別為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社會維度、治療維度,得分越低,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計學分析。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討論,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處理數據,正態計量數據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或百分比表示,正態,方差齊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樣本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對比結果。從護理質量上看,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及其相關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對比結果(±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對比結果(±s)
組別 例數 餐后2 h血糖(mmol/L) 空腹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治療前 治療1年后 治療前 治療1年后 治療前 治療1年后觀察組 90 13.53±2.63 5.72±2.41 10.63±2.13 5.03±1.52 10.73±1.73 4.79±0.18對照組 90 13.74±2.37 8.53±2.04 10.57±2.41 7.92±2.57 10.38±1.82 7.28±0.73 t-0.526 3.525 0.154 2.968 0.145 3.92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特異性量表(DQSL)評分對比。與此同時,在生活質量特異性量表(DQSL)評分上,觀察組各項指標結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特異性量表(DQSL)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特異性量表(DQSL)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時間 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社會關系維度治療維度對照組 90 治療前 21.9±5.518.3±3.3 7.2±1.2 5.4±1.9治療一年后 17.2±3.316.1±3.0 5.9±2.1 4.9±1.2觀察組 90 治療前 21.8±5.118.4±3.5 7.0±1.3 5.3±1.6治療一年后 15.5±2.714.8±2.0 5.1±1.0 4.2±1.1 t - - 5.693 4.541 3.524 2.968 P - - <0.05 <0.05 <0.05 <0.05
糖尿病現在作為我國排名第一的慢性疾病,患者人數已經高達全球榜首,對其實行防治已經迫在眉睫[4]。由于我國人口基數較大,醫院壓力也在逐漸增大,所以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關鍵重點就在于做好基層的防治管理工作,要能夠通過基層醫療體系和社區衛生服務,來讓每一個糖尿病患者都得到及時有效的診療[5]。
家庭醫生服務模式下,可以對社區2型糖尿病加強日常教育,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有助于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并提升生活水平[6]。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控制血糖水平,這就要有較高的遵醫行為,能夠從飲食上進行統一,家庭護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糖尿病患者,其也多存在其他慢性并或者由于血糖高引起的并發癥,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在家庭醫生式服務下,患者可以直接詢問醫護人員,結合自身的疾病臨床表現,闡述感受,聽取建議,在病情嚴重的時候及時入院治療[7]。通過在家庭醫生式服務團隊的指導,我們也格外強調醫囑用藥的重要性,以及飲食對血糖水平變化的影響,但是對于患者而言,他們對于低糖低脂食物不清楚,也存在誤區,這些問題的解決就需要專業人員進行講解和說明,從而規范飲食、規范用藥[8]。除此之外,在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走進社區的過程中,可進一步建立醫患之間的穩固關系,加強護患、醫患之間的關系,及時了解患者的生活所需,提供建議[9-10]。在本次護理服務下,我們認為家庭醫生護理措施能夠整合醫療資源,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的簽約治療,能維持長期、穩定的護患關系。結合本次實驗,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高,血糖水平控制結果好,可見該護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并發揮了自身優勢,也不斷整合了護理細節,達到了預期的護理目的。
綜上所述,采用家庭醫生式服務可進一步提升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血糖水平,患者的生理舒適度和心理舒適度,以及社會關系改善均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