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鴦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星塘醫院,江蘇 蘇州 215123)
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病癥兇險,而現今臨床多通過強心、利尿等干預措施來緩解患者癥狀,但有的心功能較差的患者病況往往較為嚴重,其病情發展較為迅速,使用臨床常規的抗心衰措施進行干預幾乎很難改善患者的嚴重缺氧現象[1]。而現今無創正壓通氣技術不斷發展,其作為一種呼吸機輔助療法,在不開創人工氣道的情況下,通過較小的創口來輔助患者進行正常的生理呼吸,能快速緩解患者的缺氧狀況[2]?;诖耍覀冞M一步探討予以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呼吸機進行輔助抗心衰的臨床應用效果,以期為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的臨床治療通過更多有效參考。
1.1 一般資料。募集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星塘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納入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共70人,包含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隨機將其分為常規組與探究組(各35例)。常規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56~79歲,平均(63.2±3.5)歲;探究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58~78歲,平均(63.3±2.6)歲?;颊咭话阗Y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文件,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患者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患者納入標準:①納入病患均據相關臨床表現、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屬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腫;②納入病患心功能均屬于Ⅲ~Ⅳ級;③呼吸頻率每分鐘超過30~35次;④臨床資料完整。
1.2.2 患者排除標準:①排除伴發有肺部炎癥感染患者;②排除有頜面部或上氣道畸形患者;③排除伴發有其他嚴重系統性疾病患者;④排除有精神障礙患者;⑤排除依從性較低,不愿配合研究者。
1.3 實驗研究方法
1.3.1 常規組: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抗心衰療法,包括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干預措施;用藥有:呋塞米注射液(40 mg,靜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4 mg,靜推)、注射用硝普鈉(5μg·kg-1·min-1,微量泵);同時輔以面罩進行吸氧[3-4]。
1.3.2 探究組:患者在常規組干預措施的基礎上采用呼吸機輔助療法(無創正壓通氣),將機器模式調至S/T,呼吸頻率控制在每分鐘12~18次,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鐘1~3 L,機器運行2 min后,對患者通氣狀況進行檢查,緩慢遞增呼吸水平,將呼氣壓力控制在4~8 cmH2O,吸氣壓力控制在8~24 cmH2O;同時對濕化器溫度進行設置。之后對患者通氣狀況下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待患者出現脫機相關臨床表現后停用呼吸機[5-6]。
1.4 治療成效測評標準與觀察指標。治療成效測評:顯效,患者呼吸困難、雙肺水泡音等急性臨床表現消失,相關指標檢查結果正常;改善,患者呼吸困難、雙肺水泡音等急性臨床表現顯著好轉,相關指標檢查結果出現改善;無效,患者急性臨床表現和相關指標檢查結果均未出現好轉。治療成效=(顯效例數+改善例數)/總例數×100%相關臨床治療觀察指標:通過血氣分析儀、生命體征監護儀測量記錄患者干預前后(2 h)的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壓(PCO2)、心指數(CI)、心率(HR)、每搏量(SV)。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對研究所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測評。計量資料以(±s)表示,小組間對比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明差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續表2
2.1 治療成效測評。相較于常規組,探究組患者的治療成效出現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成效測評[n(%)]
2.2 臨床治療觀察指標測評。相較于常規組,探究組患者經干預后,其相關臨床治療觀察指標(血氣指標、血流動力學指標)出現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臨床治療觀察指標測評(±s)

表2 患者臨床治療觀察指標測評(±s)
項目 例數 SaO2(%) PaO2(mmHg) P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探究組 35 69.56±5.83 93.56±3.21 55.06±4.81 69.46±4.81 47.56±7.83 35.56±4.21常規組 35 70.55±5.03 89.56±6.81 56.61±4.53 63.59±4.53 46.57±9.03 1.84±0.31 t-0.332 3.311 0.342 3.331 0.061 3.571 P-0.732 0.001 0.731 0.001 0.981 0.001
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往往發病較急,病情進展快,患者會出現缺氧所致呼吸困難,且多伴有心率加快、肺部彌漫性水泡音等現象,若沒及時進行搶救,則會導致低氧血癥出現,引發患者多臟器出現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針對該病癥的具體發病機制,患者的抗心衰治療十分重要,其中利尿、強心等均屬于臨床多用的抗心衰干預措施,能積極改善患者急性不良臨床癥狀,糾正患者低血氧癥。而臨床抗心衰常用的常規干預措施往往難以及時有效的將患者的氧飽和度升至正常水平,使得患者機體多組織器官長時間出院低氧狀態,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隱患[7-8]?,F今呼吸機輔助干預療法不斷發展,其能明顯減低機體肺內血管壓力,積極改善患者缺氧狀態,在臨床心肺相關疾病治療中具有較佳應用效果[9]。為此,我們進一步探究予以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呼吸機進行輔助抗心衰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提示相較于常規組,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成效明顯較佳,患者相關臨床觀察指標(SaO2、PaO2、PCO2、CI、SV、HR)均出現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患者給予呼吸機輔助進行抗心衰干預的臨床使用成效顯著,可積極糾正患者不良缺氧狀況,有效改善患者生命體征,促進患者不良癥狀、體征消退,加快患者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