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昆山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蘇州 215200)
作為一種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癥狀為噯氣、泛酸、灼熱等,因食管與咽部黏膜長時間或過多暴露在強酸性胃液而受到損傷和腐蝕,造成患者咽部不適,繼而誘發吞咽疼痛(困難)或咽喉炎;不僅如此,呼吸道誤吸入反流物,容易引起肺炎與哮喘,食管長時間收到腐蝕,還可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直至食管癌,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1]。臨床多采取藥物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其中,莫沙必利、泮托拉唑均是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本研究以我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莫沙必利聯合泮托拉唑鈉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將昆山市第三人民醫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本次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對照組(26例)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29~76歲,平均(52.6±11.8)歲,病程0.5~9年,平均(4.7±1.2)年。觀察組(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年齡30~74歲,平均(51.8±11.6)歲,病程1~8年,平均(4.6±1.1)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線特征近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檢查確診為胃食管反流病;②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接受臨床對癥治療;③入選患者或家屬均了解本研究內容,且自愿參與,并簽訂了知情協議書。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者;②心、肝、腎功能異常或心功能不全者;③溝通或意識障礙者;④神經系統疾病者;⑤合并其他嚴重的消化道疾病者;⑥對本次使用藥物過敏者。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0315,規格:5 mg)口服治療,每日3次,每次1片。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泮托拉唑鈉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53290,規格:60 mg)治療,靜脈滴注,每日1次。兩組療程均為1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忌食煙酒、濃茶、巧克力、咖啡等,睡前3 h不可飽食。
1.3 觀察指標以及判定標準。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的胃食管動力學指標、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①分別檢查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胃食管動力學指標,主要包括:蠕動收縮比、食管括約肌松弛率、食管括約肌壓力等。②療效評定標準[2]:治療后,患者的內鏡檢查發現黏膜組織復常、食管炎消退,各項臨床癥狀均消退,即為痊愈;治療后,患者的內鏡檢查發現黏膜組織顯著好轉、食管炎基本消退,各項臨床癥狀均接近消退,即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內鏡檢查發現黏膜組織有所改善、食管炎好轉,各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即為有效;患者的病情無好轉,或者加重,即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臨床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口干、腹痛、腹瀉等。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胃食管動力學指標對比。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蠕動收縮比、食管括約肌松弛率、食管括約肌壓力等指標,均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胃食管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胃食管動力學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蠕動收縮比(%) 食管括約肌松弛率(%) 食管括約肌壓力(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6 54.75±5.73 63.55±6.13 81.54±6.31 86.48±7.35 9.68±1.54 12.78±2.47觀察組 27 55.12±5.82 74.58±7.24 82.22±6.45 95.12±8.22 9.59±1.47 17.23±3.20 t-0.233 5.975 0.388 4.028 0.218 5.652 P-0.817 0.001 0.670 0.001 0.829 0.001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30%,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7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n(%)]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對比。對照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54%;觀察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8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臨床不良反應對比[n(%)]
臨床研究發現,大多數胃食管反流病均為后天因素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由多種因素引起功能紊亂所致,這其中包括食管自身(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食管體部運動異常)及食管外的因素(機械因素)[3]。
枸櫞酸莫沙必利作為一種選擇性5-羥色胺4受體激動劑,其通過對胃腸道膽堿能神經元及肌間神經受體的刺激,加速釋放乙酰膽堿,改善胃腸道運動,緩解胃腸道癥狀;且對大腦神經細胞中的5-羥色胺、腎上腺素α1、多巴胺等受體無親和力,因此不會引起較為嚴重的心血管與錐體外系綜合征等不良反應[4]。而泮托拉唑作為一類質子泵抑制劑,則能和胃黏膜壁細胞產生特異性作用,抑制壁細胞酶活性,減少胃酸分泌,不僅見效快,藥效持久穩定,且無明顯的毒副作用,通過與莫沙必利聯合用藥,能發揮兩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還可有效改善胃食管動力學指標[5]。
本次研究中,對2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經莫沙必利聯合泮托拉唑治療后結果發現,對照組患者的蠕動收縮比、食管括約肌松弛率、食管括約肌壓力等指標,均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莫沙必利聯合泮托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胃食管動力學相關指標。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30%,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7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莫沙必利聯合泮托拉唑治療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加速了患者康復。對照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54%,略低于觀察組患者的14.8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24,P=0.725),證實了莫沙必利聯合泮托拉唑治療不會顯著增加藥物的臨床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可靠的聯合用藥方案。
綜上所述,莫沙必利聯合泮托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臨床效果滿意,能在有效提高患者食管括約肌壓力、蠕動收縮比的基礎上,確保用藥安全性,可在消化內科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