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光周,馬柏森
(東莞市長安醫院 急診內科,廣東 東莞 523850)
空腹血糖受損(IFG)是正常過渡到糖尿病的一個階段,其合并高血壓可加速腎臟病變的發展,因此,對于單純性空腹血糖受損(i-IFG)的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可以很好的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1]。厄貝沙坦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常用的降i-IFG高血壓藥物,具有很好的降壓效果,但均需腎臟代謝,相應的對腎臟功能會有影響[2],臨床中,對于何種藥物可以改善腎臟功能更具療效存在疑問。所以,本研究將探討厄貝沙坦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i-IFG高血壓患者的效果對比,并對腎功能進行觀察 。
1.1 臨床資料。對東莞市長安醫院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i-IFG高血壓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29例)和觀察組(31例),對照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壓,觀察組予厄貝沙坦降壓。對照組男15例,女14例,患者年齡為36~68歲,平均(56.12±3.64)歲,高血壓病程為1~5年,平均(5.26±1.21)年,高血壓1級10例,2級11例,3級8例。觀察組男12例,女19例,患者年齡為33~66歲,平均(59.68±2.98)歲,高血壓病程為1~7年,平均(5.68±1.38)年,高血壓1級11例,2級5例,3級15例。對照組和觀察組一般資料的數據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了倫理委員會的同意,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中高血壓的診斷標準[3];②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IFG的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①1年內口服鈣離子拮抗劑類藥物或者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類藥物者;②3個月內口服保腎類藥物者;③為繼發性高血壓者;④對研究藥物過敏者;⑤有嚴重肝腎功能疾病或者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囑患者控制飲食,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合理運動減輕體重,保持好心情。對照組患者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蘇州東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814,2.5 mg)2.5 mg/次,一日一次。觀察組患者予口服厄貝沙坦片(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國藥準字:J20171089,0.15 g)0.15 g/次,一日一次。兩組患者均清晨服藥,可根據血壓情況適當調整藥物劑量,其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負荷量為5 mg,厄貝沙坦片的負荷量為3 g。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腎功能情況以及不良反應。收縮壓和舒張壓:治療前和治療1個月清晨采用臺式水銀血壓計測量患者右臂血壓,取平均值。腎功能情況:在治療前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用生化分析儀檢測肌酐、尿素氮水平。不良反應:以頭痛、面部潮紅、體位性低血壓、咳嗽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來分析。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數/總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 22.0對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不良反應資料用率(n,%)表示,并且運用χ2檢驗。收縮壓和舒張壓、腎功能情況等資料采用(±s)表示,并且運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兩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與治療前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1個月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s,mmHg)

表1 兩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s,mmHg)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收縮壓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1個月 治療前 治療1個月對照組 29 162.70±13.11 125.01±10.33★ 103.18±10.50 77.46±7.88★觀察組 31 163.89±14.14 123.16±11.88★ 104.26±10.58 76.11±6.57★t-0.338 0.645 0.397 0.718 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腎功能情況比較。治療后,觀察組肌酐、尿素氮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腎功能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腎功能情況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肌酐 尿素氮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9 190.29±35.19 135.17±25.29■ 8.67±2.32 5.80±1.49■觀察組 31 188.31±32.34 100.34±20.21■ 8.51±2.00 4.51±1.31■t-0.226 5.868 0.285 3.552 P->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9.69%與對照組10.3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高血壓腎損害是其常見的并發癥,因此,控制血壓可以改善i-IFG高血壓患者的腎功能[5]。厄貝沙坦主要適用于合并高血壓的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但其對于i-IFG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腎功能是否有改善不確定,同時,我們也無法確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厄貝沙坦誰具有更好地降壓效果,基于以上問題,我們將展開研究。
厄貝沙坦是一種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類藥物,降壓作用主要通過阻滯組織ATII受體亞型AT1,更充分有效地阻斷ATII的血管收縮與重構作用[6]。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藥,主要作用于心臟,通過直接舒張血管平滑肌來發揮降壓作用,既往研究中,未見其對腎功能有明顯影響。
本研究中,與治療前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1個月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厄貝沙坦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對于i-IFG高血壓患者均具有降壓效果,且效果相近。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9.69%與對照組10.35%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這與姜林[7]的研究相符,支持本研究。肌酐和尿素氮是反應腎功能的指標,治療后,觀察組肌酐、尿素氮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厄貝沙坦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對于改善腎功能更具療效。分析原因:厄貝沙坦可以將腎小球內壓升高,使腎小球濾過壓降低,進而減少了腎臟白蛋白的排泄率。同時,其也可以調節醛固酮的釋放,抑制腎臟血管收縮,達到保護腎臟的作用[8]。
綜上所述,厄貝沙坦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對于i-IFG高血壓患者均具有降壓效果,且效果相近,但厄貝沙坦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對于改善腎功能更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