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 麻醉科,云南 普洱 665000)
目前針對老年手術病人臨床上常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法,這種麻醉方法兼具了硬膜外麻醉和蛛網膜下腔阻滯的優點,提高麻醉效果,提高了操作難度,該方法起效快,效果確切[1]。好的麻醉方法也需要合適的鎮靜劑的輔助,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輕病人手術時的應激反應,保證病人生命安全[2]。本研究回顧性納入我院過往一年接收的老年髖部骨折病人作為研究基礎,探究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對老年聯合腰硬聯合麻醉的藥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隨機納入老年髖部骨折病人80例,ASAⅡ-Ⅲ,均為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收,按住院順序排列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所有納入對象均符合手術治療適應證;排除伴有骨折史或藥物過敏者。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1~78歲,平均(69.1±1.6)歲。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60~79歲,平均(69.5±1.4)歲。兩組基線資料具均衡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所有納入病例術前均需禁食6 h,保持側臥姿勢,建立靜脈通道,嚴密監測各項體征指標。穿刺點選擇L2-3,硬膜外穿刺完成后,將25G腰穿刺針插入硬膜外穿刺針以刺穿蛛網膜并退出針芯,針頭有腦脊液流出后,然后將濃度為0.75%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瑞典,進口藥品,H20140764)10~15 mg注入蛛網膜下腔,并向頭端置管3cm備用,同時使患者保持手術要求的麻醉平面。在手術過程中及時供氧[3]。對照組病人在麻醉前20 min以0.05 mg/(kg·h)的速度靜脈滴注咪達唑侖,劑量控制在0.050~0.075 mg/kg。觀察組予以右美托咪定鎮靜。操作前用0.9%+NaCL溶液將麻醉藥劑稀釋至4 ug/mL,然后以0.2~0.5 ug/(kg·h)靜脈滴注。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病人VAS、Ramsay評分和血流動力學各指標變化所得結果進行組間評測對比。疼痛感和鎮靜效果分別通過VAS量表、Ramsay量表進行評估,分別取4個不同時間節點,即麻醉前、麻醉后0.5 h、手術結束時和結束后3 h[4],評分越低表明鎮痛鎮靜效果越好。血流動力學指標主要包括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和血氧飽和度(SpO2),借助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系統完成T0(麻醉前)、T1(麻醉后0.5 h)和T2(手術結束時)時間節點的指標數值。
1.4 統計學分析。將實驗測驗數據借助SPSS 22.0軟件依次錄入并展開統計學處理,針對組間計量資料VAS、Ramsay評分和各項體征指標采用(±s)表示,通過t檢驗表征,計數資料應用(%)表示,通過卡方檢驗表征,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時間節點的VAS評分相較。評分結果提示,兩組麻醉前VAS評分沒有實質性區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被納入觀察組的40例病人在麻醉后0.5 h、手術結束時和結束后3 h的VAS評分相較于對照組均有較低的數據顯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節點的VAS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不同時間節點的VA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麻醉前 麻醉后0.5 h 手術完成時 手術完成3 h對照組 40 6.38±1.25 3.55±0.88 4.66±1.01 4.82±1.32觀察組 40 6.45±1.19 2.24±0.49 3.26±0.77 3.47±0.81 t --0.257 8.226 6.972 5.513 P<0.05 <0.05 <0.05 <0.05
2.2 不同時間節點各項指標體征狀況對比。體征監測結果預示,兩組病人麻醉前各項指標沒有實質性差異,麻醉后的SpO2無明顯區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1、T2時間點的MAP和HR指標與對照組相較明顯居更低水平,組間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時間節點各項指標體征狀況對比(±s)

表2 不同時間節點各項指標體征狀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血壓MAP(mmHg) 血氧飽和度SpO2(%) HR(次/min)T0 T1 T2 T0 T1 T2 T0 T1 T2對照組 40 101.88±10.24 96.66±9.06 98.56±7.32 97.35±8.54 95.87±5.33 96.41±5.13 77.18±4.97 75.12±5.04 80.12±5.04觀察組 40 101.13±10.28 93.87±9.69 95.84±8.49 97.22±0.66 96.25±5.77 97.05±5.23 77.33±4.89 72.04±5.02 75.04±5.02 t - 0.327 2.045 2.099 0.096 0.306 0.553 0.136 2.738 4.51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不同時間節點的鎮靜評分相比較。評估結果顯示,兩組麻醉前的Ramsay評分沒有實質性差異,觀察組麻醉后0.5 h、手術結束時和結束后3 h的評分相較于對照組均居更低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時間節點的鎮靜評分相比較(±s,分)

表3 兩組不同時間節點的鎮靜評分相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鎮靜評分麻醉前 麻醉后0.5 h 手術完成時 手術完成3 h對照組 40 4.79±0.42 4.45±0.33 4.26±0.29 4.03±0.22觀察組 40 4.82±0.39 3.55±0.30 3.25±0.25 3.02±0.21 t - 0.331 12.763 16.683 21.003 P>0.05 <0.05 <0.05 <0.05
老年病人由于機體功能的下降,其會導致麻醉和手術風險加?。挥捎谀褪苄圆睿⑶彝鶗橛衅渌母甙l疾病,麻醉和手術的風險要顯著高于年輕人。腰-硬聯合麻醉的方法麻醉見效快,鎮痛鎮靜效果良好,血流動力學各指標比較穩定,因此對老年患者來講安全性較高[5]。為了進一步提高麻醉效果,保障手術順利,還需要選擇一種更加良好的鎮靜劑作為輔助藥劑。右美托咪定是一種新型的受體激動劑,具有很高的選擇性,它可以通過刺激突觸前膜α2受體來限制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量,抑制神經興奮[6]。當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時,分泌的去甲腎上腺素刺激到突觸后膜,并以反饋方式作用于α2受體從而達到抑制激素分泌的目的。右美托咪定與突觸前膜的α2受體高度選擇性結合,在鎮痛和鎮靜中起雙重作用。該藥物有鎮靜抗焦慮的功效,且副作用較小,非常適用于老年患者的術前麻醉[7]。本研究中觀察組納入的40例病人經過右美托咪定輔助麻醉后鎮痛鎮靜效果都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對腰-硬聯合麻醉的鎮靜鎮痛效果顯而易見,不僅可以保持術中病人各項指標穩定,降低病人應激反應小,還能規避手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