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潔,王松輝,黃翠芬
(廣東省龍川縣婦幼保健院,廣東 河源 517300)
宮頸癌是一種起源于子宮頸上皮內的病變,屬于一個由CIN進展為浸潤癌的連續發生發展的過程[1]。由于宮頸癌早期癥狀、體征不明顯,加之癌前病變期較長且有一定可逆性,故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關鍵[2]。目前,宮頸細胞學篩查廣泛用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早期篩查中,其中HR-HPV及TCT檢測最為常見。TCT通過液基波、薄層細胞檢測系統進行細胞學分類,可避免因細胞干燥而產生的假象,但仍存在有效細胞數量少、細胞重疊等不足,導致敏感度較低。研究已證實,HPV感染是誘發宮頸癌的主要病變,且HP-HPV持續感染可增加CINⅢ級的發生風險,可將HP-HPV作為宮頸病變早期篩查的輔助手段[3]。電子陰道鏡可擴大基質血管的細微變化及宮頸外觀上皮構型,有助于觀察宮頸病變的類型、性質及范圍。本研究將進一步對比這三種檢查手段對宮頸病變的診斷效能,旨在為臨床早期防治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診于廣東省龍川縣婦幼保健院的150例宮頸病變高危人群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1~65歲,平均(38.51±4.39)歲;平均月經初潮年齡(15.12±2.15)歲;平均性生活史(9.25±4.67)年;未絕經102例,絕經48例;無孕產史35例,有孕產史115例。本研究的研究設計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納入標準:既往有同房出血史;性生活史≥2年;因TCT檢查異常、持續HR-HPV感染、同房出血而行陰道鏡檢查并接受活檢;既往無盆腔放射治療史、子宮切除史、宮頸錐切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CIN、宮頸癌、宮頸尖銳濕疣、宮頸結核、陰道及外陰上皮內病變、急性生殖道炎癥等疾病史;存在尿毒癥、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伴有典型的菜花型贅生物、宮頸潰瘍。
1.2 方法
1.2.1 HR-HPV:采用HC2技術,試劑盒購自美國Digene公司,清理宮頸外口分泌物,使用無菌棉擦拭宮頸內,5 s后,將宮頸細胞采集刷伸入宮頸后,按逆時針旋轉3周,每周停留時間保持在10~12 s,將采集刷置于無菌玻璃管中,密閉送檢。通過實時定量PCR法檢測HR-HPV。結果判定:HR-HPV病毒載量<1為陰性,病毒載量≥1為陽性。
1.2.2 TCT:按照HR-HPV的方法采集細胞樣本,使用徐州市信達醫療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動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系統進行細胞學診斷,95%的酒精對薄層細胞涂片進行固定2 min,巴氏染色,封片。判定標準參考癌癥協會推薦的TBS分類法,TCT陽性為定義為不典型細胞以上的病變。
1.2.3 陰道鏡及活檢:檢查前24 h內禁止上藥、陰道沖洗及性生活,使用陰道窺器將宮頸暴露,清理宮頸外口分泌物,使用碘試驗和醋酸白試驗判斷可疑部位,在10倍鏡下對宮頸顏色、形態變化等情況進行觀察。判斷標準:異常情況為有醋酸白反應,碘試驗陰性,肉眼可觀察到異型及點狀血管。按照改良Reid陰道鏡評分進行評估,正常或慢性宮頸炎為0分,CINⅠ級為1~2分,CINⅡ級為3~4分,CINⅢ級為5分及以上,陰性為0分,陽性為≥1分。活檢:在陰道鏡下定位病灶部位并獲取標本,若圖像模糊或未見明顯病灶,則通過宮頸管內搔刮術取樣活檢,病理診斷結果:正常、炎癥為陰性,CINⅠ-Ⅲ級及宮頸癌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分析陰道鏡活檢結果,將其作為金標準,對比宮頸HR-HPV、TCT、陰道鏡檢查對CINⅠ及以上病變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等。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陰道鏡活檢結果。宮頸炎癥80例,CIN 70例,其中CINⅠ級29例,CINⅡ-Ⅲ級41例。
2.2 診斷效能。將陰道鏡活檢結果作為金標準,陰道鏡診斷CINⅠ及以上病變的靈敏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均比HR-HPV、TCT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各項診斷與陰道鏡活檢結果分析(n)

表2 HR-HPV、TCT、陰道鏡檢查對CINⅠ及以上病變的診斷效能對比[n(%)]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一過性的HPV感染可自愈,而HR-HPV持續感染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4]。在機體免疫力降低及HPV持續感染下,HPV基因組整合于宿主細胞染色體的脆弱區中,導致宿主細胞的DNA受損應答,抑制細胞凋亡逃逸免疫監視,進而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及擴散,提升癌變的風險[5]。
本研究中,HR-HPV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58.57%、76.25%、68.00%。TCT檢測是指利用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系統對宮頸細胞實施細胞學診斷,相比傳統巴氏涂片,TCT可明顯減少標本中黏液、血液及炎癥等組織殘跡,細胞標本獲得率較高;此外,其還可檢出病毒、滴蟲、霉菌、衣原體等諸多微生物感染情況。但脫落細胞缺少組織結構特征,與病變程度及活體細胞特征存在一定差異,故TCT結果無法作為最后的診斷依據。李娜[6]研究結果報道,TCT單獨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91.44%、82.22%,與病理診斷結果的一致性系數Kappa為0.773。本研究中,TCT靈敏度、特異度較低,分別為51.43%、66.00%,特異度相對較高,為78.75%,與上述研究結果略有出入,可能與本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為高危人群相關。
CIN病變肉眼觀常無特殊表現,無法與宮頸糜爛明確區分,甚至表現為宮頸光滑,而電子陰道鏡可將病灶圖像放大至10~60倍,有利于直觀、清楚的顯示肉眼難以識別的微小病變;此外,電子陰道鏡可明確病變程度及病變范圍;同時配合碘染色、醋酸等試驗,更加清晰呈現出病變形成的特異性顏色、血管及形態,有助于宮頸病變的早期診斷[7]。本研究中,陰道鏡檢查陰道鏡診斷CINⅠ及以上病變的靈敏度為87.14%,準確度為84.00%,陰性預測值為87.84%,均明顯比HR-HPV、TCT檢查高。李楓[8]等研究結果發現,將陰道鏡活檢診斷結果為金標準,陰道鏡診斷CIN的準確率為90.00%,與本研究結果相近,進一步提示陰道鏡可有效提高CIN病變的篩查效果,對提升女性生殖健康、預防宮頸癌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宮頸HR-HPV、TCT、陰道鏡均可有效檢出宮頸病變[9-10],但陰道鏡診斷CINⅠ及以上病變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較高,可為臨床早診斷、早治療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