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田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800)
介于目前人們工作狀態(tài)改變,在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中增加了頸椎病發(fā)病率,使其成為了最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發(fā)現,頸椎病并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其易合并其他癥狀,如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骨關節(jié)炎等,嚴重時還會引發(fā)脊髓型頸椎病,病情一經確診,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以此來控制病情,提高治療效果[1]。但對于頸椎病來講,雖看似其是一種不痛不癢的疾病,但病情一旦是發(fā)作,患者會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如肩頸部不適、疼痛,且還會對周邊的血管、脊髓與神經等產生程度不一的負面影響,增加四肢并發(fā)癥,如雙側或是單側的下肢疼痛、肢體出現麻木等,如不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會因病情的加重而產生其他癥狀,如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隨著中醫(yī)的進步,中醫(yī)認為頸椎病是眩暈、痹癥的范圍,其的出現來源于外感風寒、濕寒、氣血不足等,故可采用理療或是手術治療[3]。但不管哪種治療方案,均需要配合準確的診斷結果來提升療效。目前,臨床應用了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取80例疑似患者,對比X線平片和CT影像診斷頸椎病的臨床準確率。
1.1 一般資料。時間節(jié)點2021年1~3月,抽取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80例疑似頸椎病的患者開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在病情確診前均開展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80例疑似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齡30~72歲,平均(51.53±6.58)歲。本次參與研究的患者均有以下癥狀前來就診,即惡心、眩暈、肩部疼痛、頸部不適等。其中約有40例患者還出現了疼痛與肩頸麻木等現象。30例患者的上肢的活動能力受限,疼痛、酸脹痛較為強烈,并出現握力下降現象。8例患者有下肢無力感、步態(tài)不穩(wěn),并合并有疼痛感。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善者;均可以開展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批準。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者;伴有先天性的器質性疾病者;臨床資料不符合本次研究者;不配合檢查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病情確診前均開展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如下:
X線平片:應用數字化的X線平片儀,對患者開展相關檢查,在檢查前首先需要指導患者正確的體位,即主要以仰臥位為主,之后開展前后位的拍攝;以側臥位為主時,需要開展腰椎位下的正位片拍攝。在此過程中,如患者為復雜的骨折類型,需要立即對其開展雙側斜位下的平片檢查,以此來進一步確診病情。
CT影像檢查:應用16排的螺旋CT儀器,對患者開展相應的檢查,在檢查時需要以平掃為基礎,增加三維重建技術。指導患者正確的體位,即以仰臥位為主,沿著椎管的垂直面開展掃查,上下檢查的超圍以超出一個椎體為主,之后對相關數據進行具體掃描。在檢查過程中對相應的參考進行調整,電流為250 mA,電壓為120 kV,矩陣為350×350,層距為5 mm,層厚顯5 mm,重建層厚為1 mm。
1.3 觀察指標。以病理檢查作為金標準,評價X線平片和CT影像檢出率、診斷符合率、特異度、靈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通過SPSS 26.0軟件完成數據的分析,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以P<0.05展開。
2.1 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結果分析。80例疑似患者經檢查,確診為頸椎病者62例。X線平片檢出45例,確診43例;CT影像檢出60例,確診59例,見表1。

表1 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結果分析
2.2 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檢出率與診斷符合率、特異度、靈敏度比較。檢出率與診斷符合率相比,CT影像檢查高于X線平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特異度、靈敏度相比:CT影像檢查高于X線平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檢出率與診斷符合率、特異度、靈敏度比較[n(%)]
2.3 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特異性比較。X線平片檢查后,頸椎雙邊征、椎間孔狹窄檢出率明顯要高于CT影像;而黃韌帶肥厚檢出率相比,CT影像明顯高于X線平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特異性比較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同時現代化電子產品、辦公化的廣泛應用,久坐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狀態(tài),但如在久坐中應用不正確的坐姿 ,或是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則增加了頸椎病發(fā)生率[4-6]。頸椎病的發(fā)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同時隨著病情的進展頸椎病引發(fā)的疼痛感越來越重,對人們的生活、工作、身體健康等均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但為了提高頸椎病治療效果,需要在治療前明確患者的病情,以此來提高治療效果。臨床目前在頸椎病診斷中主要采用X線平片和CT影像檢查兩種診斷方式,但因檢查方式診斷效果也不同。其中X線平片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等優(yōu)點,其能在基層醫(yī)院廣泛應用。
頸椎病的出現與頸椎退行性病變有著直接的關系,且椎間會受損,并在神根、脊髓等受到長時間壓迫,造成患者出現上下肢活動受限,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臨床表現,如乏力、頭痛等,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神經功能受到嚴重損傷,即會引起不可挽回的局面[7]。本研究示:檢出率與診斷符合率相比,CT影像檢查高于X線平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特異度、靈敏度相比:CT影像檢查高于X線平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踐表明,X線平片檢查,可以觀察骨頭的生理變化情況,同時觀察骨質的結構變化情況。但從整體結構來講,X線平片檢查與CT檢查相對應,CT在椎間盤突出、韌帶異常、椎體后緣骨贅等有著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但也有學者認為,X線平片檢查與CT檢查均有一定的優(yōu)缺點,各有優(yōu)勢,但如在臨床中將以上兩種方法相結合,可以提高頸椎病診斷符合率,為提高診斷精準性、可靠性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X線平片和CT影像診斷頸椎病時,CT檢查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與準確性,但因頸椎病具有多變性,故臨床在今后的診斷中,可將以上兩種方式相結合,以此來提高臨床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