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玨
(山西醫科大學 衛生所,山西 太原 030001)
學校是我國結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2008~2014年,我國學生結核病報告發病率約為全人群的1/4[2]。通過對學校肺結核流行特點和篩查情況的回顧性分析,總結學校結核病流行特點,提升學校結核病疫情處置能力。
1.1 一般資料。2016~2020年山西醫科大學入學新生及在校學生中發現的肺結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資料來源:對各種途徑發現報告,并由結核病防治機構診斷為活動性肺結核的學生做流行病學個案調查。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結核篩查,作為暴露組。整理2016~2020年入學新生結核檢查結果[3],作為對照組。
1.2.2 密切接觸者定義、篩查方法[4]:結核病例密切接觸者是指與肺結核病例直接接觸的人員,主要包括同班師生、同宿舍同學。篩查方法包括可疑癥狀、結核菌素試驗(PPD)、胸部X線片聯合檢查。
1.2.3 PPD結果判定[5]及處置:注射人員和結果查驗人員均經過統一培訓,在受試者左前臂掌側前1/3處皮內注射5IU的PPD,以局部出現6~8 mm大小的橘皮樣皮丘為宜,48~72 h記錄結果,測量皮膚硬結平均直徑≥15 mm或局部出現水皰、壞死、雙圈或淋巴管炎為強陽性(+++)。在入學檢查和密切接觸者篩查中發現的疑似肺結核病例,到結核病定點醫院進一步確診,對于肺部無影像學異常的單純PPD強陽性學生,在知情同意下預防用藥。
1.3 統計學分析。用Excel 2007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 22.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按α=0.05水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肺結核病例的流行病學情況。2016~2020年該校入學新生及在校學生中發現肺結核病例87例,年齡18~29歲,平均(20.36±1.89)歲,病例的流行病學情況見表1。

表1 肺結核病例的流行病學情況
2.2 對照組和暴露組的性別分布。入學檢查有效人數23465人(下稱“對照組”),PPD強陽性例數572人,男生占25.87%,女生占74.13%,男女生的強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女生的強陽性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現病例數20人,男生占40.00%,女生占60.00%,病例檢出率的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密切接觸者篩查有效人數2834人(下稱“暴露組”),PPD強陽性例數280人,男生占41.79%,女生占58.21%;發現病例數34人,男生占52.94%,女生占47.06%,男女生的強陽性率和病例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和暴露組查的性別特點[n(%)]
2.3 對照組和暴露組的PPD強陽性率和病例檢出率比較。對照組和暴露組的有效篩查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χ2=54.534),強陽性率和病例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暴露組人群的篩查有效率、強陽性率和檢出率更高,見表3。

表3 對照組和暴露組的PPD強陽性率和病例檢出率比較(n,%)
學校結核病疫情,不僅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習生活,還引起學校、家庭,甚至社會關注,發現校園流行特點,采取正確防控措施是學校結核防控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中結核病例的發病特點包括,農村生源較多;夏秋季發現較多;因癥就診和篩查發現較多;除有典型可疑癥狀如咳嗽咳痰,無癥狀結核病例也較多;學生病例就診間隔多在1個月內,也有超過1個月延誤就診者。
2010 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顯示:結核病報告發病率與地區及個人、家庭經濟狀況、文化知識水平相關。本研究與全國調查一致,認識不足、經濟困難、治療時間長等因素,會造成肺結核病例的發現延誤。建議欠發達地區生源較多的學校,防控的重點一是“管理源頭”,即嚴格入學結核檢查和因病缺勤追蹤,早期發現傳染源并督導管理;二是“固壩筑堤”,即在學生入校后加強傳染病知識健康教育,提高學生自檢和主動就診意識,同時,對困難學生給予生活補助和心理支持,增強防病抗病免疫力。
在性別分布上,對照組病例檢出率、暴露組強陽性率和病例檢出率的性別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女生PPD強陽性率高于男生,與其他同類研究一致。PPD強陽性反映機體的結核感染狀態,在新版肺結核診斷標準中,定義為潛伏性結核感染(LTBI)。對全人群的研究顯示,男性LTBI的比例高于女性,但在本研究,社會地位、體力強度、生活習慣等因素無法解釋與全人群報道不一致的原因,還需要深一步的研究證實。
本研究中暴露組的強陽性率為9.88%,病例檢出率為1.20%,低于其他研究。分析原因,本次納入學校肺結核病例以散發病例和涂陰病例為主,且強陽性率統計為平均水平,受診斷標準變化、判定人員變動、發現病例到篩查的時間間隔不一等因素影響。在實際工作中,強陽性率和新發病例檢出率,反映了肺結核病例接觸人群的感染和發病情況,并指導學校結核病疫情處置措施,如是否擴大接觸者篩查范圍,是否對潛伏感染者采取干預和督導管理等,正確規范的處置才能有效遏制校園內結核病的傳播。
總之,校園結核防控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當地結防機構和醫療資源、結核病知識宣傳教育、學生健康管理等多個方面密切相關。防控措施應該貫穿學生從入學到整個在校期間,需要社會-專業機構-學校-家庭多個環節協作,消除疫情隱患,維護校園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