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晨,杜建軍,秦 雯,劉中華,楊 光,孫 平
(沈陽沈化院測試技術有限公司安評中心 110000)
對家兔進行灌胃給藥是藥理學或毒理學研究中常用的給藥方法。傳統方法一般將家兔直立位保定,用中間帶有小孔的開口器固定于兔口腔中,將8號導尿管或胃管從小孔插入食道,完成給藥。但是該方法極易發生誤操作將藥物給入肺中,造成動物肺部感染甚至死亡。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有科研工作者對其進行改良完善。例如,根據家兔解剖學特點,家兔保定時將兔頭向腹側屈曲[1-2],壓迫會厭軟骨關閉喉門,改用6號半硅膠管代替8號硅膠管[3],從而提高插管準確率與動物順應性。或者不使用開口器,直接使用大鼠灌胃針,在動物口腔中利用家兔自主吞咽進行給藥[4-5]。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兔致畸實驗采用經口灌胃給藥時,由于實驗動物為孕兔,對動物采用固定器或雙腿夾住兔髖骨進行直立位保定時,容易造成動物流產。如果不加以保定,動物掙扎又極易蹬傷操作人員。并且在進行農藥化學品毒理學安全評價時,受試物往往存在一定刺激性氣味或者有存在腐蝕性的風險,所以受試物必須直達胃內,利用家兔自主吞咽在口腔內完成給藥不適用于實際工作中。因此本著安全、適用,高效的原則,本實驗摸索出了一種家兔灌胃給藥新方法,以供廣大科研工作者參考。
家兔放入固定器中進行固定,動物軀體呈水平狀態,操作人員一手虎口捏住兔嘴,使動物頭部保持水平或稍稍上揚,一手將灌胃軟管(28cm×3mm)從兔門牙旁塞入口腔中,沿口腔上壁繼續推入20~25 cm,直至灌胃管到達胃內,如圖(a)與(b)所示。插管過程要輕柔緩慢,并注意觀察動物反應,如果動物劇烈掙扎或打噴嚏,立即拔出灌胃管,重新操作。插管完成后將留在口腔外的灌胃管放入清水中,無連續起泡產生,證明操作正確。連接好抽取藥液的注射器,進行回抽,若注射器自動回彈,說明呈負壓狀態,證實在胃內,推注藥液,完成給藥。

圖 家兔灌胃給藥操作
本方法優勢在于使用固定器將動物水平狀態固定,無需輔助人員,不使用開口器,捏住兔嘴,直接延口腔上壁推入灌胃管,此過程如果操作正確,動物不掙扎,順應性良好,減少動物應激,更為符合動物福利。實驗選用200只日本大耳白孕兔(10個致畸實驗的溶媒對照組)在其妊娠后第6d至第18d連續給藥13d,實驗期間未出現因操作失誤造成的動物死亡,給藥成功率達100%,平均灌胃速度為1.5min/只。
給藥過程中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一是軀體呈水平狀態固定后,用手捏住兔嘴使兔頭盡量保持水平或稍稍上揚即可,不可將兔頭過于抬高,否則容易造成插管錯誤。二是一定要將兔嘴捏緊,使之在插管過程中無法進行咀嚼,以免咬斷灌胃管。三是經解剖發現,家兔食管比氣管要細,所以在插管過程中存在一定阻力。如果插管過程非常順暢,插管15cm左右遇到較大阻力,動物劇烈掙扎伴有打噴嚏癥狀,則說明插管錯誤,進入了肺內。四是3kg左右家兔,插管20~25cm才能保證灌胃管到達胃內。插管成功后回抽注射器,阻力大,呈負壓狀態。插管過程動作要輕柔,密切關注動物反應,為了保險起見,可以在插管時就將灌胃管一端置于清水中,若有大氣泡產生則證明插管錯誤。
本實驗對家兔灌胃給藥方法進行了優化,體現了動物福利中的“3R”原則,方法切實安全、高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