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春,徐 進
(1.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36064;2.四川省巴中市綠色農業創新發展研究院 636000)
仔豬細菌性腹瀉是生產上較為常見的疾病,目前隨著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造成細菌耐藥性不斷增加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十分普遍,因此,多數養殖場或散養戶養殖的豬群在發病、采用藥物防制后仍然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即使耐過的仔豬,也會生長停滯,飼料報酬降低,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1]。因此,尋求更為安全、高效的方法防制仔豬細菌性腹瀉病是基層獸醫工作人員需要解決的難題。
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巴中市恩陽區某發生仔豬腹瀉流行的生豬養殖廠進行相關試驗。
2.1 試驗動物:隨機選擇診斷細菌性腹瀉的仔豬45頭,體重8±2Kg,隨機分為三組,每組三個重復,每組各5頭。
2.2 養殖方法:每組仔豬按照相同的飼養管理方圈養,給予不含任何藥物的哺乳料。
A組:本組使用諾氟沙星進行治療,0.3mg/Kg體重,拌飼口服,3次/d。
B組:本組使用復方白頭翁湯進行治療,方劑組成:白頭翁15g、黃柏12g、黃連6g、秦皮12g,加1000 mL水,小火煎煮至300 mL,灌服,100mL/次,3次/d。
C組:給予A組和B組聯合治療的方法。
連續給藥3d后觀察三組仔豬的治療效果,療效評價如下標準,治療后仔豬腹瀉癥狀完全消失,精神、飲食欲恢復正常判為治愈;用藥后仔豬臨床癥狀明顯減緩,精神、飲食欲有好轉判為顯效,治療后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者判為無效,有效率為治愈率和顯效率。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對獲得這次研究中獲得的數據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用多重比較使用x2檢驗,P<0.05為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A組仔豬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為60.00%,明顯小于C組(x2=18.187,P<0.001),B組療效為66.67%,明顯小于C組(x2=11.181,P<0.001),A、B兩組仔豬療效比較差異不顯著(x2=0.958,P=0.328),詳見表1。

表1 三組仔豬治療效果比較[n(%)]
本次試驗由于條件限制,指研究了針對大腸桿菌感染后引起的仔豬黃痢、仔豬白痢病,結果顯示,白頭翁湯聯合諾氟沙星治療的C組治療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療效明顯強于單獨使用諾氟沙星組和白頭翁湯組,說明中西醫聯合使用對治療細菌性腹瀉具有較好的效果。
諾氟沙星又名氟哌酸,為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能夠阻礙消化道內致病細菌的DNA旋轉酶的作用,阻礙細菌DNA的復制,具有較好的抑菌作業,也是生產上治療細菌感染性腸炎、痢疾的常用藥物[2]。但是目前養殖業發展的過程存在獸藥濫用的情況,長期使用會導致致病菌產生耐藥性,對疫病治療和防控造成一定的難度[3]。
白頭翁湯是中藥方劑名,為清熱劑,方中白頭翁性寒味苦,歸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為君藥;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具有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黃連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秦皮性寒,味苦、澀,歸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收澀止痢的功效;上述諸藥合奏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效[4]。現代藥理學研究白頭翁、黃連、黃柏等藥物中的主要成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具有抗菌、抗原蟲、抗病毒作用,以此可見,該方劑治療細菌性腹瀉的效果是可靠的。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在使用中藥治療后,會降低飼料的適口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推廣和使用,如果能解決這個難題,中藥方劑必將以天然、安全、綠色、高效、無殘留的優勢在飼料添加劑市場和動物疫病防控方面獲得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