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楠,翟麗嫦
(1.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廣州 510000;2.廣州市水務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廣州 510000)
鴨洞河位于從化區良口鎮南側,為東西向河流,發源于大水坑,由東向西依次經過良平村、塘尾村,到良明村,在松院口流入流溪河,流域面積60.1 km2,由河源至松院匯入流溪河,河長約15.49 km,為山區性河流,鴨洞河有很多小支流,如屋埔水、龍尾水和白臺杉水等。良口鎮地處從化區北部,距從化區中心25 km,國道105線貫穿全境,中部連接省道354線,正在建設的大廣高速將進一步增強鎮區交通便利。
良口鎮境內河流眾多,除東南角3.44 km2屬于東江流域南昆山自然保護區外,其余全部屬于流溪河流域。流溪河大致自東北向西南縱貫良口境內,在良口境內河長約32 km,集雨面積約490 km2。流溪河在良口鎮的上游河道穿越于深山峽谷之中,水流湍急,經過良口鎮區后,水流變得相對平緩。流溪河流域在良口鎮境內支流眾多,主要的一級支流有玉溪河、黃龍帶水、牛路水、鴨洞河和石嶺水等,集雨面積300 km2以上,其中全流域均在流溪河境內的支流為牛路水、鴨洞河和石嶺水。
根據從化區生態設計小鎮的相關規劃,生態設計小鎮選址在良口鎮塘尾村、良明村區域,遠期規劃面積約4.73 km2,近期主要是規劃盤活舊廠房、舊村落及良口扶貧綜合農貿市場等存量物業和村集體留用地,通過村企共建形式搭建鄉村振興的發展平臺。其選址范圍大部分落在鴨洞河流域范圍內(見圖1)。

圖1 從化區生態設計小鎮區位圖
鴨洞河屬于山區河流,河道坡降較陡。從鴨洞河干流河道深泓的變化情況看,上游河道深泓坡降較陡,向下游逐漸減緩。
大坑水下游(影村)~社教橋河段,河道穿行于山體之間,兩岸山體較近。良平村(行政村)位于河道右岸,村落離河道較近。其中新塘水陂~社教橋水陂河段,長844 m,平均深泓坡度為16.3‰。
社教橋水陂~嶺頭橋水陂河段,長2841 m,平均深泓坡度11.5‰。出社教橋峽谷后,河勢開闊,河道兩岸有大片河灘地,主要農作物是荔枝樹。
嶺頭橋水陂~泥窿水陂河段,長1956 m,平均深泓坡度為6.7‰,河流又穿行于兩岸山體之間,相對于上游河道,兩岸山體相對距離較遠,河道灘地相對寬闊。
鴨洞河泥窿水陂~河口段長3161 m,平均深泓坡度為6.5‰,地勢開闊,兩岸沒有山體約束,其中在塘尾水陂以下河段建有堤防,河勢受堤防控制,在六三市橋附近匯入流溪河。
鴨洞河水系圖見圖2,鴨洞河干流各河段流域參數見表1,現場河涌概況見圖3。

圖2 鴨洞河水系圖

圖3 鴨洞河現場情況

表1 鴨洞河干流各河段流域參數
鴨洞河小支流眾多,較大的支流有塘尾水、麥塘水、騮馬水、長山埔水、大坑水、白土坡水、枧村水、嶺頭水、南冚坑、白水帶等18條,各支流從分水嶺上蜿蜒而下,河床很陡,至河道下游坡降為20‰~100‰。各支流流域參數見表2。

表2 鴨洞河各支流流域參數

序號 樁號 支流名稱 集雨面積/km2 河長/km 7 8 9 1 0 9+400 1.51 1.87 8+400 1.68 1.88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200 6+800 6+300 5+500 5+100 5+000 2+600 2+500 1+700 0+500未命名水2(章子窿水附近)未命名水3(南冚坑水附近)南冚坑水大口水長山埔水廖公水嶺頭水騮馬水枧村水麥塘水塘尾水白土坡水6.25 3.07 3.53 1.70 3.29 3.34 4.69 4.93 1.76 3.11 4.66 1.45 3.31 1.79 2.25 4.18 2.85 3.82 1.63 1.36
本區洪水以流溪河流域為主,暴雨頻繁,洪水多發,一年之中按暴雨洪水發生情況可將4~6月劃分為前汛期,7~9月為后汛期。一般在每年3月中、下旬就開始有中、小洪水發生,較大或大洪水多發生在5、6月。據牛心嶺站1959—1988年實測資料統計,年最大流量在1000 m3/s以上共有11次,其中9次發生在5、6月,只有1次發生在4月下旬,1次發生在7月中旬,該站實測最大流量為1870 m3/s(1957年5月28日),查測歷史最大洪峰流量為3311 m3/s(1852年6月13日),都發生在前汛期。較大的洪水(峰量大于1000 m3/s)主峰都是在后,如1957、1959、1983、1987年的最大洪水過程都是如此。2005年6月由于西、北江同時發洪,又恰逢天文大潮,使得下游潮區各站出現了非常惡劣的情況。流溪河太平場站從6月21日11時的11.63 m起漲,由于上游暴雨,再加上流溪河水庫放水影響,23日22時出現15.63 m的洪峰水位,漲幅4.02 m,為超5年一遇。
根據鴨洞河上游的白水帶水庫逐日降雨量,2013年8月15~17日,白水帶水庫日降雨量分別為129、306(16日)、40 mm。折算為最大24 h、最大72 h降雨量分別為337、484 mm。降雨量級相當于50~100年一遇。暴雨導致河道發生超級洪水。根據現場洪痕,鴨洞河三坑水陂斷面(樁號10+100)17日出現歷史最高水位163.68 m(見圖4)。

圖4 鴨洞河三坑水陂斷面2013年8月17日出現歷史最高水位
根據《從化市鴨洞河干流岸線控制規劃》,設計暴雨計算成果見表3。

表3 鴨洞河流域設計暴雨參數
根據《從化市鴨洞河干流岸線控制規劃》,設計洪水采用“多種方法、綜合分析、合理取值”的原則,以《廣東省暴雨徑流查算圖表》及《廣東省水文圖集》為基礎,采用“廣東省綜合單位線法”和“推理公式法”兩種方法計算。
此法是通過對納西瞬時單位線方法的深入研究分析,汲取國內外經驗,結合廣東省實際,提出適合廣東省特點的綜合單位線方法。流溪河流域屬于《廣東省暴雨徑流查算圖表》的珠江三角洲分區Ⅶ、流溪河亞區Ⅶ2,應采用的參數如下:
(1)設計雨型:流溪河流域為珠江三角洲設計雨型。
(2)a~t~F關系圖:均查“暴雨低區”。
(3)產流參數:均查“內陸”線。
(4)廣東省綜合單位滯時m1~θ關系線:均查大陸高區關系線(即A線)。
(5)無因次單位線:均采用廣東省綜合單位線Ⅱ號無因次單位線。

式中:Qm為設計洪峰流量,m3/s;Sp為相應頻率P的設計暴雨雨力;np為相應頻率P的暴雨遞減指數;τ為匯流歷時,t;F為集雨面積,km2;L為河涌長,km;fˉ為平均后損率,mm/h;m為匯流參數;J為河涌比降。
匯流參數m根據集水區域特征參數和河涌下墊面的情況,查《廣東省暴雨徑流查算圖表》確定。m~θ關系圖查大陸區,平均坡降J>5‰時查“山區”線,3‰ 由兩種方法計算的洪峰流量差別可能會較大,有時可能會超過20%,此時須結合工程集水區域下墊面條件合理調整單位線的滯時m1和推理公式法的匯流參數m,使兩種方法計算的洪峰流量偏差不超過20%(以數值大者為分母計算),然后采用廣東省綜合單位線法計算的成果。根據《從化市鴨洞河干流岸線控制規劃》計算成果,設計洪水成果見表4。 表4 鴨洞河流域各斷面不同設計頻率洪水成果m3/s 根據現場調查及水文情勢分析,鴨洞河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鴨洞河兩岸堤防不完善,只有少量當地村民建的堤防,缺少親水設施和濱河道路。堤身單薄,質量差,達不到防洪標準的要求。 (2)河道淤積嚴重。鴨洞河為山區性河流,山洪暴發時大量石頭和泥沙沖下來,常年累月淤積在河床上。 (3)部分河岸沖刷嚴重。由于鴨洞河為山區性河流,坡降較大,洪水來時流速較大,對河岸沖刷嚴重,部分河岸嚴重沖毀,漏出植被根系。嚴重危害著兩岸人民的生產生活和財產安全。 (4)部分水陂破壞嚴重。由于鴨洞河上的水陂建設年代久遠,而且缺乏維修和管理,部分水陂損壞嚴重,失去了水陂的使用功能。 (5)生境單一,缺乏生機。由于洪水的沖刷及人為破壞,河床及水陸交接帶植被稀少,適合水生動物和水禽棲息的河流濕地消失, (1)結合區域城建發展的需要,同時滿足從化區生態小鎮經濟發展定位的要求,避免由于鴨洞河口水位的升高淹沒生態小鎮選址區域,提高鴨洞河的防洪排澇能力標準。防洪標準可取50年一遇。 (2)鴨洞河兩岸作為生態小鎮“一河一路十區”總體空間布局中的“一河”,生態景觀功能十分重要。河道的綜合整治,使得鴨洞河兩岸親水性增強,結合兩岸景觀節點建設等,將為市民增加文化、休閑娛樂空間,提高生活質量。為了避免重復建設或二次開挖等,須在河道景觀工程建設前,完成河道堤岸等防洪安全設施的建設。
6 存在問題及建議
6.1 存在問題
6.2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