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白
憑借自然、簡約,且極具東方性的作品,二十一花藝工作室漸為人熟知,這個由“甘”字拆分而成的“二十一”品牌名也取代了徐飛的本名,被更多人記住。二十一畢業于陶瓷藝術專業,半路自學花藝。自2016年成立二十一工作室后,專注于插花及植物裝置藝術作品的創作。
二十一的工作室位于成都三圣鄉的一處藝術園區里,這里離城市不近不遠,周圍有樹林野地;屋前有院子,有空地。環境中,人為干預的因素很少,自然幾乎呈現野蠻生長的狀態,有時,隨手就能在路邊拾到花朵枝條作為創作材料。二十一選擇將工作室設在此地,與他的童年經歷不無關系,從小和祖輩生活在農村,老建筑與傳統的田園生活在二十一的心里留下了美好而具象的畫面。長大后,在陶藝學習過程中,他又接觸了更多傳統文化,相比西方與現代化的美學,反而對重視留白、韻味,以及與生活環境相結合的東方美更加看重了。也因此,在二十一的創作中,即使從未刻意傳遞某種精神,但東方元素卻是與生俱來。
二十一的新作品,從GUCCI DIANA竹節手袋中標志性的竹節手柄出發。這支竹節手柄重新演繹了誕生于1947年的品牌經典,全新的線條結構,讓二十一聯想到了傳統東方建筑,同時也勾起了他心中關于傳統生活的畫面。
“通常我的構思從一個畫面出發,比如生活中,偶然看到一幅很美的景色,我會想用植物的方式將它提煉、轉化,用自己的語言呈現出來。”二十一說,“我看到這支竹節手柄的第一反應,就想到中國古建筑的種種細節。竹節的節節重復,如瓦片相接,也似斗拱相疊;手柄的線條造型,又能令人想到竹子剖開后的截面,層疊起來如同瓦當。”
在這件叫做“檐下”作品中,他巧妙地將竹節手袋整體比作一棟傳統建筑,然后沿著竹與建筑細節的聯系,將東方古建筑的特點延伸。竹筒一劈為二,三段如建筑橫梁,將手袋架出結構,然后將竹筒截面的半圓造型分別組合,如同飛檐瓦當;間隔地填充多種色彩的花材,來象征傳統宮殿建筑的紅墻綠瓦;底部鋪上青苔,造出一幅如古建筑被竹林包圍的意象,“仿若在屋檐下,賞雨也好、喝茶也罷,悠然自得。”竹筒截面呈天青色,又讓人聯想到水波紋、云紋等中國傳統紋樣,經過層疊后頗有云中臺閣的風韻,盡顯東方的意境與美感。
另外一件作品“纖集”則更為抽象化,將三根長竹段以三腳結構支起,再用數根短竹節搭出復雜的主體,然后無數纖細的竹篾扦插環繞,形成豐滿的形態。這來源于二十一平日對樹的各種觀察,將有趣的、力量的、柔美的匯集成一體,以竹作樹,提煉其更為蓬勃的生長狀態;同時,竹條還象征著女性纖細柔嫩的手,呼應GUCCIDIANA竹節手袋的優雅姿態。
“竹所蘊含的東方意蘊,包括頑強的生命力、快速的生長力,以及精神性的含義,已經經過了幾千年的積淀,在傳統中是根深蒂固的。我們不需要打破這種象征,也不需要再附加任何意義,竹本身已足以幫我表達東方的美學。”
從轉向花藝至今,二十一用竹子創作過不少作品,甚至曾用近20米長的大型裝置,來表現中國古典神話中神獸的體態。在這些創作中,他不僅善于提取文化意象,也漸漸對自然有了更深刻的體察。
“自然的美,常常超越著創作者的設想。比如竹的種類很多,那件大型裝置中我用到昆明當地的竹材,硬度很高,很容易回彈,所以必須順勢而為,才能展示出自然的線條感。從這個角度看,GUCCIDIANA竹節手袋中的竹節把手制作工藝非常高,要保證弧度流暢,又能經得起溫度、水分的變化而不開裂,對材料與工藝都有極高的要求。”
作為創作者,二十一對從未嘗試過的事物、媒介,以及創作方式總抱有期待,他喜歡對重復、安全、已知的狀態提出挑戰。而從事花藝創作后,這種對未知的所求也日漸從技術層面轉化為對自然的理解與感受。他曾目睹白玉蘭盛開的真實狀態而陷入反思:“曾經我以為,要表現自然,就得為作品多加一些枝葉。但偶然間,我在工作室的門前,看到玉蘭花真正盛開的樣子,沒有一片葉子。因此,現在的我更希望對自然多一些理解力。不要把所謂的原則視為至高無上,而要回到自然界中,體會萬千自然真正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