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3號2018年通過了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特征特性。該品種株高春季為114.2厘米、秋季為105厘米。果實長筒形,頭尾較勻稱,果身微彎,底部圓。果皮紫紅色,果面平滑、著色均勻、有光澤。萼片紫綠色。果肉質密、白色。果實縱徑29.6厘米、橫徑5厘米,單果重262.7~267.7克,還原糖含量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 %,維生素C含量0.037毫克/克,蛋白質含量0.7 %。在廣東地區從播種至始收春季約需107天、秋季需88天。中抗青枯病,耐熱性、耐寒性、耐澇性和耐旱性均較強。每畝產量2100~2600公斤,適合在華南地區春季和秋季露地栽培。
2.栽培技術要點。廣東省廣州市春植適播期為11月至翌年1月,秋植適播期為6—7月。不要與易感青枯病作物連作。南方地區春季雨水較多,宜采用高畦栽培方式。定植密度在收獲期長的地區每畝為600~800株,收獲期短的地區每畝為1000~1100株。整個生長期要保證水肥供應充足,尤其是商品果盛收期。及時摘除老葉和病葉,生長中后期適當整枝,以利通風透光。青枯病、褐紋病和薊馬是南方茄子生產中的主要病蟲害,要及時防治,嫁接育苗能有效地降低青枯病的發病率。
(摘編自《園藝學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李植良 等 郵編:? 5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