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蓮


墨脫,曾經的“高原孤島”,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被譽為中國最后的秘境。提起墨脫,不能不提蓮花生大師,傳說一千多年前,他為了尋訪神山圣水來到這里,并將之稱為“白隅欽波白馬崗”。或許是真正來到這兒的人實在太少了,而種種荒誕瑰麗的傳說,又平添幾分讓人向往的神秘,輕易勾起人們探索的欲望。
如今,這個曾經與世隔絕的地方飄出了茶香,一座座茶園在雅魯藏布江畔拔地而起。來自印度洋的溫潤季風與雪山之巔寒氣相碰撞,便在半山腰產生霧氣,放眼望去,墨脫茶園在云霧中若影若現,極具雪域高原茶韻。這里的茶園被譽為“世界級凈土有機茶園”,誕生了喜馬拉雅圣茶系列茶品牌,并借著互聯網東風,逐漸走出“秘境”,走出西藏,讓更多人有機會深入了解西藏的茶文化。
墨脫茶,只能做高端茶
達娃是林芝墨脫茶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墨脫茶業)負責人,也是西藏文旅集團董事長,2015年,當他獲悉墨脫有村民在種植茶葉的信息后,決定作為扶貧企業進入墨脫,投入1.2億發展墨脫茶產業。
由于身處喜馬拉雅造山帶的最東端,通往墨脫的公路一直都是世界上最不穩定且最危險的公路之一。它位于歐亞大陸板塊和印度板塊交界處,印度板塊不斷北移,不可避免地與歐亞大陸板塊產生碰撞,再加上印度洋暖濕氣流與青藏高原寒冷氣流在此交匯,使得這一帶地質運動極為活躍,地震、塌方、泥石流、雪崩、暴雨、山體滑坡頻頻發生。同時,這里還是門巴族和珞巴族的居住區,不同的文化與語言相互交融,也為達娃的創業之路帶來了幾分挑戰。
當然,墨脫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墨脫有中國境內僅存的較完善的原始森林,冰川雪山環繞,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川流不息,為這里帶來了充沛的水力資源。這里是高山地區,土層深厚、酸度適宜,有機質和礦物質豐富。這里雨量充沛,常年云霧彌漫,茶樹接受日光輻射和光線的質量與平地不同,當陽光接觸地表,紫外線被水蒸氣反射,更多紅橙光的進入,為茶樹合成生長要素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上種種,在達娃看來,注定了墨脫茶要做出品牌,只能走高端路線。墨脫的茶產業才剛起步,規模小產量低,再加上高昂的交通成本,做普通茶和內地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只有做高端產品且形成品牌效應,才能抹平外銷價格上的差距。“不做細分市場,可能就沒有優勢。”他說道。
于是,為了突顯墨脫茶獨一無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性,打造獨具地理標識的茶品牌,達娃推出了喜馬拉雅圣茶系列品牌產品,如圣境系列紅茶、秘境系列綠茶等。其獨具特色的定位和風格迅速打開市場,聲名日盛,很快就成了西藏特色農業振興品牌。
獨具地理標識的品牌風格
喜馬拉雅圣茶系列產品帶有濃郁的藏地風格,為了加強其品牌辨識度,達娃帶領團隊細細打磨產品。
在品牌的諸多要素中,品牌名稱是品牌的核心要素,是形成品牌概念的基礎。談到為何將這個系列命名為喜馬拉雅圣茶時,達娃介紹道,喜馬拉雅山脈分布著諸多世界級茶園,比如位于喜馬拉雅東部的尼泊爾伊拉姆茶產區、位于西瓦利克山脈的印度大吉嶺紅茶出產地,以及位于阿薩姆溪谷一帶的印度阿薩姆茶產區等。因此取“喜馬拉雅”這帶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品牌名稱能讓產品更具有辨識度,同時,也在有形無形間增添了茶文化底蘊與歷史淵源。
至于“圣茶”中的“圣”,和當地的特殊文化息息相關。西藏被譽為雪域高原上的人間圣地,而墨脫舊稱白馬崗,意為隱秘的蓮花秘境。在藏傳佛教中,傳說世界上一共有16個隱藏著的蓮花圣地,白馬崗是其中最為殊圣的一個。“消費者一聽我們的名字,就知道我們的特色在哪里。”
好的產品包裝承擔著品牌的傳播責任。在喜馬拉雅圣茶的包裝形象上,大膽采用斑斕的底色,西藏天空純凈的藍色,布達拉宮的紅褐色、綠色的山水以及帶有大地色彩的橙黃,四種顏色的茶罐象征著西藏五彩斑斕的世界。墨脫寓意為蓮花,茶葉包裝上自然少不了蓮花紋樣,結合著西藏的名山勝水以及布達拉宮等元素,無不凸顯著其品牌地域特色。
為了加強墨脫茶品牌建設,達娃特地在成都成立了文創部,“只有做大做強品牌建設,才能提高產品附加值,讓我們的墨脫茶走的更高更遠。”
嚴格把控產品質量
科技賦能促升級
近日,西藏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2021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通告》,墨脫茶業被確定為2021年西藏自治區“專精特新”企業。這和達娃多年來聚焦科技領域,以創新方式帶動墨脫茶產業向科技化、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息息相關。
達娃一直致力于高標準高山有機茶園的建設,因此嚴禁使用任何對環境有害的農藥,采納了當地茶農獨有的病害蟲防控手法,保證茶葉健康的同時,更能有效保證墨脫縣的環境不受任何污染。
在制茶技術和設備方面,墨脫茶業在制茶思路上遵從古法,新鮮茶葉通常都會先由手工采收,再被送到專門的工廠去進行制作。制茶師會根據每一批鮮葉的不同狀況去調節機器參數,保證茶品質量。茶葉色選機使用高清晰的CCD光學傳感器對茶葉進行精選,不同于大米物料和雜糧物料的色選,由于茶葉易碎、易粉的特點,茶葉色選機的色選通道只能選擇瀑布式通道,以將對茶葉的傷害減少到最低,精準提高產品質量。
待茶葉制作完成后,清洗消殺的過程亦是非常嚴格,嚴格把控將機械殘留的臟東西給清洗干凈,避免下次制茶影響茶葉質量。制茶過程中,新科技來搭配人工,讓制茶工藝得到更好的展現,也讓生產線變得更加完善。
為了保證品質,也為了驗證與保證喜馬拉雅圣茶的質量,2019年,達娃委托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多項茶葉質量檢測。經檢測,喜馬拉雅圣茶紅茶農藥殘留為0,水浸出物含量是國內標準的1.3倍,微量元素是同類產品的數倍之多。“我們實行如此嚴格的檢驗檢測方式,是為了消費者放心,我們的茶是真正無農殘,從產源上做到零污染、零農藥、零化肥的,我們產出的茶是絕對干凈、健康的有機茶。”
與此同時,公司不定期在茶農之間開展科普宣傳和技能培訓,請相關專家教授茶葉采摘手法、等級區分、鮮葉保管、殺青揉捻、烘干要求等實用技術,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茶農。“未來生產流程的標準化,在提高茶葉質量的同時,也會進一步提升茶農的收入。”達娃說道。
下一步,達娃希望打造數字茶園,推動公司數字化升級與科學化發展,將大數據管理引入茶場日常工作中來,同時,加強智慧農業環境監測設備鋪設,實時收集溫度、濕度、氣壓、降雨量、光照等信息,為茶葉的生長提供實時數據支撐。讓茶園可科學管控,茶葉產品可溯源追蹤。
助力鄉村振興 帶動共同富裕
得益于一方水土,回饋于一方鄉親。
墨脫過去外銷產品以香蕉、枇杷等水果為主,但苦于交通條件落后,保鮮成為難題。茶葉現今成了當地老百姓發家致富的搖錢樹,被當地人稱為‘金葉子。
從2015年進入墨脫,達娃帶領著墨脫茶產業走過6載光陰,將墨脫茶產業做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如今,墨脫已有茶葉面積2萬多畝,覆蓋5個鄉鎮,全縣800多戶4000多名百姓進入茶葉種植產業。墨脫茶業已實現年產值近八千萬元,為當地群眾增收約1700多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脫貧的就有126戶509人,被評為林芝市扶貧示范企業、西藏自治區級龍頭企業。
墨脫茶逐漸在市場打開局面的同時也讓達娃覺得肩上的責任變得更重,他說墨脫是邊境重地,興邊富民,守土固邊,當地的民生關乎國之大計。作為一位西藏本土的企業家,他有責任也有義務為西藏做些什么。“中央對于實體經濟很關心,這些企業雖然相對辛苦、賺錢比較慢,但對社會、對老百姓的幫助是巨大的。”達娃希望有朝一日墨脫人能借助茶產業成為西藏最富裕的老百姓。“爭取明年讓當地的茶農收入翻一番。”他說道。在采訪的最后,達娃表示將會繼續推動墨脫茶產業發展,加強喜馬拉雅圣茶這個具有西藏特色的高端有機茶品牌在全國影響力,通過茶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