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全球性蔓延,人們對疫情信息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全國各主流媒體對疫情信息及疫情防控作出了有針對性的報道和輿論引導,軍事媒體也不例外。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研究發現,軍事類新媒體的《解放軍報》官方微博能及時且充分地滿足受眾對疫情信息的獲取,并完成自己的本職任務,通過展現軍人高超的醫護專業技能水平、勇于擔當的品質以及精良的設施設備,立體全面地構建疫情時期獨特的軍人形象。
關鍵詞:《解放軍報》官方微博;新冠肺炎;軍人形象;內容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5-00-04
0 前言
2020年初,我國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媒體的高度關注。《解放軍報》官方微博(以下簡稱“《解放軍報》官微”)作為軍事媒體之一,呈現內容以國內外軍事事件、展現軍人形象的新聞或評論及轉發其他主流媒體的報道為主[1]。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解放軍報》官微能否在疫情期間照顧到受眾對疫情信息的迫切需求?它又是通過何種方式呈現一系列的疫情信息的?呈現了什么樣的信息?是否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了疫情期間獨特的軍人形象?
1 研究方法
為了確認《解放軍報》官微在疫情期間呈現的內容與疫情報道、軍人形象三者之間的關系,本文采取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內容分析法是一種量化分析方法,它以定性的問題假設為出發點,利用數據統計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處理,最終從數據中得出定性結論[2]。
1.1 抽取樣本
本研究抽取《解放軍報》官微在2020年1月20日19時36分發布的第一條有關疫情的微博至2020年4月8日0時3分發布的關于武漢解封的最后一條微博,共計3042條微博。(數據統計時間為2021年2月20日)
1.2 界定分析單位
本研究分析以“條”為計次單位,即一條微博,無論微博內容是否重復出現,微博下方的評論內容是否與本次研究相關,都以出現的每一條微博為計量單位。
1.3 研究編碼
本研究主要對《解放軍報》官微的內容與疫情的關聯性、內容主題、微博話題、稿件來源、對軍人形象呈現形式這五個方面進行抽取樣本[3]。
從內容與疫情的關聯性來看,本研究將報道分為“事件疫情”和“背景疫情”,“事件疫情”即將疫情作為一個事件并在其中發生的與之相關的事件,如《解放軍報》官微于2020年3月14日10時37分發布的一條微博“#軍報快訊#【巴赫: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國際奧委會將聽取世衛組織建議】據德國電視一臺(ARD)網站13日報道,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接受該電視臺一次電視連線采訪時表示,關于東京奧運會是否取消或延期,國際奧委會將聽取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這條微博沒有疫情字樣,但是內容本質上與疫情相關。與“事件疫情”相反,“背景疫情”則是將疫情作為一個時間背景或者環境背景講述一件與疫情關聯性較小甚至沒有關聯的事件,如《解放軍報》官微于2020年3月15日18時45分發布的微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共看春暖花開!#云賞武大櫻花開放全過程#】四天,48小時,延時記錄一朵櫻花的開放,送給牽掛武大櫻花的每一個你。”這條微博雖然提到了與疫情相關的話題,但僅是將疫情作為一個時間背景。因此,本研究根據內容與疫情的關聯性,將抽取的樣本分為與“疫情不相關”和“事件疫情”兩項,而由于“背景疫情”與疫情信息的關聯性較弱,所以將其歸入與“疫情不相關”范圍。(微博話題抽樣則將有關話題統一納入抽樣范圍)
對《解放軍報》官微內容主題可細化為:領導人相關內容(包括領導人講話、視察、作指示等)、軍人相關內容(包括邊防、訓練、日常生活等)、疫情信息、軍人抗疫、群眾抗疫、其他(與疫情和軍人不相關內容,如每日中國早安、國際事件等),共6項分類。
對微博話題進行抽樣,將抽樣中出現少于10次的話題排除,共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軍報快訊、新春走軍營、中國早安、火神山醫院、軍營過大年、家國邊關、軍微快評、脫貧攻堅中國軍人在行動、“致敬!最可愛的人”、致敬英雄、軍地接力聲援武漢、軍地唱響《加油武漢》、泰康同濟醫院、軍報版面導讀15項內容。
從疫情報道稿件來源劃分,本研究將消息來源分為原創內容、主流媒體(包括新華視點、新華社、央視新聞客戶端、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新媒體、央視新聞等)、軍事媒體(包括中國軍視網、央視軍事、學習軍團、當代海軍、空軍軍醫大學、中國軍網、軍事報道、人民海軍、軍事紀實、八一電視等)3個類目。
在微博內容對軍人形象的呈現方面,前人對軍人形象的界定已有很多研究,軍人形象分為內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內在形象包括軍人服從命令、艱苦奮斗、勇敢剛毅的品質,以及使命感;外在形象則包括軍容儀表和軍人姿態[4]。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在疫情期間軍人內在形象還包括醫護專業技能水平高等,外在形象則涵蓋醫療設備和運輸設備精良等,因此本次研究將軍人形象分為內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兩大類,具體則分為服從命令、艱苦奮斗、勇敢剛毅、有使命感、技能水平高、軍容儀表、軍人姿態、設備精良8項內容。對于呈現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軍人形象的微博內容分別記錄,如《解放軍報》官微于2020年2月17日16時23分發布的“#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空軍第四次向武漢大規模空運醫療隊員和物資】新華社武漢2月17日電(記者黎云、賈啟龍、樂文婉)按照中央軍委命令,2月17日凌晨,空軍出動包括國產運-20在內的3型8架運輸機第四次向武漢空運676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一批醫療物資。”這條微博則記錄了技能水平高和設備精良兩項。
2 研究發現
2.1 疫情報道量
《解放軍報》官微首次發布有關疫情信息的微博時間為2020年1月20日19時36分,然而由于對疫情的不確定性以及當時社會整體對疫情的重視程度不高,21日和22日兩天都沒有關于疫情的信息發布,直到23日才開始第二次發布有關疫情的信息,并呈現迅速上升的趨勢,于2月8日達到第一次高峰,約占當日總微博數的88%。
本次研究根據疫情嚴重程度將研究時間大致劃分為疫情前期(1月20日—2月8日)、疫情中期(2月9日—3月19日)、疫情后期(3月20日—4月8日)三個階段。在疫情前期,每日與疫情相關的微博數平均占每日總微博數的78%左右。疫情中期階段,《解放軍報》官微對疫情的發布頻率明顯降低,3月15日微博共有62條,但是與疫情相關數有40條,相較于前一日,發布的微博數明顯增多,但與疫情相關的占比卻明顯降低。在疫情后期也就是3月19日達到第一個低谷,當日微博總數是35條。后期有緩慢回升趨勢,但是在3月31日達到第二次低谷,當日《解放軍報》官微共發布微博56條,其中僅有7條與疫情相關。
由此可見,《解放軍報》官微在發布疫情相關信息時,大致可以分為疫情前期和中后期兩個階段。疫情前期人們對疫情信息的需求比較大,《解放軍報》官微能充分利用自己媒體的身份發布疫情信息,滿足受眾需求;而中后期受眾需求降低,其他媒體也可以滿足受眾需求,《解放軍報》官微則不再局限于疫情信息,更多報道的是當日發生的重大事件(見圖1)。
2.2 微博主題
為方便看出微博主題的變化趨勢,本研究將疫情中期劃分為兩個相等的時間段。從《解放軍報》官微在疫情期間發布的內容主題分布來看,疫情前期內容主題以軍人抗疫和軍人相關內容為主,疫情中期疫情信息占比逐步增加,達到了126和168條。與之相反,疫情后期有關疫情主題內容較少,與軍人相關內容數量達到了216條,占這段時間總微博數的29%左右(見圖2)。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與疫情有關的內容中,《解放軍報》官微前期、中期均以軍人抗疫為主,以軍人其他形象構建內容為輔。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嚴重,受眾對疫情信息的需求量增加,《解放軍報》官微也逐步增加疫情信息相關內容,以滿足受眾需求,但仍然以軍人抗疫內容為主。在疫情后期,疫情形勢有所好轉,軍人抗疫內容和疫情信息都有所減少,內容主題整體趨勢慢慢向《解放軍報》官微在疫情之前的內容主題轉變,即以軍人相關內容和領導人相關內容為主。
在疫情期間發布的軍人抗疫的相關內容可以構建出疫情時期獨特的軍人形象,研究發現《解放軍報》官微在疫情期間對軍人形象的構建主要集中在軍人服從命令、有使命感、醫護技能水平高以及醫療設備和運輸設備精良等方面。對于軍人形象的呈現方式多為圖片和視頻兩種表現形式(見下表)。
這些內容呈現了一個與電視媒體上不一樣的軍人形象[5]。相較于電視媒體塑造的擁有英雄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優秀品質的軍人形象,《解放軍報》官微在疫情期間對軍人形象的構建更偏向于軍人服從命令的天職以及高超的專業技能。
2.3 微博話題
話題的設置起著議程設置的作用。發起話題,引起大家對不同話題的討論,能增加點贊量、轉發量和評論,起到擴大傳播效果的作用[6]。研究發現《解放軍報》官微在2020年1月27日6時27分首次發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話題的微博直至武漢解封發布的最后一條微博,期間共發布該話題1316次,占所有微博數的43%。提及“火神山醫院”話題226次、“軍地唱響《加油武漢》”和“軍地接力聲援武漢”共280次,發布有關疫情的話題共1888次。剩下的則與新春過年、軍報導讀、邊防、脫貧攻堅有關,其中提及軍報快訊和軍報版面導讀共279次(見圖3)。由此可見,《解放軍報》官微通過大量的話題設置,增強了議程設置。
具體來看,《解放軍軍報》官微發起的微博話題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疫情信息,二是軍人形象信息,三是兩者的綜合信息。其中,疫情信息包括“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泰康同濟醫院”等;軍人形象信息包括“軍營過大年”“軍報快訊”“家國邊關”“新春走軍營”“中國早安”等;而包含兩者綜合信息的話題有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火神山醫院”“軍地接力聲援武漢”“軍地唱響《加油武漢》”等。“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主要是以發布疫情信息、分享抗疫時期的事件為主,能夠滿足受眾對疫情信息的基本需求,并給予受眾抗擊疫情的信心。而“軍地接力聲援武漢”和“軍地唱響《加油武漢》”等話題,更側重于互動,既給予了災區群眾信心,也擴大了傳播范圍,其中不乏現役軍人聲援武漢、唱響《加油武漢》,如2020年2月28日11時33分《解放軍報》官微發布的“#軍地接力聲援武漢# 新疆軍區某部汽車連戰士在邊疆唱響《加油武漢》!用歌聲向守護在疫區的逆行英雄表達崇敬!用歌聲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于肖恒、姜北虎、卜建煒)”通過呈現新疆軍區某部汽車連戰士集體唱響《加油武漢》的視頻,既增強了話題的互動性,也從側面展現了現役軍人的軍人姿態和軍人儀表。
2.4 稿件來源
《解放軍報》官微發布的與疫情相關內容以原創內容為主,其他主流媒體平臺、軍事媒體的稿件起補充作用(見圖4)。具體數據顯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8日原創內容占63%左右,而其他主流媒體平臺和軍事媒體平臺各占比19%左右。到了3月上旬,原創內容進一步增加,占比達到了70%左右,與之相對應的是其他軍事媒體的稿件減少為10%左右。由此可見,《解放軍報》官微在保持自身對疫情信息的及時獲取和發布的同時,充分利用了其他主流媒體的信息。
研究發現,不同的稿件來源能體現不同的內容主題,原創內容以領導人相關內容、軍人抗疫、軍人其他內容為主。相較于軍事媒體,主流媒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新華社、新華視點等主流媒體對疫情信息的獲取往往比軍事媒體更加及時,內容也以疫情數據信息為主,而《解放軍報》官微在發布疫情信息時分別采用了這兩個媒體177條和92條的微博內容。其他軍事媒體的稿件來源內容則以軍人形象建構的相關內容為主。
2.5 呈現形式
研究發現,疫情期間《解放軍報》官微發布純文字微博12條、“文字+圖片微博”1767條、“文字+視頻微博”855條、“文字+鏈接微博”408條。由此可以看出,純文字的微博僅占0.3%,而“文字+圖片”的呈現形式是微博的主要表現形式,使用圖片比純文字更有視覺沖擊力,更能引起受眾的關注,而“文字+視頻”和“文字+鏈接”,這兩種呈現形式由于網絡條件限制,傳播力度以及受眾接受度不如“文字+圖片”的表現形式。由此可見,《解放軍報》官微能夠充分利用融媒體的優勢,達到快速傳播信息的目的。
3 后續研究建議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對《解放軍報》官微媒體平臺進行分析,從對疫情的關聯性和軍人形象構建兩個方面切入。研究發現,《解放軍報》官方微博在疫情期間的報道能夠很好地處理受眾對疫情的基本信息需求和軍事媒體對疫情期間軍人形象構建之間的關系,但是本研究未對這些內容的受眾類型以及效果進行分析,所以后續的研究可以進一步對受眾和效果進行探討。
4 研究不足
4.1 對其他主流媒體未采樣
本研究僅抽取了《解放軍報》官微的樣本信息,并未抽取其他主流媒體關于疫情報道的樣本信息,無法有針對性地評價《解放軍報》官微發布的有關疫情防控方面內容是否全面。
4.2 研究方法局限性
本研究運用內容分析法對《解放軍報》官方微博疫情期間發布的內容進行分析,內容分析法屬于量化研究方法,只能回答《解放軍報》官微做了什么,無法回答《解放軍報》官微為什么這么做,以及產生了什么樣的效果。
5 結語
《解放軍報》官微作為軍事類新媒體,能通過轉發其他主流媒體的信息及時發布與疫情相關的信息,并根據疫情的嚴重程度控制相關內容的發布數量。除此之外,《解放軍報》官微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職任務,通過各種表現形式展現了軍人高超的醫護專業技能、勇于擔當的品質以及精良的設施設備,全面立體地構建了疫情時期獨特的軍人形象。
參考文獻:
[1] 周鑫培.第一時間發出軍隊的聲音——《解放軍報》客戶端發展策略研究[J].青年記者,2017(16):57-58.
[2] 風笑天.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差別及其結合[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7(02):68-74.
[3] 虞文俊,陳雨璇,黃萃.黨報與都市報對日本地震的馴化策略——基于對《安徽日報》與《新安晚報》的內容分析[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137-142.
[4] 陳婧薇,劉晴.新主旋律電影的意識形態功能構建——以《戰狼2》為例[J].電影文學,2018(22):120-122.
[5] 韓亮.和平時代 重塑英雄——談和平環境下軍旅題材電視劇對軍人形象的塑造[J].中國電視,2008(03):53-54.
[6] 常慶,李艷群.疫情中主流媒體在微博上的輿論引導——以主流媒體官微90后抗疫報道為例[J].青年記者,2020(32):30-31.
作者簡介:胡耀祖(1994—),男,江蘇宿遷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