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紅 周悅
摘要:采石場開采嚴重破壞植被和土壤,形成大量裸石坡,導致整體景觀破碎化、環境條件惡化,出現地面塌陷、碎石滑坡等現象,危及人身安全,破壞該區域的生態系統,給城市景觀帶來負面影響。保持良好的區域生態環境,修復采礦留下的“傷疤”,對生態環境和城市建設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來,景觀理念和城市規劃快速發展,采石場廢棄地生態景觀改造也深受影響。本文以采石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和開發利用理論為基礎,根據不同地區的位置、環境條件、土地利用規劃,結合四寶山采石廢棄場的現狀,作出合理的規劃,確保為采石廢棄地制定出更適宜的開發利用類型。此外,根據制定的采石場土地再利用的類型和規劃,進一步闡述采石廢棄地的生態恢復與再利用模式,并加以明確和指導。
關鍵詞:采石廢棄地;土地開發利用;生態恢復
中圖分類號:TU984.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5-0-02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加快,有關部門開始將部分采石場暫時關閉。淄博四寶山部分沒有取得合法開采手續的采石場,只顧開采,并未計劃后面的場地恢復,以致四寶山區域形成大量的裸露斜坡,碎石堆棄、景觀不完整、植物種類單一等礦區環境問題,影響了張店區及周圍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景觀缺陷。
1 淄博四寶山地區廢棄采石場現狀
1.1 采石場的現狀
淄博四寶山位于淄博市高新區東南面,由四寶山、九頂山、花山、柳毅山等9個山頭組成,被淄博市民稱為“氧吧”。張店區經過長時間的規劃發展,成了城市周邊廢棄地,并被居民區圍繞。本文主要以9座山中的四寶山為規劃目標。四寶山山體東面和北面比較完好,山體的南面和西面是主要的開采面,有斷崖和礦坑存在。四寶山主要是石灰巖露天開采留下的裸露邊坡,建設的小型蓄水池并沒有解決根本性的水保問題,存在水土流失、風化等問題。山體土壤稀薄、養分不足、酸性和松散,不利于植物生長,后期養護問題較多。四寶山區域因技術和開采方式不一樣,遺留下崖壁、斜坡、臺地和礦坑等典型地形地貌。
1.2 淄博四寶山礦區廢棄地的主要類型
1.2.1 廢棄礦區
通過實地調查可以看出,遺留下來的廢棄礦區,在生態循環過程中并沒有很好地利用生態系統進行修復,修復成果不佳,以復綠為主,對廢棄地其他方面的管理略有欠缺。四寶山廢棄地只對廢棄地進行復綠和簡單的園路建設,部分區域復綠效果較差[1]。
1.2.2 低效用地
采石場關停以后,四寶山廢棄地東面留下許多未規劃的建筑物、臨時構筑物、廠房設備等,長期放置無人管理,存在安全隱患。現場大量的硬質路面缺乏綠化,場地的沙塵較多。
1.2.3 廢棄石堆占據再利用地
四寶山礦山資源豐富,淄博市大部分水泥廠和采石區主要集中在四寶山區域,所以有大量的棄石堆積占用土地,無法進行有效利用。
1.2.4 礦業遺址用地
廢棄地東面還有部分遺留下來的廠房遺址,迄今處于荒廢狀態。
1.3 存在的主要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里,相關部門對采石業缺乏統一規劃和合理管理,監管力度不夠。另外,以往采石技術有限,技術水平較低,致使現在的四寶山區域的地形地貌和整體生態環境遭受重創,山體破損的面積和受損程度位居全市之首。
1.3.1 生態系統脆弱,物種單一
四寶山廢棄地的主山體為石灰巖露天形成的裸露邊坡,土壤附著力差,養分貧瘠,基本沒有原生植被。棄石隨意丟棄堆放,阻斷了四寶山景觀的連續性和關聯性。
四寶山山體為石土夾雜,混雜著零星的松柏和雜草,受水土流失和土壤貧瘠的影響,長勢也不盡如人意。除了山體南側有片植樹木和松樹外,其他地區為野生區,四季景觀性差,灌木叢生,景觀單一。長期的破山采石,形成大量的粉塵,對周邊植物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久而久之,四寶山整體綠化率下降,生物物種減少,生態系統也受到重創,種群退化[2]。
1.3.2 景觀破損
采石場的關閉,雖然停止了對山體的破壞,但巖石裸露、土壤貧瘠、水土流失等問題依然存在,對四寶山生態依舊有危害。部分區域無景觀可言,棄石堆積,造成景觀的斷連性。四寶山區域內大部分樹木為片植,植物種類單一,景觀性差,生態系統比較脆弱,已遭到毀滅性破壞。四寶山區域內空曠的山體部分形成了不良的視覺景觀,也給淄博整體城市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1.3.3 巖石裸露,水土流失
淄博四寶山地區礦產豐富,自古就是開山挖礦、冶金制造的重要地區。新中國成立后更是采石場和水泥廠的重要開采區域,以致給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淄博市開始整頓采石場,四寶山采石場被關閉,除了人工種植植物外,并未對殘留土石進行管理,雨季來臨時,無擋土墻等設施進行阻攔,形成泥石流、滑坡等現象,長此以往,加劇了巖石裸漏的現象。雨過天晴時,塵土飛揚;雨天時,泥漿四濺,沖刷到道路旁,造成管道堵塞,部分流入河中污染水體。主山體有大面積的棄石堆積,并未對其進行整理,如遇暴雨天氣,水土流失極有可能帶動棄石的滾落形成危害。主山體南側巖石裸露,破壞整體景觀效果,同樣加劇了水土流失。
1.3.4 侵占林地,破壞農田
石材的大規模開采對原有山體有巨大的破壞力,對山體原有的植被有毀滅性的損傷,且基本無復原的可能。大規模的采石場開挖山體,需要大量的空間堆放土石,占用了周圍的土地和農業用地。部分山體林地,表層土壤被破壞,即使經過整治,也無法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只能轉為其他用途。
2 生態恢復與土地開發利用
2.1 生態恢復和開發利用原則
四寶山要制定與《四寶山地區生態恢復與建設總體規劃》相結合的原則,結合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對四寶山進行嚴格管制,在一段時間內,實現對四寶山生態恢復以及后期再利用。
2.2 與城市相適應的宏觀原則
四寶山采石廢棄地是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四寶山廢棄地的景觀進行規劃設計,需要將城市的區域背景和城市未來規劃結合起來。土地的再利用也要遵循宏觀化的原則,包括城市發展和城市周邊環境。采石廢棄地的功能空間設計應充分考慮周邊環境和適宜人群,構建最合適的再利用模式。
2.3 注重生態與再利用的協調發展原則
在對采石場的規劃利用上,首先要考慮采石場自身的自然環境,如距離森林保護區、農業種植區、自然保護區等近的采石廢棄地,要注重與周圍的生態環境相協調[3],打好基礎。對四寶山的生態恢復和土地再利用,有利于完善四寶山生態系統和景觀的完整性、豐富性,創建一個適宜動植物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
2.4 要因地制宜,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通過分析四寶山的區位條件、水源條件、地域特征、交通條件和土壤特征,得出四寶山的環境基礎和再利用條件,對不同區域進行分區指導和建設,促進四寶山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3 采石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和再利用
廢棄采石場的生態恢復是景觀改造的基礎,因此合理的生態恢復目標應與總體土地再利用相結合。通過對四寶山場地區位、交通、不同現狀對土地再利用的要求,以及公園定位功能的研究分析,制定相關生態修復和土地再利用方案。對四寶山土壤狀況良好的區域進行景觀營造和生態復綠,將具有良好的景觀基礎的區域打造成旅游休閑區等,針對四寶山其他區域根據現狀作不同歸類,制定不同的合理利用方案。
3.1 復墾復綠
生態環境復綠是治理的重點,其中也包括斜坡、礦坑、平臺、斷崖等幾種不同類型的綠化處理措施。要結合張店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以種植鄉土植物為主,保證植物的存活率。
四寶山主山體被削掉部分形成斷崖,長期裸露,廢棄石料堆積,幾乎沒有植物可言,生態景觀極差,需要對此區域進行生態恢復,提升四寶山生態環境的完整性。無土、不能附著植被的裸露崖壁巖石的生態管理非常困難,要結合崖壁的現狀,采用錨固三維土工網復合植被技術,借助攀緣類、藻類、地被植物,利用工程技術與生物技術的結合,實現對四寶山生態復綠的目的。
四寶山東部較為平坦,部分廢棄工廠設施保留。植物綠化單一,以喬木為主,硬質地面較多,遇風塵土飛揚,給北面的居住居民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需要種植鄉土植物,合理搭配喬灌草,豐富植物種類,有效地進行生態復綠。
3.2 景觀營造
景觀營造是對景觀景區內涵的補充,重點控制在建設區域和部分采石區,通過景觀改造形成特色景觀,如形形色色的奇石怪峰,奇特的山、水、環境、景觀等。四寶山在9座山中存在感強,集散地位于東部廠區內。經過四寶山各區域復綠工程后,在原有設施基礎上,結合相關的山體傳說和采石文化等元素,建設采石文化宣傳園。四寶山遺留的礦坑區可營造趣味性景觀,如自然探索樂園、礦坑樂園、繩索樂園等,做到展示采石文化、參與采石文化,保留淄博人心中的采石記憶。對于崖體部分,可保護最具特色景觀的崖體,對危險崖體采取爆破、水槍沖擊等多種防范措施。選擇合適的區域恢復生態,體現景觀的獨特性[4]。四寶山土地的再利用,應按其屬性作出合適的規劃,農田區可以根據特色文化建造田園區和果園區,游客可自行采摘。
3.3 水景營造
水景營造是對具有良好條件的大礦坑進行加固,再蓄水,營造濕潤生態景觀,在此基礎上可養殖相應的水產。
四寶山采石場有一處較大的礦坑,面大坑深。首先,我們要檢測此處的水質是否遭到污染,如已遭受污染,必須先治理,達到造景要求后再進行造景處理。對于較缺水的區域,可以對礦坑進行護岸護坡加固處理,再蓄水,形成自然的濕潤生態環境,增加空氣濕度。對礦坑的處理,不但有利于改善周圍城鎮和村落的環境,還可以減少園中的沙塵等[5]。
3.4 文化游憩休閑開發
對采石場周邊生態環境進行分析,對環境破壞性小的采石場進行生態恢復,結合廢棄地周圍的交通便捷度、地理環境等區位條件,可建設成生態旅游等具有旅游活動及配套設施的采石場(溫泉酒店、度假農場等),結合廢棄場遺跡設計合適的戶外活動(攀巖、探索樂園等),利用采石文化,建設文化展示館和體驗區。
為降低對周圍區域的影響,改善區域環境,需要對四寶山進行合理的功能劃分和生態環境治理,才能滿足公園建設的需求,促進采石廢棄地公園的旅游開發。在四寶山廢棄地東面區域建設以生態園為主體的科普基地,創建果品營銷、采摘中心和花圃中心一體化,不僅能改善環境,也能培育出一條獨特的產業鏈,塑造城郊的創意主題休閑地。在酒窖和山里餐廳間,通過建設服務管理區和文化展示廳等,形成園內第二大文化主題休閑地。
3.5 城鄉建設用地
對于采石廢棄地,首先要進行生態恢復,要協調好城鎮發展和采石場的再利用之間的關系,對于位于主控建設區內、靠近市區、交通便利的采石場,可發展其他環保型產業[6]。對于一般建設區的采石場,要遵循相關規定和所在地城鎮的發展規劃要求加以合理利用。
4 結語
城市礦山綜合修復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對國土生態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四寶山廢棄采石場生態復墾復綠和開發利用方式進行探討,旨在為淄博四寶山區域后期的開發利用規劃的啟動和實施提供有力的保障,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加強四寶山山體的生態保護和區域景觀維護還需制定更細致、更科學的治理方案,細化主體責任,加大政府管控和治理力度。規劃開發前要制定科學的決策和方案,做到有效投入實施,加大后期維護和監管力度,才能從根上對四寶山的生態環境保護、景觀塑造、土地再利用起到促進作用,促進四寶山的“城市綠肺”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 劉敏.山地廢棄采石場生態恢復治理與再利用規劃模式探索——以《重慶四山地區關閉采石場再利用規劃》為例[J].中國園林,2014,30(12):117-120.
[2] 許杉.東莞水濂山廢棄采石場生態修復與景觀重建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3] 閆家棟.廢棄礦山復綠生態治理的模式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21(06):163-164.
[4] 齊岱蔚,馬棟.城市礦山綜合性修復之景觀探析——以淄博四寶山生態文化綜合發展區為例[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9(16):56-59.
[5] 王璐.基于恢復生態學的城市采石廢棄地景觀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9.
[6] 彭娟,豐震,劉姍姍,等.采石廢棄地景觀與生態恢復規劃——以山東淄博高新區玉皇山生態恢復工程為例[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9,29(06):58-62,66.
作者簡介:尚紅(1967—),女,山東濟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周悅(1994—),女,山東淄博人,碩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