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芬

成雯吉第一次看到《中國共產黨章程》和《共產黨宣言》這兩本小冊子時,她只有10歲。那年暑假的一天,她和表姐表弟玩捉迷藏,她貓著腰一頭鉆進了外公的臥室。
外公臥室里,老舊的書桌上堆滿了報刊和書籍。成雯吉好奇地走到書桌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本《中國共產黨章程》,這本紅色的小冊子端端正正地擺在書桌的右角上。紅色的封面有些老舊,但是上面的鐮刀和錘子吸引了她,這個圖章真熟悉,似乎在哪里見過。哦,對了,是在中國共產黨召開一大的紀念館里看到的。成雯吉打開小冊子,這是1977年黨的十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章程的旁邊則是一本藍色封面的《共產黨宣言》。
成雯吉想到一件事,有一年正月,媽媽帶她去外公家拜年,走到村頭,看到河邊圍滿人。原來,一輛小車不小心掉進河中,外公和兩個村人合力把落水司機救上了岸。回到家,外婆一個勁地數落外公:“都老幾十歲的人了,還像年輕人一樣拼命往前沖,你真是不要命了。”外公說:“我是黨員,要起帶頭作用,遇到危難險情,要第一個沖上前去。”外公一番鏗鏘有力的回答,讓外婆無話可說。現在,看著桌上的兩本小冊子,成雯吉再一次對外公所做的一切有了更深的理解,她暗暗對自己說:以后也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做一名像外公一樣的共產黨員。
因為有了目標,成雯吉朝著心中的方向努力。2010年大學畢業后,成雯吉進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做了一名古籍修復師。初來乍到,成雯吉虛心地向老師傅請教,遇事搶著做。第二年,她把一份入黨申請書交給了單位黨組織,并順利通過黨組織的考核,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一次,館里收到一批古籍,由于年代久遠,古籍不僅僅是缺少頁數,而且腐爛嚴重。這樣的修復最是消磨人的時間精力和耐力,要查資料對證并做筆記,這要花節假日時間去完成。擺在面前的是困難重重,可是,成雯吉眉頭不皺地就把這個任務給攬了下來。別人下班早就走了,她辦公室的大門還敞開著。隨著加班的次數越來越多,男朋友頗有怨言,勸她說:“這份工作做得這么辛苦,要不要換一份工作。”成雯吉認真地說:“我是共產黨員,加班又不是什么難做的事,想想老一輩黨員吃的苦比我多了多少倍,我吃些苦又算得了什么。”
2020年6月,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在整理館內各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相關出版物時,無意中發現一本1920年8月的首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這本全譯本封面是紅色的,高18.1厘米,寬12.4厘米,印有馬克思半身像。領導當即把修復、保管這本《共產黨宣言》的重任交給了成雯吉。
作為一名黨員,成雯吉欣然接過任務。她先將其存放入翻蓋式無酸卡紙保護盒內,再放置到特藏室中進行妥善保存。
修復這本《共產黨宣言》,成雯吉深思熟慮,比較各種古籍修復法后,決定采取保守處理法。她先使用無酸襯紙鋪在桌子上,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冊子放上去進行包裝。最后,修復后的首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被放入一個專門購置的高氣密性恒溫恒濕展柜中。2021年五一期間,“馬克思主義傳播在中國——文獻中的百年黨建”專題展覽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舉行。一個展柜中,4本不同年代出版的《共產黨宣言》靜靜陳列,其中就包括1920年8月的這本首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每天有絡繹不絕的游客進入館里參觀,其中這本《共產黨宣言》最引人注目。成雯吉高興地說:“我除了要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還要用專業的知識讓泛黃的紙張延續‘生命,更要把《共產黨宣言》所承載的紅色基因一代代地傳承、守護下去。”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