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材
直言需仗義
是儀在孫權手下任職時,典校郎呂壹誣告原江夏太守刁嘉誹謗國家大政,孫權便將刁嘉關進監獄。審問那天,孫權問在場的大臣們:“你們曾聽到過刁嘉的誹謗之言嗎?”大臣們害怕呂壹的權勢,便違心地說:“我們聽到過!”孫權剛要點頭,是儀卻大聲說道:“我從來沒有聽到刁嘉誹謗朝廷的話!”呂壹氣得拿眼睛直瞪他。孫權見是儀提出不同意見,就讓手下重新審查。
于是,呂壹便利用手中的權力追查是儀,想逼他就范,審問人員對他說:“只要你承認聽過刁嘉的誹謗之言,朝廷就不會追究你的責任。是儀卻堂堂正正地說:“如今刀鋸已經架在我的脖子上了,我怎能還替刁嘉隱瞞而自取滅亡呢?但我自問應有公正之心,知曉的東西也應有來龍去脈!”是儀的態度引起了孫權的警覺,調查清楚后便釋放了是儀和刁嘉。
“處事貴乎心公”,意思是做事的可貴處在于內心的公平。趨利避害、明哲保身是人的本能,因此,在他人倒霉的時候,很多人的選擇是與之劃清界限,以免受到牽連。是儀卻能堅守公正,挺身而出替當事人說話,表現出可貴的“心公”,擁有如此境界的人,值得尊敬。《荀子》中說:“公生明,偏生暗。”交際中,如果我們處事“心公”,就不會被自己的私欲所阻礙,不被事情的表面現象所迷惑,做出公正恰當的處理。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