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芳,李蜀豫(通訊作者)
(江漢大學附屬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湖北 武漢 430000)
腫瘤在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病癥,這種病情的發生與患者的個體狀況和外界因素的刺激有極為密切的關聯,在近年來的臨床研究中發現生物因素和遺傳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病情變化,是導致患者局部組織出現增生的一個主要原因[1]。近年來腫瘤的臨床發病率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而惡性腫瘤已經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并且這種疾病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問題[2]。在臨床各種腫瘤疾病的發生中,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這種病情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發病率,對其進行早期診斷,不僅能夠為患者的臨床病情明確提供有效的診斷依據,還能夠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升[3]。隨著近年來內窺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優化無痛消化道內鏡,在臨床上的應用逐漸趨于廣泛,而為了使醫務人員了解患者,通過內鏡精細化篩查的效果,需要由相關工作人員對這種診斷方式的準確率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4]。本次研究中將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中95名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分析將無痛內鏡精細篩查應用于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診斷中的效果,并分析其臨床可應用價值,獲得了一定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95名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無痛內鏡精細篩查的方式確認患者的消化道病變狀況,并根據患者的個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患者對實驗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研究對象具有相關的高危因素;患者認知功能正常;患者不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或器質性疾病;患者知曉自身資料被調取可能性。排除標準: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無法接受后續調查隨訪;患者缺乏良好實驗配合度;患者家屬反對患者接受試驗。
本次研究中醫務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前,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并且為患者簡單介紹檢查的整個過程,使患者對于無痛內鏡精細化篩查有基礎的了解,對患者檢查前一天,需要告知患者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并且要求患者在晚9點以后禁食,患者進行檢查前4 h需要完全禁飲禁食。患者進行無痛胃鏡檢查前5~10 min,需要口服利多卡因膠漿10 g。同時麻醉醫師為患者緩緩注射丙泊酚1.5 mg/kg,在患者進入睡眠狀態后,對患者進行無痛胃鏡檢查。無痛胃鏡檢查完成后,對患者進行相應的無痛腸鏡檢查,在對患者進行腸鏡操作時,醫務人員需要盡可能保持動作輕柔,避免對患者的胃腸道造成損傷。所有受檢者在手術中以及手術后均接受常規吸氧,并且由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心率和血壓值等多方面指標進行監測,檢查完成后等待患者的麻醉意識消失,并且意識恢復后方可離開,由醫務人員對患者的診斷準確率和診斷狀況進行判斷。
醫務人員根據患者具體的高危因素判斷患者可能為何種腫瘤疾病,并針對患者的腫瘤特征做出相應的病情判斷。
應用SPSS 21.0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篩查的95名人員中,檢測出陽性患者36名,檢出率為37.89%,以低級別上皮病變為主(占63.89%)。檢出者均接受活檢以及病理診斷確診,診斷準確率為100%,而在實驗結果中發現低級別上皮瘤變患者23名、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患者10名、黏膜內癌患者1名和浸潤癌患者2名,本次并未出現誤診或者漏診的情況,與病例診斷確診的存合率為100%,見表1。

表1 患者的陽性診斷對比(n=95)
消化道腫瘤主要是指原發于患者消化道部位的一種良性和惡性腫瘤,這類疾病占據全球腫瘤發病率的第2位,而目前我國消化道腫瘤發病率占所有成人腫瘤發病率的一半以上,對我國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關于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需要醫務人員選擇一種合適的方式對其進行診斷和處理,這樣能夠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而作為臨床上對治療工作起到重要作用的醫療技術手段,內鏡聯合病理學檢查已經受到了相關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5]。
傳統的內鏡技術應用于患者的診斷中[6],主要是將一個帶有攝像頭的軟管由患者的嘴口腔或肛門伸入患者胃部和直腸來對患者的胃和直腸狀況進行觀察,雖然這種方式能夠對患者消化道的癌癥發展狀況進行有效的確認,但患者在接受診斷時保持全程清醒的狀態,患者很容易出現喉嚨疼痛難忍的情況,并且軟管的寬度和長度并不能夠一直對患者的腸道進行探查,所以在臨床上對消化道早期癌癥進行診斷的能力較為有限,并且患者在臨床上對于這種診斷方式的總體依從性較低。除此之外,大多數消化道腫瘤病情在早期并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導致診斷難度大大增加,也導致誤診率和漏診率明顯提升。
無痛內鏡篩查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技術[7],其中包含放大內鏡和染色內鏡等多方面的內鏡類型,這些不同的內鏡在實際檢查診斷時各自有不同的作用,不僅能夠有助于提高消化道早期癌癥的診斷準確率,還能夠將消化道中存在的細微病變進行有機的呈現。據不完全調查顯示,現階段對消化道早癌患者進行診斷時,最有效并且最準確的診斷方式為無痛內鏡精細篩查技術。這種篩查技術能夠滿足患者早期的病情診斷,并且在臨床上的檢出率較高,能夠在第一時間將患者的腫瘤組織取出,能夠有效地抑制患者的病情,并且這種檢測方式還能夠減輕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出現的不適感和疼痛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愈后恢復和生活質量,一般情況下來說這種篩查方式的手段較多,例如染色檢查等配合方式,這些檢查方式都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研究中[8]。除此之外,無痛內鏡的合理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胃腸道檢查的適應證,即使是普通的健康體檢項目,也可以將這種檢查方式應用于其中,而且在檢查過程中醫務人員只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宣教,這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診斷依從性,對于患者的病情明確來說有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通過臨床檢查發現,胃癌患者在發病時臨床表征并不明顯,并且患者的胃底黏膜下層較薄,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血管以及纖維化表現。早期食管癌患者在發病時,病變組織大部分分布在患者的機體消化道黏膜的下層部位,并且患者的發病類型以內壁生長或者混合生長為主,除此之外,浸潤程度也會與患者的病情惡化程度有較為密切的關聯,醫務人員只需要在內鏡中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即可獲得良好的診斷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群進行篩查時,將無痛內鏡精細篩查方式應用于其中,能夠做到早發現和早治療,并且還能有助于緩解患者在檢查時出現的不適感,使患者的臨床早期治療效果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