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嬌,陳禹霏,李姝漩(通訊作者)
(昌吉州中醫醫院藥劑科 新疆 昌吉 831100)
目前針對糖尿病腎病主要采用生物合成胰島素類似物、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等治療,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壓,延緩腎病進展。但西藥長期應用容易產生耐藥性,且受患者個體差異的影響,導致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佳。中醫認為糖尿病腎病多因脾腎兩虛所致,主張治療應以健脾溫腎活血為主,而補腎健脾湯可健脾補腎,與治療脾腎虧虛型糖尿病腎病病機相符[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補腎健脾湯加減治療脾腎虧虛型糖尿病腎病的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選擇2019年4月—2020年8月我院治療的78糖尿病腎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51.76±4.56)歲,病程4~17年,平均(10.57±2.66)年;觀察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50.68±4.53)歲,病程4~18年,平均(10.49±2.5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西醫符合《中國糖尿病腎臟疾病防治臨床指南》[2]中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中醫符合《中國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脾腎虧虛證型,主癥:腰膝酸冷,尿濁,肢體浮腫,神疲畏寒;次癥:面色白光白,小便短少、清長,夜尿增多等;舌脈:舌質淡有齒痕,脈沉遲無力。(1)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無用藥禁忌證者;③3個月內未發生急性心腦血管事件。(2)排除標準:①合并重癥高血壓患者;②合并其他腎臟疾病患者;③近期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口服(餐前)纈沙坦1粒/次,1次/d;皮下注射重組甘精胰島素1支/次,1次/d。觀察組采用常規西藥聯合補腎健脾湯加減治療,藥方如下:黨參15 g、白術15 g、茯苓10 g、黃芪10 g、川續斷15 g、淮山藥20 g、黃精20 g、虎杖10 g、仙靈脾15 g、枸杞15 g、白花蛇舌草15 g;隨癥加減,腰腿足跟痛者,加淫羊藿12 g、牛膝12 g;腹瀉甚者,加訶子12 g、蒼術10 g、芡實12 g;腹脹甚者,加冬瓜皮12 g、木香5 g;夜尿甚者,加覆盆子12 g、鹿角霜10 g、女貞子12 g。1劑/d,用水煎煮,去渣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均治療8周。
(1)中醫證候評分,根據《中國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評估中醫癥狀,將主癥按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為0、2、4、6分,對應地將次癥分別記為0、1、2、3分,舌脈不正常1分,正常0分,總分40分,分數越低代表癥狀越輕。(2)腎功能指標:取所有患者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清晨空腹靜脈血10 mL,以2 500 r/min速度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重慶潤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RC-2080)檢測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定量。(3)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治療期間惡心、頭痛、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中醫證候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8周后 t P觀察組39 28.54±4.32 18.35±3.27 17.865 <0.001對照組39 27.16±4.27 22.55±3.64 8.389 <0.001 t 1.419 5.360 P 0.160 <0.001
治療前,兩組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尿素氮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
血肌酐/(μmol?L-1)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觀察組39 14.12±2.67 8.66±1.25a 251.39±8.92 188.42±6.59a對照組39 13.97±2.71 10.38±1.64a 253.47±9.01 207.38±7.32a t 0.246 5.209 1.025 12.022 P 0.806 <0.001 0.309 <0.001組別 例數尿素氮/g組別 例數尿蛋白定量/(g?24 h-1)治療前 治療8周后觀察組39 2.21±0.86 1.03±0.42a對照組39 2.24±0.82 1.53±0.51a t 0.158 4.726 P 0.875 <0.001
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遺傳、高血糖引起的糖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因此,西醫治療糖尿病腎病是以降低血糖、控制血壓,減少微血管病變為主要原則,西藥可快速擴張患者外周血管,降低血壓,并通過作用于胰島B細胞,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達到控制疾病目的。但應用西藥容易引發低血糖、皮下脂肪組織增厚、感染等不良反應,不利于患者預后。因此,需聯合輔助藥物共同治療糖尿病腎病。
祖國醫學將糖尿病腎病歸屬于“關格”“虛勞”“水腫”等范疇,多因糖尿病遷延日久、耗氣傷陰、而素體陰虛,則五臟虛弱,陰津虧耗,致脾腎衰敗,耗損腎陰,故中醫治療主張以溫腎健脾為主[4]。本研究將補腎健脾湯加減用于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中,結果顯示,治療8周,觀察組中醫證候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補腎健脾湯可減輕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癥狀。分析其原因為:補腎健脾湯中黨參、黃精、黃芪為君藥,行健脾補氣、補腎澀精之功;茯苓、淮山藥、仙靈脾具有健脾寧心、補肝腎、補腎壯陽的功效,三者共為臣藥;佐以白術、川續斷、枸杞可利濕通淋,健脾補腎;虎杖可利濕退黃,白花蛇舌草利濕通淋,二者為使藥。在隨癥加減中,腹瀉甚者,加蒼術、訶子、芡實可澀腸斂肺、補脾止瀉;腰腿足跟痛者,加牛膝、淫羊藿可補腎陽、強筋骨;夜尿甚者,加覆盆子、女貞子、鹿角霜固精縮尿、滋補肝腎、溫腎助陽;腹脹甚者,加木香、冬瓜皮可健脾消食、利尿消腫。諸藥合用,具有健脾補腎之功效[5]。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補腎健脾湯中黨參可提高糖尿病腎病患者體內肝糖原的含量,對抗胰島素所致的低血糖,緩解患者疲倦、乏力等癥狀。黃芪中的黃芪皂苷甲可擴張患者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具有降低患者血壓的作用。黃精可改善胰島內分泌細胞形態結構,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具有降血糖的作用,還可減輕高血糖對微血管的損傷,對腎功能起到保護作用。尿素氮由腎小球濾過排出,臨床常用于評價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小球濾過功能;血肌酐屬于人體肌肉代謝的產物,經腎臟濾過、隨尿液排出,是評估腎功能的有效指標;而尿蛋白定量是測定糖尿病腎病患者24 h內尿液中的蛋白質水平,可用于評估患者腎臟病變程度。本文結果顯示,治療8周后,兩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補腎健脾湯可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功能。分析原因在于,黃芪對腎間質成纖維細胞和腎小球系膜細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避免因細胞外間質堆積過多造成腎損傷,因此可發揮保護腎功能的作用。黨參、仙靈脾對小球基底膜的電荷、機械屏障具有保護作用,可幫助改善腎小球濾過功能,控制尿蛋白排泄量。此外,本文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補腎健脾湯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治療中,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補腎健脾湯加減治療脾腎虧虛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可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腎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具有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