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武
后循環腦梗死是一種在高齡老年人中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并且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椎-基底動脈供血系統閉塞梗死是導致發病的首要原因,動脈系統供血不足,致使丘腦和腦干等重要的腦組織部分缺血缺氧[1]。該病兇險,有著很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治療后還有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比如有語言障礙、運動障礙、身體癱瘓、頭暈惡心、反應遲鈍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2]。在中醫的范疇稱腦梗死為“中風”,表現為突然暈倒、口歪眼斜、半身癱瘓、語言和肢體障礙、意識混沌、流口水、大小便失禁等[3],短時間內沒有得到治療,腦梗死部位將進一步阻塞,從而造成神經功能減退,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對于該病的治療通常采用西藥,主要是靜脈輸注依達拉奉,但是近年來,有研究學者發現將中醫與西醫相結合,對治療高齡后循環腦梗死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對患者采用依達拉奉和通痹活絡湯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樂安縣人民醫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齡后循環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60例)和研究組(6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為75~88歲,平均年齡為(82.53±3.25)歲。研究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齡為80~93歲,平均年齡為(83.42±2.89)歲。其中研究組和對照組的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7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②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各項檢查數據符合后循環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并伴隨病痛癥狀;③患者及其家屬知曉同意此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④本次研究在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后進行。排除標準:①因為各種原因不配合醫囑和治療的患者;②有肝、腎功能異常、心力衰竭等嚴重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依達拉奉(生產企業: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0007)進行治療,每次30 mg,在依達拉奉中添加100 ml生理鹽水搖勻稀釋,靜脈輸注,時間應控制在30 min內滴完,每天2次,治療時間為14 d。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上通痹活絡湯(依達拉奉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均和對照組的相同),配方如下:黨參30 g,黃芪60 g,桂枝、白芍各20 g,白術、川芎各15 g,水蛭、全蝎各9 g,大棗6顆,地龍2條。以上藥材用400 ml清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熱服下,每天1劑,治療時間14 d。
1.4 觀察指標經過14 d的治療,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變化和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對比。參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對神經功能的受損程度進行評分,總分為30分,最低0分,最高30分,評分越低說明受損程度越輕,神經功能越好,評分越高說明受損程度嚴重,神經功能喪失。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分為4個等級:治愈、顯效、有效、無效。當患者語言障礙、頭暈目眩、身體偏癱、反應遲緩等臨床體征消失,NIHSS評分降低程度在90%以上,判定為治愈;當患者語言障礙、頭暈目眩、身體偏癱、反應遲緩等臨床體征消失,NIHSS評分降低程度在55%~89%,判定為顯效;當患者語言障礙、頭暈目眩、身體偏癱、反應遲緩等臨床體征基本消失,NIHSS評分降低程度在25%~54%,判定為有效;當患者語言障礙、頭暈目眩、身體偏癱、反應遲緩等臨床體征沒有消失甚至出現嚴重的情況,NIHSS評分在24%以下,則判定為無效。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的變化比較經過對比,治療前,研究組的神經功能缺失評分和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評分均有下降,但研究組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變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經過比較,研究組的治療效果好于對照組,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0.00%,總有效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腦梗死是一種在高齡老年人中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腦組織血管病變或是血脂異常等原因出現功能障礙,造成動脈血流突然停止或減少局部供血,導致患者血管供血區出現腦缺血、缺氧造成腦組織壞死[4],并有一些偏癱、語言障礙、頭暈目眩、反應遲鈍等臨床體征與癥狀。而后循環腦梗死的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動脈及分支閉塞后出現的中小梗死,是后循環系統出現障礙[5]。在以往的研究治療中,通常采用西醫靜脈輸注依達拉奉的方法,依達拉奉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著很好的溶栓、疏通血管的效果,是一種快速有效的羥自由基清除劑,起著清除大腦毒性細胞,促進凋亡細胞代謝的作用,從而減少腦梗周圍部位的血流量,抑制腦梗死進展,但是使用依達拉奉有再灌注損害的危險,造成治療后預后效果不佳,各種臨床不良體征的出現,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嚴重的還會威脅生命,所以要格外注意再灌注損傷的情況。
近年來,有研究學者發現,在高齡后循環腦梗死疾病的治療中,加上中醫方法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癥狀的產生,進一步阻止神經功能損傷,有著良好的治愈率,用藥成分更加安全。中醫在后循環腦梗死的研究中,將它劃分為“中風”范疇,主要是由于瘀、痰、虛、火、風等原因造成患者血瘀氣虛、瘀痰互結等癥狀的出現[6],患者肝火旺盛,脾腎虧虛失調,氣血逆行,所以一旦發病就多表現為急癥,來勢快,發病急,且容易半身癱瘓,失語、意識渙散等。在治療高齡后循環腦梗死的相關疾病中,針對此病特點,中醫加入了通痹活絡湯的使用,通經活絡、滋養血氣是治療根本。本研究結果表明,經過通痹活絡湯結合依達拉奉的治療方法,研究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0.00%,總有效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在治療后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并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痹活絡湯的加入,大大增加了患者康復的機濾。藥方中的白芍和川芎有很好的活血化瘀、通暢經脈的作用,黨參和黃芪起到滋補益氣的功效,白術益氣健脾、活血通經,桂枝溫經通脈,全蝎、水蛭、地龍的組合使用則有活血化瘀、息風止痛的功效[7],大棗中和藥性、益氣補血。氣通則血通,氣滯則血瘀,藥方中各藥材的配合有很好的活血化瘀、補血益氣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
綜上所述,通痹活絡湯結合依達拉奉對高齡后循環腦梗死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緩解患者臨床不良體征和癥狀,降低NIHSS評分,恢復受損神經功能,在臨床中有廣泛開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