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玉 吳 鵬 李 慧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慢性微血管并發癥,早期臨床表現為尿中微量白蛋白升高,后期表現為持續性蛋白尿,繼而腎小球濾過率進行性下降,如果不及時臨床干預最終可進展為終末期腎臟病[1],它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中醫認為糖尿病屬于“消渴病”范疇,與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等緊密相關,糖尿病腎病為腎氣虛損、腎陰衰敗[2]。本研究選擇部分糖尿病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綜合護理干預,探討其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總體護理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日照市人民醫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性別:男38例,女30例;年齡46~82歲,平均(56.89±10.67)歲;糖尿病程:8~30年,平均(15.23±6.27)年。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知情同意。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3];②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本著自愿原則參與該研究。排除標準:①非糖尿病因素引起的腎臟疾病;②合并其他嚴重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研究對象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綜合護理干預。
1.3.1 中醫情志干預中醫認為:“百病皆生于氣也”,其中的“氣”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病理的改變[4]。糖尿病并發癥治療費用高、病程長,嚴重并發癥患者甚至喪失了勞動能力,期間患者往往存在緊張、恐懼、焦慮,甚至自暴自棄等絕望情緒,中醫理論中通常認為情緒焦慮的患者容易出現氣血的瘀積,致使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護理人員要充滿愛心地傾聽患者訴說,耐心地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讓其將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同時叮囑家屬多關愛患者,增加家庭溫暖,讓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3.2 中醫飲食干預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遵循“低鹽、低脂、低磷、低蛋白、優質蛋白”的基本飲食原則,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主食、蔬菜、水果,平時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由于粗纖維含量多的食物能延緩消化吸收,平時可多選用粗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這樣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同時根據中醫辨證原理,協助患者制定中醫膳食方案[5]:赤小豆50 g,鯽魚1條,煮湯食用;黃芪、懷山藥各100 g,煎水代茶飲用;瘦肉適量,白木耳 15 g,大棗 10 枚,炒白木耳肉食用;對于水腫患者,建議補充白茅根、玉米須煎水代茶飲用;還可食干冬瓜瓤湯、黑豆湯、生蘆根粥等。
1.3.3 中醫用藥干預向患者講解用藥的正確方法及注意事項,保證用藥的有效性和正確性。由于藥物吸收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一般降糖藥應在就餐前半小時左右服用,等就餐后藥物即可發揮作用,這樣在體內就營造一個藥物環境,使血糖不增高。如果餐后服用降糖藥,往往是餐后血糖先升高,待藥物吸收后再降低,因此建議餐前服用降糖藥。對于注射胰島素治療患者,教會患者正確的胰島素注射方法,聽從醫囑根據自身情況掌握準確的胰島素劑量,謹防低血糖的發生。為排泄體內毒素,可以用中藥灌腸,配方:當歸 15 g,葉下珠30 g,牡蠣(先煎)30 g,生大黃 (后下)15 g。煎取汁200 ml進行灌腸[6],有利于體內毒素的排除。
1.3.4 中醫生活干預糖尿病腎病患者燥熱神失、氣陰兩虛,護理人員要按照醫囑對關元穴、三陰交、足三里進行點按操作,通過此方式益氣養陰,改善患者驚悸、易怒的癥狀[7]。對脾腎陽虛者,室內要定期通風,保證陽光充足,也可熱敷腰部、膝部、腹部。對腹脹者,可使用艾灸脾俞、雙側腎俞[8]。病情較輕者可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不必嚴格臥床休息,但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勞累,否則容易出現病情反復。對氣血兩虛者,取半臥位休息,盡可能減少活動,以防加重病情。
1.4 生活質量評價采用SF-36健康調查簡表[9]問卷調查,內容包括:生理機能(PF)10項,生理職能(RP)4項,軀體疼痛(BP)2項,一般健康狀況(GH)4項,精力狀況(VT)4項,社會功能(SF)2項,情感所致工作和生活影響即情感職能(RE)3項和精神健康(MH)5項,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2.1 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前、后各檢驗指標比較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2 h PBS)、糖化血清蛋白(GSP)、肌酐(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量(24 h UPro)與干預前比較得到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前、后患者檢驗指標比較 (例,
2.2 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比較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與干預前比較明顯提高(P<0.05)。見表2。

表2 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 (例,
中醫認為糖尿病腎病是在糖尿病基礎上由情志失調、飲食不節、感受外邪、過度勞累等引起的[10]。本研究在傳統西醫醫護基礎上,根據中醫理論對情志、飲食、用藥、生活等方面實施中醫綜合護理干預。通過中醫情志護理,患者解除了焦慮、緊張、絕望情緒,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狀態接受治療;通過中醫飲食指導,患者掌握了一些食療的方法,對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病情大有幫助;通過用藥指導,患者不但正確掌握了用藥方法,還掌握了中醫藥灌腸,以促進毒素排泄,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同時予以患者全方位的生活指導。研究表明,中醫整體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患者檢驗指標,繼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