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潔 甘 甜 甘莉花 向麗霞
皮膚瘙癢是尿毒癥的常見并發癥,有數據顯示,尿毒癥患者中有37%~90%會出現皮膚瘙癢癥狀,導致患者焦慮恐懼、睡眠不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上對尿毒癥患者治療多采用血液凈化治療,但其引起的皮膚瘙癢控制效果不佳。所以,有學者認為,應以綜合治療為主,進行內外結合治療,將現代和傳統中醫學相結合,從內部上進行病原控制。本研究對中藥泡洗聯合內服治療尿毒癥性皮膚瘙癢的臨床效果和護理進行了探討,具體情況見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萍礦總醫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6例尿毒癥性皮膚瘙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33例):對照組年齡51~76歲,平均(66.2±6.9)歲;病程1~8個月,平均(4.4±1.3)個月;其中男19例,女14例。研究組年齡52~76歲,平均(66.5±7.2)歲;病程1~9個月,平均(4.5±1.5)個月;其中男20例,女13例。2組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尿毒癥性皮膚瘙癢診斷標準;均自愿參加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本品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和護理,包括:清洗皮膚,晾干,擦洗止癢酒精,避開破損處,每天2次;口服維生素B、C;依據磷、血清鈣的化驗結果適量補充維生素D、鈣劑,嚼服;對皮膚破損患者外用抗生素;對瘙癢嚴重給予抗組胺藥物口服。研究組采用中醫泡洗聯合內服及護理,具體包括:①中藥泡洗。用當歸15 g,防風30 g,白芍15 g,荊芥葉20 g,蒼耳子30 g,苦參30 g,薄荷20 g,茵陳15 g。加水浸泡2 h后煎熬30 min,外洗,每天2次,每次15~30 min,持續10 d。②同時給予消風止癢顆粒沖劑以口服,每天3次,每次1袋,持續14 d。③泡洗護理措施。叮囑患者不宜空腹或飽腹洗浴;護理人員調控好室溫為25 ℃,水溫不宜超過40 ℃;先將皮膚洗凈擦干,浸泡在藥液中,反復擦洗,動作輕柔、切忌抓撓皮膚,也可邊熏邊洗,使藥液滲透毛孔達到療效;對皮膚破損潰爛患者不能熏洗;泡洗過程中隨時注意藥溫,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隨時觀察其變化,如出現頭暈、氣促、面赤、大汗應停止泡洗,立即報告醫生;以患者微微出汗為宜,泡洗過程中可適量飲水補充體液和促進代謝;注意泡完起身的保暖,避免感冒。④其他護理。向患者講解疾病原因、治療方法、作用,多鼓勵患者,注意調節其負面情緒,提高其治療配合性;依據患者情況制定防瘙癢計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充足睡眠,戒焦躁,多運動、散步,陶冶情操;指導患者飲食上清淡,少辛辣,多蔬菜水果,戒煙酒。
1.4 觀察指標①對比2組治療前后的瘙癢情況及中醫證候評分。采用FIIQ瘙癢量表評分:分為瘙癢部位、瘙癢程度、瘙癢頻率、睡眠影響,總分3~19分,分數越低越好。中醫證候評分總分0~24分,包括皮膚瘙癢、干燥、面色情況、少眠、舌、脈、肢體麻木,每項從輕至重0~3分。②對比2組臨床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治愈為瘙癢消失,FIIQ評分減少75%以上,中醫證候評分減少95%及以上;顯效為瘙癢明顯緩解,FIIQ評分減少50%~75%,中醫證候評分減少70%~95%;有效為瘙癢有所緩解,FIIQ評分減少25%~50%,中醫證候評分減少30%~70%;無效為瘙癢無改善,未達有效標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對比2組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采用醫院自制問卷調查,包括護理態度、用藥指導、泡洗指導、保暖措施等,滿分100分,>90分為滿意,65~90分為基本滿意,<65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瘙癢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瘙癢評分及中醫證候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研究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瘙癢評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8%,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7.0%,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為72.7%,研究組為93.9%,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目前臨床上對尿毒癥性皮膚瘙癢的發病機制不十分明確。有研究顯示,可能與患者身體紊亂,代謝廢物堆積,引起周圍神經病變及血中二價陽離子濃度出現異常,或患者因皮膚干燥、營養不良及對血液透析器過敏,又或肝素使用不當等因素引起[2,3]。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代謝產物潴留,刺激皮膚,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皮膚角質層病變,從而引起皮膚瘙癢。患者出現瘙癢時常常難以忍受,抓撓致皮膚破損引起感染,還會帶來焦躁不安的負性情緒。
常規的西醫治療,其肝臟首過效應及藥物不良作用較大。而傳統的中醫學對尿毒癥性皮膚瘙癢沒有病名記載,現代中醫學結合其臨床癥狀將其歸屬為“風瘙癢”“癢風”范圍。中醫學認為瘙癢多為內風引起,患者腎病日久,肺脾腎虧損導致血虛生風。脾失健運導致津液氣血不足,肌膚失養,虛風內動。腎氣虧虛引起水濕代謝異常,使體內毒素溢于肌膚導致,與體虛、濕毒密切相關[4]。所以,中醫認為以祛風散寒、排毒解濕、活血養血為治療原則。
中藥泡洗是通過熱能和藥物兩方面。熱能是以發汗刺激皮膚汗腺及皮脂腺功能,以增加分泌汗液,舒張毛孔,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達到排毒、祛濕的目的。其中藥成分可以經毛孔深入肌膚,起到祛風止癢目的。且泡洗還能滋養及清潔皮膚,將皮膚表層聚積的毒素、鈣磷沉積物清除。本次研究中,應用當歸以潤燥活血;應用防風以疏風解表,起到祛風止癢作用;應用苦參以清熱燥濕和利尿;應用荊芥葉可解表散風,起到透疹止癢作用;應用白芍可起到養血斂陰、平抑肝陽作用[5]。將身體完全浸泡在藥液中,并反復擦洗患處,以滲透藥性、改善肌膚干燥,起到止癢作用。且聯合中藥清風止癢顆粒以有效改善瘙癢癥狀。
而在泡洗中,因血管擴張及出汗,會丟失水分引起體溫、血流、心血管變化,易出現心率加快、體溫升高及血壓降低等現象,所以,應做好泡洗的護理工作,加強監護及觀察,保證患者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中藥泡洗聯合內服治療組的瘙癢癥狀顯著改變,大大提高了治療有效率,且護理滿意度較高。說明中藥泡洗聯合內服治療尿毒性皮膚瘙癢的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對尿毒性皮膚瘙癢患者進行中藥泡洗聯合內服治療,能改善瘙癢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