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鷺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婦科常見疾病,多數患者因急性盆腔炎沒有及時治療和治療不徹底等原因從而引發該種疾病。再加上患者自身的體質問題,在抵抗力下降時會急性發作,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一般治療時會應用抗炎藥物,但是并不能將療效提升,且容易復發。基于此,將大連市婦幼保健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 利用抓小球的方式進行分組,每組30例,對治療慢性盆腔炎時應用中藥保留灌腸并外敷治療的護理效果展開了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大連市婦幼保健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利用抓小球的方式進行分組,每組30例。參照組年齡23~41歲,平均(32.14±5.46)歲;病程1~6年,平均(4.75±0.59)年。治療組年齡24~42歲,平均(33.45±5.26)歲;病程2~7年,平均(5.41±0.48)年。2組患者的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診斷標準患者出現下腹墜脹、疼痛等慢性盆腔炎癥狀,并且會因炎癥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月經不調的情況。在婦科檢查中可以看到患者盆腔呈膿腫狀態。
1.3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②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③在短時間內沒有出現任何其他藥物治療的情況[1]。
1.4 方法參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和相關護理,方法為:準備500 ml的左氧氟沙星為患者靜脈滴注,每天2次。準備200 ml濃度為0.4%的替硝唑為患者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用7 d,如果患者出現了支原體感染,需要增加0.5 g阿奇霉素治療,每天1次。護理內容為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常規心理護理和用藥指導等。治療組給予中藥保留灌腸聯合外敷治療和相關護理,方法為:首先需要為患者行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準備紅藤30 g,蒼術10 g,黃柏10 g,蒲公英20 g,丹參20 g,毛冬青30 g,乳香10 g。在灌腸之前需要叮囑患者將大小便排空,并呈左側臥位,將臀部抬高。工作人員需要將患者會陰部和肛周進行清潔,并將肛門和肛管潤滑。從肛管位置插入到直腸中,大概15 cm處,將已經熬制好的100 ml中藥湯劑,用時20 min,緩慢灌注,湯劑溫度應該控制在38 ℃。15 min后可以讓患者更換體位為俯臥位,將藥液保留2 h。需要注意的是,在灌注期間應該保證患者30 min更換一次體位。每天進行2次,連續進行7 d。熱敷時利用中藥湯劑藥渣加上200 ml黃酒將其炒熱,之后用布將藥渣包裹,待溫度達到45 ℃備用。外敷之前讓患者呈平臥位,清潔部分皮膚,并將藥袋敷在患者相應部位,蓋上保鮮膜。取裝滿70 ℃水的熱水袋用毛巾包裹好,蓋在保鮮膜上,熱敷30 min,每天1次。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①心理護理:慢性盆腔炎患者因為病情反復和病程長等特點,會對其身心造成較大壓力,所以對他們做好心理護理非常重要。護理人員需要時刻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認真傾聽他們的訴說,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在患者出現不良情緒與心理時,耐心開導和安慰,確保她們保持愉快的心情。并對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和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與外敷的重要性和目的,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治療依從性和信心[2]。②體位護理:在患者進行中藥保留灌腸的時候,應該根據時間來選擇體位,治療會在早晚進行。一般為早上8點和晚上10點,每次20 min左右。如果可以在患者睡覺之前灌腸,將其保留到次日清晨會得到良好的效果。護理人員需要讓患者呈左側臥位,并定期更換體位。③治療過程的護理:在對患者進行中藥保留灌腸和外敷治療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確保患者可以配合治療。灌腸和熱敷中觀察患者的反應和熱敷的溫度,溫度不要過高,以免燙傷患者。如果患者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不適,應立刻停止治療,并采取相應的措施[3]。④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患者在治療期間應該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膩的食物,多吃富含豐富營養的食物、新鮮的瓜果蔬菜等。
1.5 觀察指標觀察和對比2組治療總有效率和生活質量評分。治療效果:①顯效:治療之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沒有出現下腹疼痛和盆腔積液等情況;②好轉:治療之后,患者臨床癥狀得到了改善,下腹疼痛等也得到了相應的好轉;③無效:治療之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得到任何的改善,甚至有加重的現象。生活質量評分應用的是院內自制的調查表,滿分為100分,由醫護人員評分和患者自身評分兩部分組成,每部分50分,最后總得分為兩部分相加。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2.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6.67%,治療組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例,%)
2.2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治療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例,
盆腔炎是一種婦科常見疾病,具有病情易反復、病程長等特點。盆腔炎患者會出現下腹墜脹、疼痛等癥狀,影響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質量。引起盆腔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為:①患者在分娩之后或者是流產后發生感染。患者流產或分娩后的體質非常虛弱,宮頸口還處在擴張并未完全關閉當中,這時陰道和宮頸中所存在的細菌很可能蔓延到盆腔中,從而引發感染。如果患者宮腔當中還留有胎盤,感染的機率將增大。②患者在婦科手術之后感染,如人工流程、取環術或者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等。如果并沒有嚴格消毒或者原來就具有生殖系統慢性炎癥,很可能在手術后發生感染。③最后就是經期沒有注意衛生。女性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宮腔中血竇開放,并且會出現血塊,這無疑在為細菌創造良好的生存條件。以上這些原因均可導致盆腔炎的出現,而慢性盆腔炎一般是由急性期沒有徹底治療,導致病情發展引起的。在治療慢性盆腔炎時,西醫一般會應用抗生素治療,將病原菌清除。但是此種疾病病程較長,長時間服用抗生素會導致患者出現耐藥性,降低治療效果。這與本次研究中所應用左氧氟沙星等藥物治療結果一致。
而在中醫學領域當中認為慢性盆腔炎屬于“帶下病”“腹痛”等范疇。在患者機體正氣不足的時候,風寒外邪侵入到體內,導致患者陽氣受損,從而阻止氣血運行。治療時應該將濕熱和瘀血當作關鍵點[4]。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能夠利用患者直腸和結腸的滲透與吸收作用,將藥物散播在自身盆腔中,從而加快血液循環,將結締組織抑制住并加快包塊的吸收[5]。其中所含有毛冬青、紅藤、蒲公英和丹參能夠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而黃柏和蒼術能夠清熱利濕,乳香可以起到行氣止痛的效果。將這幾味中藥合并在一起使用,可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幫助患者提升自身免疫力。而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基礎上聯合外敷治療,可以將治療效果進一步提升上去。外敷時所應用的藥物是灌腸中藥藥渣,配上黃酒后加熱為患者外敷,可以活血化瘀,除濕止痛,加快炎癥消退和吸收炎癥物質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疼痛。2種方法聯合在一起治療,促進患者病灶位置的血液循環,加快患者恢復健康的速度。除此之外,還會在治療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護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患者提升依從性,對治療增加信心,并注意患者日常生活中情緒或病情變化,確保在第一時間可以幫助患者解決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為患者護理的時候,應該注意其心理和情緒的變化,因為慢性盆腔炎病程較長,且對女性患者傷害較大,所以在護理中應該開導和安慰患,讓真可以配合治療,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減少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的出現[6]。本次研究當中,對比2組療效,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6.67%,治療組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對比2組生活質量,治療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這說明在為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的時候,應用中藥保留灌腸和外敷治療合并的方法,可以將治療效果提升。在此基礎上加強相應護理,幫助提升治療信心和依從性,讓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和治療,從而促使其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在為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時,應用中藥保留灌腸并外敷治療的方法,能夠提升治療效果,再加上相應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加快其恢復健康的速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