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樹權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院心內科,廣東江門 529000
慢性心力衰竭簡稱慢性心衰,其病發原因在于心臟泵血功能異常而導致心功能不全,使心臟處于超負荷狀態,是多種器質型心臟病的最終階段[1-2]。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常用方式為強心、利尿、擴血管等,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改善其癥狀,防止或延緩心肌重構[3]。研究發現[4],丹參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以及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本研究選取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收治的78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丹參川芎嗪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收治的78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9 例。觀察組中,男21 例,女18 例;年齡45~72 歲,平均(58.72±5.96)歲;病程2~10年,平均(4.94±1.15)年;原發病:高血壓心臟病9 例,風濕性心臟病10 例,冠心病20 例;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ew York Heart As 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21 例,Ⅲ級15例,Ⅳ級3 例。對照組中,男20 例,女19 例;年齡46~71歲,平均(58.45±6.27)歲;病程3~10年,平均(5.05±1.10)年;原發病:高血壓心臟病10 例,風濕性心臟病7 例,冠心病22 例;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20 例,Ⅲ級17例,Ⅳ級2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門市五邑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參與研究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患者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中的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肝、腎等嚴重臟器損害、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惡性腫瘤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患者、藥物過敏者以及治療依從性差者;③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活動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心包炎以及嚴重失代償心力衰竭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β 受體阻滯劑、利尿劑、抗血小板藥物以及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丹參川芎嗪(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216;規格:5 mL/支)治療,取10 mL 丹參川芎嗪加入150 mL 的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 次/d。連續治療6 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心功能指標、血清炎癥因子、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①療效。顯效:心力衰竭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心功能分級提高2 級或以上。有效:心功能分級提高1 級。無效:心功能分級未改變或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采用超聲心動圖檢查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 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張末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縮末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以及左室舒張末期前后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LVEDD)。③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對兩組患者的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醛固酮(aldosterone,ADL)、血漿腎素(plasma renin,PRA)、血管緊張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E)進行檢測。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LVEDV、LVESV、LVEDD 以及LVEF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VEDV、LVESV 以及LVEDD 水平低于治療前,LVEF 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LVEDV、LVESV 以及LVEDD 水平低于對照組,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的比較(±s)
組別LVEF(%)LVEDV(mL)LVESV(mL)LVEDD(mm)觀察組(n=39)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39)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35.13±8.38 46.13±3.12 7.682 0.000 192.75±41.77 156.64±8.13 5.299 0.000 127.55±31.46 83.86±17.17 7.613 0.000 61.65±8.75 42.13±5.45 11.825 0.000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35.95±8.54 41.49±3.24 3.788 0.000 0.428 0.670 6.442 0.000 192.65±41.56 165.24±12.45 3.946 0.000 0.011 0.992 3.612 0.000 126.78±30.54 106.67±13.65 3.754 0.000 0.110 0.913 6.494 0.000 61.78±9.54 51.55±5.24 5.870 0.000 0.063 0.950 7.781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6、TNF-α、IL-10 以及NT-proBN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L-6、TNF-α 以及NT-proBNP水平低于治療前,IL-10 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IL-6、TNF-α 以及NT-pro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IL-10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及NT-proBNP 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及NT-proBNP 的比較(±s)
組別IL-6(mg/L)IL-10(mg/L)TNF-α(mg/L)NT-proBNP(pg/mL)觀察組(n=39)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39)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65.27±10.74 31.02±6.33 17.157 0.000 9.23±1.57 15.47±2.23 14.289 0.000 32.03±7.15 16.38±3.41 12.338 0.000 929.89±42.67 173.64±27.85 92.686 0.000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63.87±11.05 44.73±5.07 9.832 0.000 0.567 0.572 10.557 0.000 9.16±1.45 11.58±2.72 4.903 0.000 0.205 0.838 6.907 0.000 30.62±6.93 24.46±3.62 4.920 0.000 0.884 0.379 10.146 0.000 931.22±40.72 350.53±29.27 72.314 0.000 0.141 0.888 27.342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DL、PRA、AngⅡ以及NE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DL、PRA、AngⅡ以及NE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ADL、PRA、AngⅡ以及NE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的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的比較(±s)
組別ADL(pg/mL)PRA[ng/(mL·h]AngⅡ(pg/mL)NE(pg/mL)觀察組(n=39)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39)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178.66±58.71 100.68±20.24 7.842 0.000 8.86±2.38 2.65±1.11 14.768 0.000 91.86±27.39 40.76±12.93 10.536 0.000 14.76±3.68 8.66±2.52 8.541 0.000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189.57±60.25 148.45±28.34 3.857 0.000 0.810 0.421 8.566 0.000 8.79±2.14 6.49±2.06 4.836 0.000 0.137 0.892 10.248 0.000 90.57±25.95 60.25±22.55 5.508 0.000 0.214 0.831 4.682 0.000 14.78±4.53 12.19±1.23 3.446 0.001 0.021 0.983 7.862 0.000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病率約1.3%,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其占比呈持續上升趨勢[6]。衰老對心臟舒張功能具有一定危險性,因此患病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因線粒體功能障礙與心臟的老化有著密切關系,在衰老過程中,其機體內的細胞大分子急劇升高,而線粒體的自噬性相對增強。故失調的線粒體逐漸被吞噬,從而導致心肌細胞量減少,而間質相對增多。國內研究報道顯示,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中較為注重整體治療,對其預后效果較好[7-8]。而祖國傳統醫學認為[9],慢性心力衰竭屬于中醫學“心悸”“胸痹”等范疇,以氣虛、陽虛為本,血瘀為標,因此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為核心。
慢性心力衰竭病發時,患者機體內的炎癥因子急劇升高,產生相關炎癥反應。根據醫療技術的發展,研究發現慢性心力衰竭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炎癥介質與心臟血液流變學、心功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是預測心力衰竭死亡的重要獨立因子[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LVEDV、LVESV、LVEDD、IL-6、TNF-α、NT-proBN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丹參川芎嗪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炎癥因子水平。推測可能是由于丹參川芎嗪中的成分主要有鹽酸川芎嗪與丹參,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且同時可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液黏度,促進紅細胞的循環速度,使微循環得以改善[13]。有研究表明[14],丹參川芎嗪可有效降低血清中炎癥因子IL-6 以及TNF-α 水平,在抑制炎癥反應的同時,可與內皮細胞釋放的一氧化氮聯合作用,共同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
ADL 是人體內調節血容量的激素,ADL 的異常可誘導機體心肌纖維化[1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ADL、PRA、AngⅡ以及NE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輔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相關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16],丹參素能夠抑制心肌肥大,直接提升核苷三磷酸含量,核苷三磷酸在細胞中與二磷酸腺苷的相互轉化實現貯能和放能,從而保護線粒體功能(線粒體是機體糖類、脂肪以及氨基酸最終氧化釋放能量的場所)[17],保證細胞的能量供應,起到改善心肌代謝率、提高機體心肌細胞營養功能的作用。研究還發現[18],川芎嗪可以增強心肌細胞線粒體Ca2+-ATP 酶活性,研究認為,機體疾病和衰老就是由各種原因所致的機體Ca2+-ATP 酶活性的失調,川芎嗪通過增強Ca2+-ATP 酶活性,從而擴張冠脈,抗血小板聚集。丹參川芎嗪中的丹參素和川芎嗪二者通過相互協作,達到保護心肌的效果。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丹參川芎嗪輔助治療,不僅可以緩解其心功能指標,還可通過調節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與神經內分泌激素水平,起到減輕心肌能量消耗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