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璇 陳燕旋 郭小翠 蘇柳平 盧慧珊 謝淑英
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骨六科,廣東東莞 523000
上肢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上肢骨折手術患者,手術時需要切開手術部位,分離骨折上端的肌肉、充分暴露骨折部位[1],在骨折部位植入內固定物,整個手術持續時間較長,患者術后易發生手術部位感染等并發癥[2]。研究顯示,骨科術后切口發生感染,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3.5%[3],輕則延長治療時間,重則需多次重復手術和并發骨髓炎、骨不連等嚴重并發癥,從而增加住院費用支出,影響患者預后[4]。因此,上肢骨折手術患者,如何預防術后手術部位感染,尤為重要[5]。紅藍光光子治療儀照射傷口,具有準確定位、無創、不接觸皮膚等優點,本研究將紅藍光光子治療儀聯合電磁波應用于骨折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不俗。
選取2018年1—12月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需手術治療的210 例上肢閉合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70)、觀察1 組(n=70)、觀察2 組(n=70)。三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n)
本研究經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患者為上肢閉合性骨折,手術肢體無開放性傷口;②手術切口為Ⅰ類切口;③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④無糖尿病、低蛋白血癥患者;⑤無服用抗凝血藥物患者;⑤年齡18~65 歲。排除標準:①對光子照射過敏者;②對電磁波照射過敏者;③伴發有心、肝、腎器官衰竭者;④哺乳期及妊娠期婦女。
三組患者手術方式相同。對照組護理措施如下:①術前1 d 遵醫囑備皮,清潔手術肢體皮膚;②手術患者在萬級層流手術間接受手術,手術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③術前0.5~1 h,遵醫囑使用注射用頭孢孟多酯鈉(瑞陵彤,海南靈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292),規格1 g/支;每次使用2 g,靜滴。④患者送手術后,更換新床單、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后,予賽得立牌ST-2BU 型床單位臭氧消毒器消毒床單位30 min。⑤患者返回科室后予抬高傷肢高于心臟水平20~30 cm 之間,患者坐起或站立時,指導患者使用半包圍式前臂吊帶固定上肢,以促進肢體血液循環。⑥傷口換藥:術后第1、3、5、7、10 天換藥,如傷口敷料滲液予以及時換藥。換藥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⑦醫護人員接觸患者前后,嚴格落實手衛生。
觀察1 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措施基礎上,采用光子治療儀(深圳普門科技有限公司,光子治療儀型號:Carnation-86E)照射創面,操作方法具體如下:①光子治療儀光源頭對準手術切口,距離切口15~20 cm;②調整高度后,用保護罩罩住整個手術切口;③治療時間:紅光15 min,藍光15 min。④頻率:每天紅藍光照射各兩次。⑤順序:藍光照射完畢間隔1 h 后進行紅光照射。⑥紅藍光聯合照射一次為一組治療,兩組治療時間間隔4 h。
觀察2 組在對照組和觀察1 組護理措施基礎上,加用電磁波治療器(重慶航天火箭電子技術有限公司,CQ-27)治療。操作方法具體如下:①使用前,預熱15 min;②部位:手術切口;③距離:距離手術切口30~40 cm;④治療時間:30 min/次。⑤頻率:每天2 次。⑥時機:每組紅藍光照射完畢后1 h 予以TDP 治療。所有患者護理至康復出院。
比較三組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率、拆線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術前第1 天及術后第3、5 天疼痛情況。VAS 評分[6]標準具體如下:每個個體痛閾不同,且患者的疼痛不能被檢驗學所測量,因此采用VAS 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價,即在紙上劃一條線段,起點記為0、終點記為10,0 表示患者與正常人相同而感覺不到疼痛,10 則為患者感到劇痛,受試者按照自己的疼痛程度對于不同部位做出標記;其后將線段等分為10 等份,每一份記為1 分,1~3 分為輕度疼痛,4~6 分為中度疼痛,7~10 分為重度疼痛。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1 組、觀察2 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2 組的感染率低于觀察1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1 組、觀察2 組的拆線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2 組的拆線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短于觀察1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三組患者切口感染情況、拆線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s)

表2 三組患者切口感染情況、拆線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s)
組別切口感染[n(%)]拆線時間(d)術后住院時間(d)對照組(n=70)觀察1 組(n=70)觀察2 組(n=70)F 值P 值t 觀察1 組與對照組比較值P 觀察1 組與對照組比較值t 觀察2 組與對照組比較值P 觀察2 組與對照組比較值t 觀察2 組與觀察1 組比較值P 觀察2 組與觀察1 組比較值3(4.2)1(1.4)0 10.534<0.001 5.785 0.027 6.274 0.023 5.483 0.041 14.2±1.5 12.6±1.6 12.1±1.5 11.032<0.001 6.193 0.017 5.986 0.033 5.275 0.044 7.4±1.7 6.4±1.3 6.0±1.4 13.632<0.001 5.928 0.021 6.543 0.011 5.743 0.028
術前第1 天,觀察1 組的VAS 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2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3、5 天,觀察2 組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1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切開內固定術已廣泛應用于上肢骨折手法復位不成功患者,由于上肢骨折手術通常需要應用鋼板、螺釘等內植物植入到患者體內,因此若患者手術后發生切口感染,則會導致患者病程延長,影響患者手術效果[7-8],同時加重患者經濟負擔。而目前臨床上多使用抗生素預防術后傷口感染,而由于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容易導致患者產生耐藥性[9]。
表3 三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VAS 評分比較(分,±s)

表3 三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VAS 評分比較(分,±s)
組別術前第1 天術后第3 天術后第5 天對照組(n=70)觀察1 組(n=70)觀察2 組(n=70)F 值P 值t 觀察1 組與對照組比較值P 觀察1 組與對照組比較值t 觀察2 組與對照組比較值P 觀察2 組與對照組比較值t 觀察2 組與觀察1 組比較值P 觀察2 組與觀察1 組比較值2.15±1.21 2.21±1.36 2.06±1.43 9.231<0.001 6.756 0.007 6.173 0.026 5.023 0.045 2.13±1.55 2.08±1.42 1.98±1.37 12.376<0.001 2.132 0.077 5.986 0.033 5.945 0.028 1.92±1.58 1.89±1.51 1.68±1.43 11.216<0.001 2.937 0.061 6.093 0.013 5.743 0.028
光子治療儀(Carnation-86)照射傷口,具有準確定位、無創、不接觸皮膚等優點。其中波長460 nm 的藍光,可殺滅包括耐藥菌在內的多種引起創面感染細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志賀氏菌等,達到有效減少臨床中抗生素的使用,從而降低患者耐藥性的產生[10-11];波長640 nm 的紅光,可穿透皮膚直接作用于皮下組織、血管、淋巴管等;光子被粒細胞粒體吸收后,可以激活線粒體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atase,SOD)、細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yt)等多種酶,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光學反應,促進細胞新陳代謝,促進內皮細胞核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從而促進切口血管生成,改善切口血液循環和營養供給,促進切口肉芽組織的生長[11-12];同時,紅光還具有抑制五羥色胺釋放與加速排出、增加白細胞吞噬能力,達到緩解疼痛、減輕炎性反應,促進切口愈合的作用[13]。
電磁波治療器是一種安全、使用便捷的理療型醫療器械,電磁波治療器使用的復合涂料板,是由三十多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通過特殊工藝制作而成。復合涂料板加熱到一定溫度后,能產生2~25 μm 波長的綜合電磁波,這種電池波極易被人體吸收,從而激活體內多種酶的活性,促進機體對各種缺乏元素的吸收,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氧供應,促進細胞代謝,增加吞噬細胞功能,以達到消炎、止痛、促進上皮細胞生長,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從而達到加快切口愈合的效果[14-15]。
本研究選取210 例上肢骨折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后分別采用常規抗感染方法、單純應用紅藍光光子照射以及紅藍光光子治療聯合電磁波治療器照射對切口感染進行預防。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1組、觀察2 組的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2 組的感染率低于觀察1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1 組、觀察2 組的拆線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2 組的拆線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短于觀察1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第1 天,觀察1 組的VAS 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2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3、5 天,觀察2 組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1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研究結果與于穎等[16-17]的研究結果一致,其認為電磁波及紅藍光能夠促進手術患者切口愈合,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通過對上肢骨折術后患者采用紅藍光光子治療聯合電磁波治療器照射能夠有效預防切口感染,促進切口愈合,縮短患者拆線天數和住院天數,減輕病人痛苦,促進患者康復,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