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靖 曾憲峰 廖翠瑤
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龍崗)骨傷科,廣東深圳 518000
拇指外翻畸形簡稱拇外翻,是臨床常見的足部畸形,患有此病后,患者的畸形情況呈進行性加重,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需手術治療才能將畸形矯正。臨床實踐證明[1-2],拇外翻矯正術并不是簡單的骨科手術,西醫手術治療的切口大,該手術方式在截骨后,再以螺釘固定截骨端,或術后用石膏固定,不僅對患者有較大的損傷,且術后容易感染,畸形也容易復發。因此有研究提出[3],在傳統中醫的基礎上進行微創手術,對拇外翻矯正,該手術方法不同于西醫治療,在第1 跖骨頸截骨后,不實施內固定術,而是利用截骨三角維度聯合分跖墊、繃帶固定,指導、協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其足部功能恢復。患者術后要長期功能鍛煉,則需要延續性護理干預,以便于幫助其恢復足功能,減少拇僵硬、畸形復發,進而提高生活質量[4]。本研究就延續性護理應用于中西結合微創法治療拇外翻患者的效果進行觀察,旨在緩解患者癥狀,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改善。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收治的78 例拇外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9 例)與觀察組(39例)。對照組中,男23 例,女16 例;年齡20~65 歲,平均(41.23±3.58)歲;拇外翻程度:中度19 例,重度20 例。觀察組中,男24 例,女15例;年齡21~65 歲,平均(41.44±3.56)歲;拇外翻程度[7]:中度18 例,重度21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患者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拇外翻疾病;②患者臨床資料完整;③患者均為足部拇外翻。排除標準:①患者伴嚴重心肝腎等臟器損害;②患者存在認知障礙,不適合參與臨床研究。
患者接受中西結合微創法拇外翻矯正術,手術步驟。體位:仰臥位;麻醉:局麻。術者在第1 跖趾關節背外側做一切口,長0.3 cm 直達關節囊,用效骨膜剝離器將關節外組織、關節囊松解,矯正拇指,使之無張力狀態,在拇指近節趾骨做一橫向切口,分離骨贅表面,磨去骨贅,消除棱角后,在第1 跖骨處做內側切口,磨鉆斜行截骨;截骨結束后,沖洗傷口,再利用中醫正骨手術復位,拔伸牽引、端擠提按、手摸心會等,使拇外翻畸形得以糾正;最后不做內固定,在1~2 跖間做“8”字包扎,最后通過X 線片判定復位情況。術后給予患者足外洗1 號方(康復中期)、2 號方(康復后期),其中1 號藥方包含;桃仁、當歸、紅花、赤芍、川芎等,2號藥方包含桂枝、紅花、生大黃、雞血藤、伸筋草等。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即患者入院后,協助其完成術前檢查,對其進行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方式講解,術后給予病情觀察、注意事項指導、功能鍛煉、飲食干預、中藥熏洗等,直到患者出院。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延續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①延續性護理小組的成立:小組成員由工作3年以上的護理人員組成,在護士長領導下,召開小組會議,討論患者臨床資料,并結合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情況、文獻資料,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護理計劃表,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目的。②微信平臺成立:a.護理人員建立微信群,將患者加入微信群,護理人員將疾病相關知識文件、手術小視頻、術后功能鍛煉小視頻等,通過微信發放,進行一對一指導;患者在醫院通過微信與護理人員溝通,及時提出問題與建議,護理人員及時回復,構成良好溝通氛圍;護理人員邀請患者家屬共同參與護理,將護理計劃表發放于患者手中,詳細闡述每日護理流程;護理人員按照流程護理操作,在操作時對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述與指導。b.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通過微信號向患者推送功能鍛煉相關注意事項,內容包含著寬大鞋子,且鞋子高度低于2.5 cm,根據微信小視頻內容按摩練習,如每天向內側按摩、搬動拇指等,若有條件的患者可指導其在沙土地上赤腳行走,以鍛煉足部肌肉;指導患者每晚睡覺前熱敷雙足,并保證充足睡眠。c.每天微信核對患者當日訓練完成情況,對完成不佳的患者了解原因,耐心講述訓練的重要性,并邀請家屬督促,以提高護理積極性。③康復護理內容:a.中醫技術護理。術后早期護理人員用拇外翻1 號方劑,通過紅花、桃仁等藥物,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用;待患者能運動時,指導其進行踝關節伸屈、環狀活動,拉伸小腿、踝關節肌肉。b.功能鍛煉。術后2 周,指導其進行第一跖趾關節為主的活動,并強化主動活動;指導患者一手握住近端維持不動狀態,另一手將第1 跖趾關節遠端握住實施被動屈伸活動,每天訓練1~2 次,每次3~5 min;術后4 周可以適當進行跖趾關節、提重練習,提高跖屈肌力量;術后6 周可穿平底鞋正常行走,每天堅持訓提踵練習,強化第1 跖趾關節的主被動訓練,每天3~4 次,每次10 min。c.康復中期指導其進行,促進跖屈肌群恢復;康復后期指導患者進行彈力帶訓練、肌力訓練、被動功能訓練;護理人員定時到患者家中隨訪,根據患者家庭情況進行鍛煉指導,且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護理人員指導其熬制中藥方劑、使用方法,提高藥物利用率。④微信講堂:通過微信定時召開健康講堂,如出院1 個月內每周2 次,隨后每周1 次,連續干預6 個月,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且向其講述后期的注意事項等,鼓勵患者在微信聊天,并根據患者討論進行糾正及鼓勵,增加患者信心,也可糾正其對疾病錯誤理解;每天在微信群推送訓練視頻,并向其解釋鍛煉的意義、注意事項、達到的效果等,且每周進行成效檢查。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通過生活質量指標量表進行判定[6],量表包含健康飲食、日常生活、家庭朋友支持、運動、生命觀5 個方面內容,各自評分為0~10 分,分數低則患者的生活質量差。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干預6 個月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干預6 個月后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30.11±2.58 30.36±2.45 0.439 0.662 35.33±2.52a 41.23±2.06a 11.320 0.001 37.11±2.99a 44.21±2.03a 12.269 0.001
近年來微創理念提出,受到醫生及患者的廣泛認可,微創手術的實施能較大程度地減少對患者損害,也實現了功能、美觀相統一,在術中結合中醫復位手法,對消磨骨進行矯正,再給予“8”字形分跖固定,相比于傳統截骨固定法損害小,術后恢復快[7]。臨床實踐研究證明[9-10],拇外翻術后較難愈合,在初期要靜止休息,難免會發生僵硬等并發癥,因此術后給予中藥熏洗,可促進血液運行,減輕水腫等,也可促進傷口愈合;后期則要有效的功能鍛煉,促進傷口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繼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延續性護理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保障患者在不同場所得到相同水平的護理照顧,一般是指患者從醫院回到家庭的護理延續,包含患者在住院期便制定出院計劃,待患者回家后,護理人員持續干預、指導及隨訪[11-12]。該項護理措施延續患者的信息,延續醫療護理服務,也延續醫護患關系,使患者得到一如既往的照顧,有利于其良好行為的養成[13-15]。
本研究將延續性護理應用于拇外翻患者取得較好的效果,在研究中組建延續性護理團隊,為患者建立詳細健康檔案,從患者入院開始便實施延續性護理,邀請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護理,并且將護理措施制定成文,一邊護理一邊向患者及家屬指導,待出院后進行家庭隨訪、生活護理、功能鍛煉指導,就地取材,更提高患者功能鍛煉積極性,充分適應術后的生活;另外通過微信平臺聯系,護理人員將功能鍛煉小視頻定時發放于微信中,鼓勵患者按照視頻中內容進行鍛煉,并且在微信中督促大家進行飲食、服藥等,提高患者護理積極性,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6 個月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高婷婷等[16]研究將延續性護理應用于拇外翻患者微創術后,明顯提高生活質量,提示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延續性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并在不同場所得到延續、協作性護理,患者得到護理人員指導、監督,養成了積極鍛煉習慣,明顯提高治療效果,也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應用于拇外翻微創手術患者,明顯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