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晶 姜海英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江蘇南京 210029
孤立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發生機制與高血壓、吸煙、外傷等因素有關[1-2]。急性期表現為腹部、腰背部疼痛,伴惡心、嘔吐、腹脹;慢性期表現為餐后腹痛、惡心、嘔吐、腹瀉和體重減輕[3]。該病癥狀突發,且伴有持續劇烈疼痛,若夾層血腫破裂或壓迫會引起其他器官受累[4]。腸系膜上動脈支架植入術是治療ISMAD的良好選擇[5],但術后遵醫依從性是預防并發癥的重要因素[6]。腸系膜上動脈夾層支架植入術會導致患者身心應激反應,并直接影響其遵醫行為[7]。知信行健康教育是增強患者疾病認知水平、提高遵醫行為的有效方法[8-9]。本研究探討知信行健康教育對ISMAD患者疾病認知和遵醫行為的影響。
選擇2015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126例ISMAD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ISMAD 診斷標準[10];②能正常溝通交流。排除標準:①合并感染性疾病;②合并主動脈畸形或狹窄;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合并惡性腫瘤;⑤合并心臟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63例)、對照組(6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包括ISMAD 發生機制、治療方法、心理干預、并發癥預防等。觀察組聯合應用知信行健康教育。
(1)建立知信行健康教育小組:由護士長、心理咨詢師和營養師各1 名及8 名護士組成,護士長合理安排護士工作。護士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建立良好溝通方式。心理咨詢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營養師針對性制訂患者飲食內容。
(2)知識教育:護士指導患者了解ISMAD 發生機制、臨床癥狀、治療方法、并發癥,采用視頻和圖片等形式向患者講解疼痛發生機制和影響,告知患者監測血壓的重要性。心理咨詢師告知患者負性心理產生機制和影響,獲得患者認可。營養師指導患者了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幫助患者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3)樹立信念:①建立信任。護士長、護士、心理咨詢師和營養師與患者密切聯系,建立醫患信任關系,提升患者依從性。②評估并控制疼痛。疼痛的加重或緩解能直接反映病情進展。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疼痛狀況,VAS 評分為l~3 分表示情緒穩定,無需止痛;4~7 分表示中度疼痛,需予以藥物控制疼痛;8~10 分表示重度疼痛,危及生命[11]。知信行小組護士應注意觀察患者腹部癥狀及體征,必要時采取止痛劑,若腹痛加重,伴血便、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應考慮腸壞死,立即通知醫生處理。③安撫情緒。患者多因急性腹痛入院,患者無思想準備,易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護士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關懷,安撫其情緒。心理咨詢師進行“一對一”心理干預,采用交談法和冥想法,緩解焦慮情緒,降低患者支架植入術后的應激反應,提高遵醫依從性,促進術后康復[12]。
(4)行為改善:①嚴密監測血壓。護士監測患者血壓,對血壓控制不當者進行護理干預,預防夾層進一步發展。血壓控制的標準為90~100/60~80 mmHg(1 mmHg=0.133 kPa),遵醫囑給予血管擴張劑。②禁食。必要時胃腸減壓,急性ISMAD 支架植入術后首要任務是禁食[13]。護士向患者解釋禁食的目的是保證腸道休息。護士做好胃腸減壓管道護理及口腔護理。③絕對臥床。指導患者嚴格制動,減少動脈破裂風險。協助患者翻身和用餐,保持大便通暢。④營養師針對患者排便和腸胃運動能力制訂健康的飲食計劃,給予低鹽、低膽固醇、富含粗纖維飲食。從禁食、流質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⑤并發癥預防及護理。包括穿刺處出血/血腫、栓塞、支架感染、急性腸缺血/壞死、夾層破裂等并發癥的預防及對癥護理[14]。⑥用藥指導。術后遵醫囑用藥,出院后通過微信每周一對一隨訪,詢問患者術后服藥情況、指導患者進行健康日記記錄。指導患者及家屬注意觀察有無皮膚、黏膜出血等癥狀,如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①疼痛程度:護理前后,使用VAS 進行評估,賦值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②遵醫行為:采用自制ISMAD患者遵醫行為調查問卷,包括規范飲食、戒煙限酒、用藥管理、血壓監測、定期復診等,評分為1~10 分,分值越高表示遵醫行為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871。③并發癥:統計兩組患者血栓、消化道出血、便秘、少尿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6 個月,剔除脫落病例后,觀察組實際完成隨訪60例、對照組實際完成隨訪56例。
干預前,兩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隨訪6 個月,兩組VAS 評分低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
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
干預前,兩組遵醫行為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6 個月,兩組規范飲食、戒煙限酒、血壓監測、用藥管理、定期復診評分及總分高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遵醫行為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遵醫行為評分比較(分,)
注:t1、P1 值為兩組干預前比較;t2、P2 值為兩組隨訪6 個月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例(%)]
ISMAD 發病率為6.9%[15-16],治療方法較多,但其療效受病情、疼痛程度、依從性的影響。ISMAD患者對疾病認知不全面,嚴重影響其治療及護理的依從行為[17-18]。
知信行健康教育通過知識、信念和行為3 個過程對患者進行干預,從而改變患者的健康危害行為[19-21]。疾病及手術知識認知是改善行為的基礎,ISMAD患者信念是促進行為改善的動力,故本研究醫護人員積極制訂疾病知識宣教手冊進行宣教,讓患者全面了解疾病,增強對疾病危害的認知觀念,奠定了行為轉變的基礎。
知信行健康教育秉持積極情緒看待疾病,通過建立信任、評估并控制疼痛、心理護理、安撫情緒等,以促進患者行為轉變;擬定個體化行為改善方案,通過嚴密監測血壓等一系列措施,強化患者健康行為意識,增強康復信心[22-2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規范飲食、戒煙限酒等遵醫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提示知信行健康教育能夠不斷強化ISMAD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改變患者態度,提高其遵醫依從性。
疼痛是ISMAD患者病情變化的重要指標[25-26]。有效鎮痛鎮靜,能盡快控制高血壓,減少ISMAD患者夾層破裂死亡率[2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0.05)。說明知信行健康教育通過指導ISMAD患者了解疼痛發生機制、影響,掌握具體干預措施,能夠緩解患者疼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知信行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孤立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患者配合治療及護理依從行為,緩解疼痛程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