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艷
肱骨遠端骨折是指肱骨遠端骨頭的完整性及連續性遭到破壞,臨床上可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且可對周圍軟組織造成損傷[1]。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關節解剖復位等方式進行固定處理,同時聯合常規外敷型傷藥進行輔助治療,但單獨使用治療效果較差[2]。中醫認為,肱骨遠端骨折早期軟組織挫傷又稱為“折肱”“胳膊骨傷折”等,應以消腫止痛、舒筋活絡為治療原則。骨八方的組中以丹參、生地黃等中藥為主,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臨床上可治療創傷早期瘀血、熱證等。本研究旨在探討骨八方聯合綜合性干預對肱骨遠端骨折早期軟組織挫傷患者疼痛程度及炎癥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安福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肱骨遠端骨折早期軟組織挫傷患者,選取時間為2018年5月—2020年5月,將其分為對照組(42例)和試驗組(42例),分組主要依據隨機數字表法統一進行。對照組男患者25例,女患者17例;病程6~25 h,平均(15.88±6.06)h;年齡25~49歲,平均(36.95±10.44)歲;受傷原因:墜落傷9例,跌倒傷15例,車禍傷18例。試驗組男患者27例,女患者15例;病程6~24 h,平均(16.01±6.14)h;年齡26~50歲,平均(37.02±10.27)歲;受傷原因:墜落傷10例,跌倒傷13例,車禍傷19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計算,P>0.05,提示其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而組間可比。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定并通過。
1.2 診斷標準西醫以《骨科疾病診斷標準》[4]中的診斷標準為參照;中醫以《現代中醫骨科學》[3]中的診斷標準為參照。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比較與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基本一致者;心、肝、腎等器官功能均正常者;本研究經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定自愿接受治療的證明文件等。排除標準:語言功能障礙者;合并重要神經受損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者等。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應用三七化瘀口服液口服治療,10 ml/次,2次/d;同時使用傷科黃水紗外敷患肢,使用吊帶將患肢懸吊于胸前。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骨八方口服治療。組方:丹參、生地黃各22 g,田七、赤芍各17 g,延胡索15 g,紅花、桃仁各12 g,防風、荊芥各11 g,木香、梔子各10 g。以上藥物進行處理:將其統一加水400 ml煎至300 ml為1劑,1劑/d,早晚分服。2組均治療1周
1.4.2 干預方法2組均進行綜合性干預。及時了解患者情緒及心理狀態變化,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使其保持良好心態;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指導其合理進食,適當增加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等食物的攝入;加強對患者心率、血壓、脈搏等狀態的監測,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定期指導其進行功能鍛煉。
1.5 觀察指標①中醫證候積分。采用中醫證候積分[5]評估2組治療前后的早期疼痛、瘀斑腫脹、尿赤便秘、口干4項癥狀,每項分值范圍均為0~6分,分值越高,提示臨床癥狀越嚴重。②疼痛評分及軟組織損傷分級量化積分。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評定2組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VAS分值范圍為0~10分,分數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嚴重。軟組織損傷分級量化積分[7]分值范圍為0~30分,分數越高,提示軟組織損傷越嚴重。③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各抽取2組的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進行離心并使得血清分離的操作(3000 r/min,15 min),獲得血清之后,依據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統一測定。

2.1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后,2組早期疼痛、瘀斑腫脹、尿赤便秘、口干等證候積分較治療前相比,均降低,且試驗組較對照組相比,均處于較低水平,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例,
2.2 疼痛評分及軟組織損傷分級量化積分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VAS評分及軟組織損傷分級量化積分均降低,且試驗組較對照組相比,均處于較低水平,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疼痛評分及軟組織損傷分級量化積分對比 (例,
2.3 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較治療前相比,均降低,且試驗組較對照組相比,均處于較低水平,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對比 (例,
肱骨遠端骨折是一種接近于肘關節處的骨折類型,若粉碎較為嚴重,可累及肘關節,且可造成骨折周圍部位發生軟組織挫傷,治療不當可導致殘留肘關節功能障礙[8]。手術作為一種常用的治療方式,可對關節功能進行恢復,但對于軟組織挫傷缺乏有效治療手段。
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金瘡、跌、仆、閃、挫、墜皆是導致骨折的直接原因,外感六淫之邪、人體的氣、血、肝、腎功能損傷也可對病情產生影響,損骨能傷筋,傷筋亦損骨,且常累及氣血傷于內,使脈絡受損,血瘀氣滯。骨八方中的丹參、赤芍可活血化瘀、止痛通經;生地黃有清熱生津、破血調經之效;田七活血定痛;延胡索活血理氣、消滯散結;紅花、桃仁有祛瘀止痛消腫之效;木香行氣止痛;梔子清熱涼血;荊芥除痹通脈;防風止痙止痛;多種中藥起協同作用,可達到消腫涼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綜合性干預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及治療信心,減輕其主觀疼痛感。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試驗組患者早期疼痛、瘀斑腫脹、尿赤便秘、口干等證候積分、VAS評分及軟組織損傷分級量化積分均低于對照組,說明骨八方聯合綜合性干預可有效緩解肱骨遠端骨折早期軟組織挫傷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其疼痛程度,與王雷等[9]的研究結果相符。在急性炎癥反應過程中,IL-6水平可迅速升高,同時促進其他炎性因子的分泌和表達,進而加重患者病情。IL-1β與TNF-α均為促炎介質,其可激發一系列炎癥反應進而阻礙患者病情恢復。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丹參中的丹參酮可抑制炎性滲出及肉芽組織增生,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紅花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通過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進而起到抗炎作用[10]。通過對本研究結果分析可發現,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相比,試驗組均較低,說明骨八方聯合綜合性干預可有效抑制肱骨遠端骨折早期軟組織挫傷患者機體的炎癥反應,與趙崇智等[11]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骨八方聯合綜合性干預可有效減輕肱骨遠端骨折早期軟組織挫傷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其疼痛程度,同時可降低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進而抑制炎癥反應,值得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