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滿平
2020年9月22日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中央就“雙碳”問題已進行了20多次決策部署和表態。最新的表態是在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要求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盡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上述表態既包括之前已經提出的一些提法和要求,又出現了“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這樣之前從未出現的新提法和新要求。那么,究竟該如何準確理解中央此次對“雙碳”問題的最新表述?其背后釋放出什么政策信號?未來地方又應該如何正確推進“雙碳”工作呢?
首先,最新表態說明中央對“雙碳”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全面和深刻。
中央先后20多次對“雙碳”問題的決策部署和表態,背后體現的是對“雙碳”逐步深入、認知的過程:目標的宣示和設置—目標的意義和影響—實現目標的決心—推進目標的指示與部署。在這個過程當中,之前相當多的決策部署和表態是突出目標實現的基礎和可能,以鼓舞社會實現的信心;最近的表態則是體現對“雙碳”的復雜性、艱巨性、挑戰性的認識。這說明中央已充分認識到“雙碳”不僅關系到現有的產業結構調整,而且關系到發展空間的擴展和資源的匹配。這并不是一件能夠輕松實現的事情,挑戰和難度將非常巨大。
例如,2021年3月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的時間,需要中方付出艱苦努力。”4月25-27日,習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
其次,最新表態說明地方在推進“雙碳”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到能源供應、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等,需要及時糾偏。當前,一些地方出現了運動式“減碳”現象,主要體現在:追求政治正確,空喊口號,大造聲勢,不見實效;將問題簡單化和短期化,急于求成,超出當前發展階段制定大干快上、不切實際的行動方案,過于激進;缺乏系統觀,雜亂無序,胡亂表態,政策單一,盲目下指標,搞“一刀切”和碳減排競賽。這些做法不僅會傷及相關產業的“筋骨”,而且可能對今后的經濟增長和能源安全帶來隱患,影響到居民的生活。
例如,北方一家工業園區為完成碳排放指標,“一刀切”地準備關閉11家企業,原因僅僅是這11家企業的能耗過高。而除了能耗過高,這些企業沒有給社會造成任何不利影響,更沒有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
對照中央最新表態精神,對運動式“減碳”進行糾正后,未來地方應該如何正確推進“雙碳”工作呢?
要樹立系統思維,堅持全國一盤棋,做好統籌工作。“雙碳”是宏觀層面的議題,是全國范圍內實現的整體目標,要求全國統籌協調、綜合平衡,而不是每個地方、行業、企業、產品都要碳達峰、碳中和。此外,推進“雙碳”工作,不能“唯降碳論”,不能將碳減排與控制溫室氣體、節能降耗、污染物排放等割裂開來。這就需要全國一盤棋統籌考慮,缺乏統籌可能造成減排成本和效益難以達到最優,并帶來區域發展的不均衡和不公平。
要科學、合理、有序推進。我國經濟體量大,各地資源稟賦、經濟發展階段、碳排放現狀、減排潛力差異明顯。這就要求中央層面加強碳達峰、碳中和的頂層設計,緊扣目標分解任務,指導和督促地方及重點領域、行業、企業科學設置目標和制定行動方案;地方則要尊重規律,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科學把握工作節奏和力度,不搞“一刀切”,要有序推進,不能片面地強調零碳方案、打造零碳社區、大搞零碳行動計劃。
要堅持持久戰,不搞運動式、一陣風。“雙碳”問題是中長期問題,目前離碳達峰目標還有近10年時間,離碳中和目標還有近40年時間,這么長的時間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和風險。當前,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我國依然處在碳排放增長階段,經過一段時間才有可能逐步下降。因此,實現“雙碳”目標既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持久戰,各地、企業應將減碳列入年度以及中長期規劃中去,持續地推進。

●政策好風向不斷引導各地推動“雙碳”目標實現。供圖/視覺中國
堅持“先立后破”。中央政治局會議此次提出的“先立后破”為今后各地推進“雙碳”工作確定了基本原則。筆者認為,“先立后破”的具體內容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一是先立經濟發展,后推低碳轉型。今后一段時間,發展仍是我國面臨的第一要務、優先目標,不能因為減碳犧牲發展的空間;減碳要在保證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上推進,要防止減碳帶來的發展“失速”,造成轉型“脫軌”和失衡。二是先立政策體系,后立實際推行。“雙碳”目標的實現不能單純依靠市場化方式去推動,需要從產業上、金融上以及宏觀上建立相關政策體系,形成一個與低碳綠色發展相協調的市場機制。三是先立總體部署,后立分地實施。“雙碳”既然是一場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就需要從上往下、從整體到局部推行。中央應先制定時間表、路線圖、政策體系、指導意見等,然后由地方、行業按照這個頂層設計具體落地實施。四是先立足碳達峰,后著重碳中和。碳達峰是碳中和的前提和基礎,目前工作重心應放在碳達峰上,將達峰的峰值、時間表、措施和路徑等研究清楚,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避免“達峰、中和一把抓”。
要堅持碳減排毫不動搖。“雙碳”目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新發展理念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今后的工作必須堅持碳減排不動搖,努力實現“雙碳”目標。其中,要注意避免和遏制3種傾向。一是談碳色變、逢碳必反:凡涉及“碳排放”的企業和項目,不分青紅皂白,或束之高閣,或干脆“斃掉”。二是鴕鳥心態:認為“雙碳”目標實現時間還早,政策和對策還在醞釀之中,當前不急于碳減排,等待觀望思想嚴重,對減碳無所作為。三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一些地方將“碳達峰”曲解為“攀高峰”,認為達峰前還可繼續擴大高碳產業產能,盲目上馬“兩高”項目,導致碳排放增加速率快,碳峰值升高,給后期碳中和帶來更大的壓力和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