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
脫胎于郵政儲金局、歷史上以面向小儲戶的儲金業務起家,成立僅十四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已然一步一步蛻變為一家高質量發展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
8月30日,郵儲銀行2021中期業績發布會公布的一組又一組亮眼業績數據無一不在詮釋其“高質量”發展的特質與內涵:上半年郵儲銀行資產規模突破12萬億,同比增長7.61%;凈利潤412.44億元,同比增長22.48%;不良貸款率下降0.05個百分點至0.83%,撥備覆蓋率上升13.27個百分點至421.33%……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銀行業同質化的時代,郵儲銀行始終扎根城鄉,堅定不移地踐行普惠金融理念。
如今,郵儲銀行擁有遍布城鄉的近4萬個網點,縣域及以下的網點占比接近70%,縣域及以下存款業務占全行的比重將近70%,在縣域市場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零售資源非常豐富。而支撐起郵儲銀行如此堅韌的生命力、堅定服務方向的正是無形卻又厚重的百年文化傳承。
張金良董事長在發布會上表示:“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壯大的郵儲,就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為了激發全行員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我們提煉出了簡單清新、陽光透明、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可以說,這套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凝聚了歷代郵儲人的智慧和汗水,承載了新一代郵儲人的期許和理想,是全行發展歷程中積累的精神財富和無形資產,是實現戰略目標的價值引領和行動指南?!?h3>硬核業績超預期:凈利增幅22.48%,不良率再創新低
對于銀行來說,何謂高質量發展?擁有出色的盈利能力抑或是保持穩健的資產質量,“魚與熊掌”擁有其中一樣便足矣。但郵儲銀行已然將兩者結合,而且漸入佳境。8月30日,郵儲銀行中期報告業績發布會呈上的一份規模、質量、效益均穩步提升,讓人眼前一亮的硬核“期中”成績單是為佐證。
在經營效益層面,上半年郵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76.53億元,同比增長7.73%;實現凈利潤412.44億元,同比增長22.48%,盈利能力持續增強;資產總額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雙雙突破12萬億元,成本收入比51.51%,同比下降0.25個百分點;凈息差2.37%,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上半年郵儲銀行的資產質量依舊保持六大國有銀行中的領先水平。報告期內,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至0.83%,不到行業平均值的一半;撥備覆蓋率421.33%,較上年末提高13.27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增強。
另外,報告期內郵儲銀行年化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和年化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分別為0.71%和13.30%,同比分別提高0.07個百分點和0.65個百分點,保持良好的成長性;可以看到的是,在上半年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背景下,郵儲銀行實現了規模、質量、效益的穩步提升,經營業績整體向好。種種跡象表明,郵儲銀行越來越成為一家值得投資的銀行。
很顯然,出色的業績源于郵儲銀行的獨具特色,在半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劉建軍行長把其總結歸納為四點:一是零售銀行業務的稟賦優異。二是根植縣域、基礎牢固。郵儲銀行縣域及以下的網點占比接近70%,縣域及以下存款業務占全行的比重將近70%,在縣域市場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三是隊伍年輕,充滿活力。四是資產負債表很干凈,資產質量卓越。
雖然起步較晚,但如今郵儲銀行展現出來的蓬勃生命力和士氣六大行中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凈利潤增速冠絕六大行。
人們不禁要問,成立14年,上市5年,郵儲銀行緣何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樹大根深,樹能夠茁壯成長的原因便在于根。對于一流的企業而言,先進的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基業長青的保證。
歸根結底,劉建軍行長所言上述的四個特點均離不開郵儲銀行的底色——百年郵儲“人嫌細微,我寧繁瑣;不爭大利,但求穩妥”的十六字經營方針。也正是這十六字經營方針,讓“穩健”成為郵儲銀行基因中流淌著的鮮明特質。
一直以來,郵儲銀行堅持穩健審慎的風險偏好,持續完善“全面、全程、全員”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不斷提升抵御經濟波動的能力?!督鹑诶碡敗妨私獾?,2017年至2020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75%、0.86%、0.86%、0.88%,2021年上半年不良率為0.83%。2017年至2020年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24.77%、346.8%、389.45%、408.06%,2021年上半年為421.33%。
但穩健并不意味著墨守成規、束手束腳、無所作為,而是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前提下,根據外界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保持收益與質量的動態平衡。
今年以來,該行加快推動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優化升級,資本管理高級方法建設質效并進;發揮科技賦能作用,打造覆蓋業務全流程的智能化風控工具,深化“金睛”“金盾”系統應用;筑牢風險“防火墻”,強化風險限額剛性約束;深入開展內控合規建設,厚植全行合規文化。
干凈的資產負債表和優異的資產質量一直是郵儲銀行投資價值所在,也是郵儲銀行的一張亮麗“名片”。
將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19年,那時交通部郵政總局正式開辦郵政儲金業務,主要吸收小額存款,滿一元即可開戶,不足一元可先買成郵票貼入儲金片。近代傳統金融機構一般不接受小額存款,郵政儲金業務一經推出,便受到普通百姓的歡迎。1921年,郵政儲金成功抵御了金融擠兌風潮,被認為是“最穩固而最便利之國家儲蓄機關”,贏得了大眾信賴。1930年,郵政儲金匯業總局在上海成立,并在全國推廣儲金業務。當時以小儲戶作為郵政儲金的主要對象,放貸對象以中小工商企業為主,一時有“大眾銀行”之譽,為現如今的企業定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40年,郵政儲金匯業局與其他五個中央級金融機構并稱“四行兩局”,成為當時國家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949年,中國人民郵政接管郵政儲金匯業局,在中國人民銀行統一指導下開展工作。
在此階段,“人嫌細微,我寧繁瑣;不爭大利,但求穩妥”的經營理念已然深入郵儲體系的血液里。
可以斷定,如果深挖郵儲銀行的底色,其深入骨髓的大局觀更是其基業長青的秘訣所在。
長期以來,郵儲人堅定履行支持國計民生、服務社會大局的重大責任,傳承中國郵政普惠、親民、質樸的服務特色和奉獻、擔當、進取的精神特質。這可謂是郵儲銀行大局觀的最好詮釋。
郵儲銀行是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從成立之初,郵儲銀行就堅持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定位,還在中國銀行業率先提出“普惠金融”理念。
而后2013 年“普惠金融”被正式寫入黨的決議,整個國內銀行業則將踐行普惠金融作為一大使命,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明確提出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
幾十年滄海桑田,中國已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郵儲銀行依舊初心不改,將“普惠城鄉,讓金融服務沒有距離”視作天然使命,并結出了累累碩果。
對于郵儲銀行來說,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定位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高度契合。郵儲銀行搶抓機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制定了2021年及“十四五”時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余額1.5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49.84億元,貸款余額占全行各項貸款的比例約為四分之一。
依靠著這股源源不絕的精神力量,郵儲銀行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大步跨越,也堅定了宏大愿景——打造建設客戶信賴、特色鮮明、穩健安全、創新驅動、價值卓越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
更是在這穩健和擔當的底色之下,郵儲銀行駛入了一條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19 年,進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序列。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郵儲銀行沒有為此止步。為了杜絕大企業病所帶來的繁文縟節、官僚作風和推諉避事,該行倡導簡潔高效、務實有為、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并提出了十項郵儲人共識:
1、發簡明的文,開有用的會,說簡潔直白的話。
2、職務不等于權威,創造價值才會被尊重。
3、人情是合作的紐帶,不是原則的障礙。
4、做表面文章應付他人,不如踏實做事成就自己。
5、深入市場,貼近客戶,脫離一線只能紙上談兵。
6、議而不決就是失職,前線等不及后方的議來議去。
7、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馬上就辦,辦就辦好。
8、互相補臺,人人有舞臺。
9、少發無效指令,讓一線輕裝上陣。
10、專業通道同樣能通往職業巔峰。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正是這14年來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使得這家最年輕的國有大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邁出的步子也更加堅實。在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21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郵儲銀行按一級資本排名首次進入全球銀行20強,排名大幅上升7位至第15位。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過去,扎根縣域、連接城鄉是郵儲的金字招牌;如今,科技的力量使郵儲銀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有特色的零售銀行戰略定位也與其他銀行形成差異化發展……
事實證明,這家擁有一流的企業文化、倚靠近4萬個網點和超6億個人客戶的最年輕國有銀行應對起市場變化來,韌性十足、從容穩健。
處于“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秉承“建設客戶信賴、特色鮮明、穩健安全、創新驅動、價值卓越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戰略愿景的郵儲銀行如何續寫百年郵儲傳奇?
“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黨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郵儲銀行高質量發展創造了重要的歷史機遇。為此,我們對未來五年作了新的思考和規劃,形成了郵儲銀行‘十四五規劃綱要,進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找準了重點。我們將以更大力度整合內部資源,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客戶為中心,以價值創造為導向,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張金良董事長的回答令人對郵儲銀行的未來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