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強 王玨
一、榆林市羊子產業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后,歷屆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和支持養羊產業發展,先后實施了一系列的品種改良計劃,成功培育出了陜北細毛羊、陜北白絨山羊等羊子新品種;并針對陜北生態環境脆弱這一特點,全面推行人工種草和舍飼養羊等生態措施,實現了產業健康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目前全市羊子飼養總量基本穩定在千萬只以上水平,羊產業已經成為榆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來源的重要支柱產業。
(一)羊子養殖情況
2019年全市羊子年末存量549.12萬只,出欄量339.13萬只,羊肉產量5.02萬噸,山羊絨產量1370.6噸、綿羊毛產量2826.4噸,羊產業規模和產值都穩居陜西省第一,是全國優勢絨山羊生產基地、全國非牧區養羊大市和陜西養羊強市。
(二)產業發展情況
引進“中盛”農牧集團,在榆陽區建成全市首個萬只規模化養殖場,正式開始了規模化肉羊養殖基地建設。引進陜西應馬安養殖公司,在子州建成了超細絨山羊養殖基地,優化了傳統山羊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榆陽、橫山、神木、靖邊、定邊、子洲等縣被陜西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全省肉羊基地縣。榆林擁有自主品種“陜北白絨山羊”和“橫山羊肉”“靖邊羊肉”“定邊羊肉”等。
二、榆林市羊子產業發展優勢
(一)土地資源豐富
全市總土地面積4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46萬畝,林地1906萬畝,牧草地2294萬畝,其他土地402萬畝。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同時具備,立地條件非常適合飼草種植,北部風沙草灘區飼草資源豐富,南部山川塬兼有,溝壑梁峁縱橫,是肉羊生長天然的隔離區和自然防疫屏障。
(二)區位優勢明顯
榆林位于陜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是包西、青銀兩大國家通道交匯處,榆林機場是陜西第二大航空港,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交通便捷。從羊肉主銷區來看,榆林是包西鐵路沿線重點城市,開通了與國內主要大城市的多條航線,羊子產品一天內可達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更可以借助“中歐班列”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三)自然條件適宜
榆林光熱資源屬全國高值區,且降雨量適中,晝夜溫差大,空氣潔凈,有利于動植物營養積累和生長發育。物種資源豐富植物種類有600余種,其中胡枝枝、百里香、沙蔥、紫花苜蓿、沙打旺、燕麥草等牧草和飼料作物品種繁多,苜蓿的蛋白含量、畝產量等多項指標居于國內一流;加之400㎜等降水線北移的趨勢,市域內更加適合飼草的種植和增長,是飼草養殖一體化發展的絕佳區域。
三、榆林羊子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發展機遇
羊肉市場快速增長。從消費市場看,羊肉的消費量呈直線上升趨勢,而與此同時國際羊肉產量不斷下降。過去15年我國羊肉產量增長了62%,同期消費量增長了69%,需求總體呈加速增長趨勢,并高過產量增長速度。從未來消費趨勢看,羊肉消費的格局也已經由區域性消費變為全國性消費,由少數民族消費變為全民消費,由季節性消費變為常年消費。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后,國家進一步加強了對吃野生動物陋習的管控(全國野生動物消費經濟量每年6000億元,與全國羊肉銷售額6195億元基本對等),加之火鍋(涮羊肉)在全國的走紅、國外冷鏈不穩定等因素,國內羊肉市場需求將迎來快速增長期。據專家預測,隨著經濟發展,羊肉在國際肉類貿易中的份額將會不斷增長,特別是中東和北非國家,羊肉進口量將大幅上升;國際國內羊肉需求上升,價格堅挺已成定局。
政策資金支持必將擴大。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了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而農業農村發展最迫切、最重要的就是產業的發展。我市羊產業在《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全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呼包銀榆經濟區發展規劃》等規劃中都被列為了重點產業,在全國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下一步必將有大量的政策、資金密集涌向羊產業發展。
(二)主要挑戰
產業承載力面臨挑戰。飼養一只羊平均每年要耗費玉米、豆粕等精飼料101.1㎏,耗費飼草、農作物秸稈等青粗飼料403.5㎏,全市每年糧用精飼料缺口70萬噸需要外調,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國際糧食進出口受阻,主要飼料原料價格將持續高位運行,養羊成本呈上升趨勢。隨著全市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青壯勞動力轉移趨勢加快,人工成本也將進一步增加,同時榆林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能化產業巨大的擠出效應導致土地流轉成本也將進一步加大。
產業發展模式面臨挑戰。高投入挑戰:工廠化養殖需要高成本投入,特別是產業培育前期需要政府進行大量投入。人才短缺挑戰:我市長期從事羊產業仍以農戶小規模分散養殖為主,轉向規模化養殖后,專業性人才必將嚴重短缺,迫切需要培養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技術挑戰:我市在羊產業技術路線、生產工藝、圈舍建設等方面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標準體系,在規模化羊肉屠宰加工領域更是基本空白,迫切需要在各環節的組裝配套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發展模式。
品種結構調整面臨挑戰。長期以來,我市生產主要以絨肉兼用的白絨山羊為主,山羊占養殖總量的80%以上,還沒有培育形成自己的肉羊品種。經過初步計算,“雙千萬”工程提出的將肉綿羊和絨山羊發展比例由2:8調整為1:1,需要發展300萬只基礎母羊(湖羊)作為支撐,目前來說,靠現有龍頭企業擴張遠遠跟不上產業發展需求。
四、榆林實施羊子“雙千萬”工程的路徑建議
(一)發展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羊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為主線,堅持龍頭帶動,引進和培育壯大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養殖、飼草飼料和加工龍頭企業,開發知名品牌,提高羊產業的組織化、產業化程度。堅持政府市場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羊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技術、人才進入,提升產業發展能力。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強化政策扶持和宏觀調控,抓好行業管理和服務,加大鄉村振興與羊產業融合力度,推動羊產業健康發展。堅持生態與產業發展相統籌,依托區域資源稟賦和羊子生產基礎,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對養殖布局、飼草布局、飼料加工布局、后端加工產業布局等作出科學系統規劃,大力推進園區化發展戰略,促進產業、生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羊子品種以絨山羊為主向絨山羊與肉綿羊相結合的品種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由傳統粗放型向現代“工廠化”轉變,產業結構由以養殖環節為主向全鏈條發展轉變,推動羊產業實現飼料、養殖、屠宰、加工、倉儲、運輸、物流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世界級的肉羊生產和優質山羊絨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