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燕子
每當節日或特別的日子,我便會拿出這套綠色的漆器茶具。綠盈盈的底色,上繪清雅的傳統國畫風格的圖:嶙峋的石,依稀的遠山,撐船的漁翁,還有旁逸斜出的樹木和山花……這套茶具承載著我很多溫暖的記憶……
記得小時候,我臨摹過這套茶具上的圖,還拿給美術老師看,她夸我畫得好,還鼓勵我好好練習。家里的茶具和酒器都放在一個玻璃門的櫥柜里,總覺得櫥柜有了這套茶具才顯得更漂亮。家里平日是不用的,只有在特別的日子里才拿出來用。這時候,家里的西式餐桌上會鋪一塊漂亮的臺布,擺上這套茶具,還有幾碟西式點心,然后,將泡好的茶倒入茶杯,一家人圍坐,喝著茶吃著點心,聽著留聲機里放出的優美音樂……每到新年的前夜,爸爸會把這漂亮的茶杯放在我的床頭,里面盛滿了漂亮的糖果。新年的早晨當我睜開眼,看到杯里糖果這樣美好的禮物,那種開心,就算是今日回想起來,依然會在心里綻放。當時我不懂什么,有好吃的茶點,有可愛的禮物,小孩子總歸是開心的,現在回想,這樣的生活帶給我的是美好的影響。畢業于教會大學的爸爸,把他在學校里接受的下午茶、圣誕節等異域文化帶到了家里,當然,更有他對生活、對家人的愛。
看這張照片:歷經歲月,茶具還是那么精美,杯中的茶香好似溢出了畫面,碟中的水果磅蛋糕和奶油小泡芙甜蜜地陪伴一旁,那是一個安靜的下午。現在,我也常會給家人準備茶點,中式的、西式的、經典的、平易的,我將之統稱為“小食時光”。人說“小酒怡情”,我想說,“小食怡情”。
看看我做的幾款簡單美味小食吧!
羅馬生菜、布里藍紋奶酪(bluebrie)、西班牙火腿、蘇打餅干,這幾樣簡單組合起來,竟然也很美味。未入口,心已足。
蘇打餅干,吃了幾十年,仍然覺得好吃。小時候最喜歡把黃油涂在蘇打餅干上吃,香香酥酥的。偶爾也會抹點兒果醬,又甜又咸。后來吃法又多了幾種,但還是最喜歡黃油。到了多倫多,超市里陳列幾百種奶酪,味道各異,便開始嘗試蘇打餅干與各種奶酪搭配。布里藍紋奶酪,口感柔軟細滑,有著濃濃的油脂香,與蘇打餅干很搭。放了西班牙火腿,是因為我特別愛吃,每次做小食的時候,只要能搭上,它總不會缺席。
這是一款比較經典的蛋糕,好看,更好吃。整體外觀,蛋糕面上有美麗的花紋,待切開來,蛋糕切面有著大理石般的紋理,很有藝術感。入口,會品到巧克力和香草兩種味道,加上濃濃的奶香,頗有滿足感。
這款蛋糕做起來稍有點兒復雜,但沒有難度。采用磅蛋糕的基礎做法,將黃油攪打至蓬松,加入糖粉、雞蛋、蜂蜜,攪拌至充分融合,再加入面粉以切拌手法拌勻,如此,蛋糕糊就大功告成了;將2/3的蛋糕糊放入一個裱花袋,再將余下的加入可可粉拌勻,裝入另一個裱花袋,接著,分別分層擠入模具,再用筷子攪出花紋,之后便可入烤箱烤了。這款蛋糕趁熱吃或放涼了品嘗,味道都不錯。
春卷不稀奇,大家都會做,但這里要說的春卷不大一樣。我曾在一家澳門酒店吃過,之后便念念不忘,一直想著自己學做。正好有個朋友認識這家酒店的大廚,請教后,得知了材料和做法,我便學著做了。好開心,這下子不去酒樓也能吃到自己喜歡的春卷了。按大廚原有的菜譜做了幾次后,我又做了點改動,將可以生食的阿根廷紅蝦代替原做法中的蝦仁,并簡化了蔬菜種類,只放新鮮的卷心菜絲和胡蘿卜絲,調味除了美乃滋,還加了點芥末。這樣做出來的春卷,感覺更好吃了!酥脆的春卷皮,包裹著脆生生、甜絲絲、清爽爽的菜絲與嫩滑鮮美的蝦生,帶點芥末辣的美乃滋更恰到好處地烘托了卷料的清甜,我想,調味對食材的尊重莫過于此吧!
做起來極簡單,味道卻非常好。這是我最早學做的一款甜品,過去十幾年了,還是經常做。家里只要買了芒果,就會想做這道點心。這幾年,有一款千層蛋糕賣得很火,其實就是班戟的一種改良版。食材、做法基本一樣,只是造型上不同:千層蛋糕是把多層圓圓的面皮層層疊疊壘成蛋糕狀,分層加入奶油和水果;班戟則是在一張面皮內包入奶油和水果,簡單快手。曾在朋友生日宴會上吃過榴蓮千層蛋糕,味道、口感上與班戟沒什么明顯差別。我倒更喜歡班戟,家里人少的話,做起來花不了多少時間,小小的一個,吃起來也方便。
芒果班戟的做法簡單,只需將牛奶、雞蛋、黃油、低筋面粉、糖均勻地攪拌在一起,即成班戟面糊,再用此攤成薄薄柔柔的面皮;淡奶油加糖打發,在面皮上放入打發好的淡奶油和芒果塊,小心折起四邊,包成小長方形,這樣就做好了。若放冰箱冷藏一會兒再吃,味道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