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全
當年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因為囊中羞澀吃不起飯館,周末便自己買菜做飯。逛遍了當地最負盛名的幾個廉價超市,發現可選擇的菜品種類非常有限:一是因為“島國”物種不多,很多食品必須依靠進口,只能有啥吃啥;二是販售蔬菜的超市面積非常小,貨品種類受限,何況日本人也不會輕易去嘗試不熟悉的菜肴。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歐洲人在日本也去逛廉價菜品超市的場景,但是他們會整兜整兜地采購土豆,回家做土豆泥吃,而華人則會往購物車里塞滿各色蔬菜、水果和豬肉。筆者當時在超市里發現兩種蔬菜很特別,一個是作為西北人沒見過的蔬菜——秋葵,形狀奇怪到不知該如何下口;另一個則是日料的靈魂主角——牛
蒡,看上去是一條又長又硬的根須,堅韌而有彈性,誰能知道這么硬的東西到底是怎么入口的?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丑丑的牛蒡居然充斥所有超市,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可見它在日本國民餐桌上的出現頻率有多高。
那么,這么怪異的蔬菜會用來做什么食物呢?原來,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一道日本美食——豚汁。
豚汁,日語名就是漢字“豚汁”。它在本質上屬于一種日式豬肉味噌湯,因大量使用了牛蒡和豬肉,味道與普通的味噌湯有顯著區別。顧名思義,肯定和豬肉有關系,也就是豬五花肉。豚汁里面的五花肉使用肉糜、肉片和肉塊都可以,可用姜粉和味啉腌制后,過油炒至半熟或者直接丟在鍋里煮湯,但不可讓豚汁變得油膩。豚汁還會用到黑魔芋豆腐、切片的胡蘿卜和白蘿卜。日本部分地區會在豚汁里面加入土豆塊,需要煮更長時間。另外,洋蔥、蔥花、味噌也是必備品。最后一味就是牛蒡了,需要先去掉堅硬的皮,把牛蒡裸露出來的芯子切片,放置在含有幾滴白醋的水里,以防氧化變色。土豆和蘿卜也需做同樣處理,這是做好豚汁的一大訣竅。
所有備菜準備好后就可以開煮了,蔬菜先集體下鍋煮至六成熟,然后把豬肉放進去煮;下肉之后湯面會有浮沫,是肉里面的殘血和雜質,有腥味,需要用網勺撈出、撇掉;煮熟后再下味噌,味噌可以選用比較好的品牌,比如“信州”味噌,但是需要放在網勺內與湯接觸,再用長筷子攪拌,讓味噌細碎的部分浸入湯汁并把豆渣棄去。不用放鹽,因為味噌是咸的,也不需要花椒、大料、咖喱、京醬之類的調味料。如果有人覺得還可以更鮮一些,可以多加一些蘑菇。對了,豚汁也不需要放味精。
豚汁不僅是餐桌湯,更是一道菜品,它的用料和制作工藝體現出了日本人的傳統飲食口味,清淡、鮮香、不辣,也不刺激。它看起來像關東煮,滋味卻完全不同。
日本人最愛吃的牛蒡也就是制作豚汁的牛蒡。牛蒡因為豚汁而暢銷,豚汁因為牛蒡而特別。
豚汁不僅是餐桌湯,更是一道菜品,它的用料和制作工藝體現出了日本人的傳統飲食口味,清淡、鮮香、不辣,也不刺激。它看起來像關東煮,滋味卻完全不同。筆者認為,比起特定季節例如冬季才會想起來的關東煮,豚汁這種日常美食才是日本人的終極選擇。怎么樣?做法不難,品相和滋味不錯,趕快找一找家門口的超市有沒有牛蒡吧,要是幸運地找到了,您也可以在家嘗試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