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日秋
摘要:非洲豬瘟是一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臨床上具有較高接觸性,傳播渠道多種多樣,任何年齡品種的豬對非洲豬瘟病毒均具有易感性,感染病毒后致死率高達100%。目前農村生豬養殖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養殖較為分散,養殖規模相對較小,養殖場的生物安全體系建設不到位,給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流行提供可乘之機。該文探討生豬散養非洲豬瘟防控措施。
關鍵詞:生豬散養;非洲豬瘟;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2.018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pig free-range household
ZHANG Riqiu
(Agricultural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Liujing Town,Beiliu City,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Yulin Guangxi 537423,China)
Abstract:African swine fever (ASFV)is a kind of virus with high clinical contact and multiple transmission channels. Pigs of any age are susceptible to ASFV and the mortality rate after infection is as high as 100%. At present,in the development of pig breeding industry in rural areas,because of scattered breeding and relatively small scale,the construction of biosecurity system in pig farms is not in place,which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spread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pig free-range farmers.
Keywords:free-range pig farmers,African swine fever,control measures
0引言
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爆發流行以來,對生豬養殖產業造成巨大損失。1921年該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首次爆發流行于肯尼亞,隨后在歐洲、大洋洲等地區廣泛傳播流行。2018年8月,遼寧沈陽報告第1例非洲豬瘟感染,然后陸續傳播至其他省份。非洲豬瘟疫情傳播流行,對生豬健康生長構成的影響較大,常會造成大范圍的豬群死亡,嚴重阻礙生豬養殖業健康發展。我國農村地區生豬養殖業點多面廣,基層地區的動物防疫人員數量相對較少,給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帶來了很大難題,怎樣引導養殖戶開展非洲豬瘟防控,成為提高生豬養殖水平的關鍵環節。在疾病防控過程中,應指導養殖戶充分掌握非洲豬瘟的流行特點,還應認識到非洲豬瘟病毒具有極強的變異能力,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構建綜合性的防控方案,達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1病原學特征
非洲豬瘟能在自然環境中長時間存活,抵抗能力相對較強,病毒屬于DNA病毒,DNA在復制過程中變異能力相對較強。目前非洲豬瘟只有1個血清型,高毒力毒株和低毒力毒株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存在一定差異性。非洲豬瘟病毒的結構十分復雜,對消毒劑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強。將生豬進行屠宰處理后,肉制品仍然會攜帶有非洲豬瘟病毒。部分火腿通過腌制后,病毒仍然能存活超過140 d,不充分煮熟的肉制品中非洲豬瘟病毒的存活期能達到3個月以上[1]。非洲豬瘟傳入一個地區后,會在該地區長期存在病原傳播的可能,很容易引發第2次的感染。
2流行特點
非洲豬瘟病毒有極強的致病性,致死率很高,高毒力毒株的致死率高達100%,給生豬養殖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非洲豬瘟病毒主要經呼吸道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傳播,鈍圓軟蜱在非洲豬瘟病毒傳播流行中扮演著重要的媒介作用。臨床上患病豬主要表現為發熱,體表皮膚發紺,肝臟、淋巴結、腎臟、胃黏膜出現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和壞死現象。各個品種不同年齡的豬群都可以受到病毒侵染。我國非洲豬瘟病毒入侵、國際貿易和使用殘羹投喂生豬有一定關系[2]。
3臨床表現
不同非洲豬瘟毒株感染生豬后,所表現的臨床嚴重程度和致死率存在很大差異性,潛伏期也存在很大不同。自然感染的潛伏期通常在5~9 d,有時更短,發病較為突然,患病豬的體溫迅速升高到41 ℃,最高升高到42 ℃,高熱不退,持續時間通常在4 d以上。部分患病豬在出現臨床癥狀48 h后會死亡,臨死前體溫下降到正常范圍。患病豬采食停止,躺在圈舍中不愿意走動,尤其是后軀肢體無力,脈搏跳動加快,不斷地咳嗽,呈現腹式呼吸,呼吸極度困難,從鼻腔和眼角會流出很多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某些非洲豬瘟病毒的毒株會造成患病豬不斷地嘔吐、腹瀉,高熱癥狀持續1周左右就會窒息死亡。
非洲豬瘟病毒感染表現的臨床癥狀和豬瘟病毒感染表現的癥狀十分相似,對脾臟進行解剖后,發現脾臟顯著腫大,呈現暗紅色質地變脆,邊緣存在梗死病灶,某些患病豬的死亡率高達100%。在疾病診斷過程中,如果發現患病豬存在明顯的豬瘟病毒的臨床癥狀和病理特征,但養殖場進行了妥善合理的疫苗免疫接種,通過有效的抗體水平監測豬瘟抗體達標,預示著養殖場可能存在非洲豬瘟病毒感染[3]。要及時采集典型的病變組織進行快速檢測,確定病情后應立即啟動緊急防控預案,做好養殖場的封鎖、隔離、消毒、撲殺、無害化處理工作。
4防控措施
4.1制定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
基層地區的畜牧獸醫部門和動物防疫部門,應對轄區范圍內的生豬養殖產業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和了解,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指導飼養管理人員注重做好養殖場非洲豬瘟疫病的針對性防控,尤其是應落實嚴格的生物安全防范制度,加強對養殖環境的針對性消毒處理,注意做好隱蔽環節的有效清理和衛生消毒,將衛生消毒制度落實到各個環節。另外,豬圈的出入口應設置消毒池或消毒踏墊,消毒后才能進入。養殖區域的飼養管理人員均需做好腳部的徹底消毒工作,進入生產區域前應更換相應的服裝,保證專人專舍,飼養管理人員不能隨意串舍[4]。
4.2加強飼養管理
要注重加強對農村散養戶的專業技能培訓,使廣大養殖人員充分認識到非洲豬瘟疫情造成的嚴重危害。不管是集約化規模化養殖場還是散養養殖戶,都應實行封閉化的養殖管理制度,堅持全進全出的防控隔離措施,不能隨意從外地引種,更不能從發生過非洲豬瘟或者受威脅的地區引進牲畜,要確保引進的豬群來源安全。新引進的生豬通過封鎖隔離、跟蹤調查和認真觀察排除疫病感染風險后,再進行妥善有效的免疫接種和驅蟲處理,確保抗體水平達標后,才能和原有的群體混合養殖。在生豬養殖期間或在非洲豬瘟疫情發生流行高峰期,謝絕一切生豬販運人員和其他無關人員的參觀行為。
4.3做好散養戶登記備案工作
養殖管理人員應積極配合動物防疫部門的疫情排查,當出現豬瘟免疫接種失敗或發現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后,一定要將病情上報當地的動物防疫部門。確保當地生豬養殖安全,避免出現非洲豬瘟疫情。基層地區的動物防疫部門,也需要加強對本地區生豬養殖規模的有效調查,認真做好散養戶的登記備案工作,充分了解當地生豬養殖數量、散養養殖場的規模及具體分布,與養殖戶簽訂非洲豬瘟疫情防控責任書,降低疫病傳播流行的概率[5]。
5結束語
從整體的生豬養殖結構分析,農村地區散養養殖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所占據的比重較大,由于養殖規模相對較小,養殖較為分散,很多散養養殖戶缺乏科學合理的養殖管理模式,不注重做好規范化的飼養管理,疫病防控認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非洲豬瘟疫情發生的幾率。為切實降低非洲豬瘟疫情在散養中的發生率,需要加強散養養殖場的衛生管理,對區域進出的生豬進行有效管控,禁止使用餐廚剩余物投喂生豬,加強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切斷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途徑。
參考文獻
[1]蒯友平,汪武仕.農村散養豬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J].今日畜牧獸醫,2021,37(2):39.
[2]伍波濤,史忠輝,李星星,等.加強農村散養戶生豬疫病防控的措施[J].貴州畜牧獸醫,2020,44(6):61-62.
[3]彭書華.非洲豬瘟對生豬養殖業的影響與防控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21,23(2):1,3.
[4]伊恒博,王鎖榮,張彥龍.生豬養殖業者如何做好非洲豬瘟防控田.新疆畜牧業,2021,36(3):41-43.
[5]王嵌.非洲豬瘟的擴散風險點及防控措施[J].養殖與飼料,2021,20(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