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措
摘要:牦牛屬于哺乳綱,是高寒地區珍稀牛種,廣泛分布在我國四川、青海及西藏地區,牦牛和平原區域牛種相比,具有更強大耐寒冷體質。針對牦牛實施規模化養殖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其中主要問題是傳染疾病,需要引起格外的關注。該文主要分析牦牛常見傳染病及寄生蟲病防控措施。
關鍵詞:牦牛;傳染病;寄生蟲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3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3.075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Important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arasitic Diseases in Yak ZHOU Cuo
(Ecological Organic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of Zeku County,Huangnan Qinghai 811400,China)
Abstract:Yak belongs to lactation class,and is a rare breed of cattle in Alpine region. 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ichuan,Qinghai and Tibet.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arge-scale breeding of yaks,the main problem is infectious diseases,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common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arasitic diseases of yaks.
Keywords:yak,infectious disease,parasitic disease,control
0引言
牦牛全身上下都是寶,牦牛肉可吃,毛可做衣服及帳篷,皮是制革材料。牦牛不但可作運輸工具,還可以為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在實現牦牛規模化養殖后,相關養殖人員難免會遇到一系列的養殖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牦牛疾病問題。牦牛傳染病不僅直接影響牦牛品質,而且會對于周邊其他的動物造成生命威脅,還會嚴重的污染周邊生態環境。為了實現養殖行業健康穩定及持續性發展,需要針對于牦牛常見傳染病及寄生蟲病進行科學合理地防控。
1常見傳染病及防控措施
牦牛傳染病主要包括3大類型,分別是病毒性傳染病、細菌性傳染病及寄生蟲性傳染病。結合不同傳染病,應采取合理及科學的防控措施。對傳染病進行診療的過程中,要對于具體的感染病原進行全面診斷。只有診斷出感染病原后,才能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控措施及治療方案。
細菌性傳染病是一種相對較為常見的疾病。其中,細菌性傳染病主要包括了炭疽桿菌、巴氏桿菌、大腸桿菌、彎曲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1]。例如,以炭疽為例,養殖牦牛過程中,是因為炭疽桿菌造成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很容易導致牦牛過快死亡,并且死亡率相對較高。炭疽桿菌主要是在動物體內單獨存在的,在感染炭疽病后,牦牛主要癥狀是體溫大幅度上升,呼吸也相對較為困難,出現局部小斑點出血問題。在嚴重狀況下,會表現出身體上多處出血,主要體現在肛門出血、鼻出血及口出血等。處于亞急性狀態下的耗牛,通常會在腰部、胸部、頸部及咽喉部位出現炎性水腫問題。出現炭疽疾病的牦牛,通常在1天半左右就會死亡,基本上很少有生存到更長時間的。為了對于這一傳染病進行防控,要求相關人員做好相關工作。第一,應每年利用疫苗進行預防性注射,用量需要控制在1 mL 左右,可以使牦牛在1年以上具備比較強抵抗力和免疫力。第二,針對于已經受到感染的病牛,若是能救治,應給其注射一定量水劑青霉素,要求相關養殖人員每天2~3次注射,直到注射到牦牛痊愈為止。另外,需要在救治牦牛的過程當中配合一定量的藥物實施治療。
在牦牛養殖中,病毒性傳染病也是值得高度重視的一大疾病,病毒性傳染疾病主要包括輪狀病毒、口蹄疫病毒及角膜結膜病毒等感染性病毒所造成的疾病。病毒是自然界中的低等生物,病毒需要通過宿主才能得以生存,但是機體感染病毒后,其基因組卻能讓病毒和宿主細胞相互結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會對于組織造成重大破壞力。但是想要對于病毒進行清除需要細胞自身具有免疫力,但細胞具備免疫力后也會對組織造成一定破壞。為有效救治需要對宿主自身組織造成一定沖擊,讓其受損。目前,還沒有能研制出相對較為良好的治愈病毒的特效藥。如口蹄疫病毒具有急性、高技術性及傳染范圍較廣等特點,屬于多物種共患疾病。口蹄疫病毒傳染性也相對較強,具備多種傳播途徑,牦牛發病后主要的癥狀是在乳房產生水皰及潰瘍等。為了對于病毒性疾病進行防控,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切實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基本上每年的春秋季都需要對牦牛注射相關疫苗,能有效預防病毒性疾病問題[2]。
2常見寄生蟲病及防控措施
牦牛養殖中基本上都是采取規模化養殖,如果在野外活動,特別容易沾染上各種寄生蟲。寄生蟲通常會隨著牦牛飲食逐步進入牦牛體內中。一旦進入牦牛體內,將會導致牦牛臟器受到壓迫或牦牛皮膚穿孔等,甚至在相對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牦牛死亡。牦牛養殖中,比較常見的寄生蟲病主要包括胃腸道線蟲、膠蟲等。第一,對于常見的寄生蟲病,要采取合理及科學的防控措施,定期做好驅蟲工作,并且需要輪換藥物治療,避免產生抗藥性。第二,要放養牦牛過程中選擇場地開闊及通風良好的位置,若場地屬于人工草場,需要在草場做好驅蟲工作,對于牦牛經過的區域也需要重點做好消毒、滅蟲處理工作。第三,對于牦牛的飲用水需要進行科學化管理,才能讓牦牛自身抵抗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和增強。
3綜合防控措施
第一,在牦牛引進過程中,要求相關養殖人員做好嚴格檢查工作,切實保障牦牛體內沒有任何傳染病。第二,在牦牛養殖中,也需要選擇好養殖場地,切實保障養殖場地干燥、通風且陽光充足。在牦牛進入養殖場地前,也需要對場地進行仔細的消毒清理,保障場地的潔凈性。第三,發現某些牦牛感染疾病后需要做好隔離工作,并且需要對于感染疾病牦牛所經過的區域做好消毒處理工作,防止感染到其他牦牛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對于病牛要結合其實際感染狀況采取合理及科學的方法。對于病死的牦牛,切忌將其流入到消費市場或將病死牦牛直接丟棄在野外[3]。
4疫病防治發展趨勢
牦牛養殖基本上是以放牧養殖方式為主,疾病防治工作是不可忽略的一項工作。如果發生傳染疾病,將會對于牦牛養殖行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雖然國內在牦牛疾病防治工作開展過程中取得很大的成就和進展,但是依然存在諸多局限性和不足。第一,疫苗問題。目前基本上都是單聯疫苗,缺乏多聯疫苗,所以預防效果還是不夠理想。第二,在防治牦牛疾病的過程中,主要是采用口服及注射給藥方式,但是牦牛的野性很大,在實際給藥的過程中極為不便,也給有效防治牦牛疾病問題造成很大困難。尤其是在使用注射劑的過程中,很多藏族牧民通常比較反感,主要是由于藏民都有珍惜牲畜的信仰,認為注射劑會傷害牦牛。第三,在對于牦牛疾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應用的藥物比較缺乏,大多數的藥物都是從其他動物引申而來的藥物,但是這些藥物對于牦牛針對性并不強,相關人員對于藥物缺乏更加深入研究和分析。第四,對于牦牛疾病預防及治療缺乏專門的工具。由于牦牛野性很大,在實際臨床操作過程中想要注射、投藥及保持牦牛姿勢穩定等都有著很大困難,通常會采用保定架。針對目前牦牛疾病防治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困難,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逐步開發多聯疫苗。需要研發特效藥物,對于藥物在牦牛體內殘留規律及代謝規律要進一步地加強研究,才能有效減少藥物殘留。還需要開發適合牦牛的新型藥物,進一步減少給藥強度及給藥次數,這也將成為日后牦牛疾病防控過程中重要的發展趨勢及發展方向。
5結束語
如今我國養殖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及進步,針對耗牛養殖過程中的重要傳染病和牦牛寄生蟲病的防治控制進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為未來養殖過程中防止疫病發展蔓延提供參考和幫助。應掌握牦牛常見傳染病及寄生蟲病的防控措施,日常養殖中做好疾病的預防措施,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杜元梅.牦牛重要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防治與展望[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18):165-166.
[2]蘇丹.牦牛重要傳染病和寄生蟲的防治與展望[J].農家參謀,2019(4):58.
[3]才松.牦牛重要傳染病和寄生蟲的防治與展望[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8,34(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