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曉露,方小明,鄭玲,劉振山,汪博,朱薈
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景德鎮 333000
慢性鼻竇炎(chronic sinusitis,CRS)屬于耳鼻喉科常見病,多以鼻塞、頭痛及嗅覺障礙等表現為主,具有病程長及復發率高等特點,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影響較大。CRS 以手術治療為主,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日益發展,鼻內鏡手術憑借安全性高、創傷小及視野清晰等優點已在CRS 治療中廣泛應用[1]。但單純采用手術治療并發癥多且復發風險較高,故探尋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以提高CRS 治療效果尤為重要[2]。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手術治療CRS 的療效,并與單純鼻內鏡手術治療進行比較,以優化CRS 治療方案?,F報告如下。
選擇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于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的60 例CRS 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手術組與聯合組各30 例。手術組:男性16例,女性14 例;年齡(39.82±4.21)歲,年齡范圍21~58 歲;根據1997 年??跁h標準進行分型分期[3]:I 型、Ⅱ型、Ⅲ型各有13 例、10 例、7 例。聯合組: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齡(39.87±4.18)歲,年齡范圍21~59 歲;根據1997 年??跁h標準進行分型分期:I 型、Ⅱ型、Ⅲ型各有15 例、9例、6 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19-021-KY17)。
(1)納入標準:①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嗅覺障礙及頭痛等癥狀,且持續時間≥12 周;經藥物治療≥4 周無效;③精神狀態良好。(2)排除標準:①合并乳頭狀瘤及血管瘤;②變應性真菌性鼻竇炎;③嚴重肝、腎功能損傷;④存在手術或相關藥物治療禁忌證。
1.3.1 手術組采用鼻內鏡手術治療:采用局麻或全麻,切開鉤突部位,咬開篩泡,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開放前篩及全篩,擴大上頜竇、蝶竇及額竇,將病變組織清除,采用鼻甲部分切除術處理雙下鼻甲肥大,采用鼻中隔矯正術處理鼻中隔偏曲。
1.3.2 聯合組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手術治療:鼻內鏡手術方法同上,于術前3 d 口服甲潑尼龍片(Pfizer Italia s.r.l,批準文號H20150244,規格:16 mg)治療,16 mg/次,1 次/d;術后潑尼松片(Pfizer Italia s.r.l,批準文號H20150245,規格:4 mg)4.0 mg/次,2 次/d,晨起空腹頓服10~14 d。
1.3.3 術后處理術后兩組常規應用頭孢菌素類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鼻腔采用糠酸莫米松噴鼻及膨脹海綿填塞,術后1~2 d 取出膨脹海綿。
(1)臨床療效[4]:術后半個月時評估療效,其中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經檢查術腔黏膜上皮化,未見膿性分泌物,鼻竇開放為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經檢查術腔大部分上皮化,膿性分泌物較少,存在肉芽或肥厚組織形成,竇口未完全開放為有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經檢查竇口閉鎖、術腔粘連,膿性分泌物較多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RR)依據顯效、有效病例計算。(2)鼻內鏡Lund-Kenndey 評分[5]:治療前、治療半個月后從瘢痕、結痂、水腫、息肉、鼻漏等方面評估,每側評分0~10 分,總分0~20 分,評分越高則黏膜形態越差。(3)鼻竇CT Lund-Mackay 評分[6]:治療前、治療半個月后從蝶竇、額竇、后組篩竇、前組篩竇及上頜竇等方面評估,每側評分0~12 分,總分0~24 分,評分越低則鼻竇狀況越好。(4)統計兩組并發癥(竇口堵塞、淚管損傷及鼻腔粘連等)發生情況,術后隨訪3 個月到半年,統計兩組復發情況。
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治療RR 高于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兩組治療前Lund-Kenndey 評分及Lund-Mackay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治療后Lund-Kenndey 評分及Lund-Mackay 評分低于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Lund-Kenndey和Lund-Mackay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Lund-Kenndey和Lund-Mackay評分對比(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聯合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及復發率低于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及復發率對比[例(%)]
CRS 手術治療的目的在于恢復鼻竇生理功能、消除鼻黏膜炎癥。由于鼻腔結構精細復雜,傳統手術治療視野暴露不充分,耗時長、操作復雜,術后極易反復發作。鼻內鏡手術已成為治療CRS的重要術式,可于光學系統及監視系統的支持下,采用鼻內鏡及其配套手術器材進行手術治療,能夠清除不可逆病理組織,對影響鼻竇、鼻腔通氣引流障礙的異常結構進行矯正,具有損傷小、視野寬及多角度等優點,病變區域清晰可見,有利于提升手術精準度[7]。但單純手術治療在消除鼻竇黏膜炎癥方面效果欠佳,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較高。
CRS 發病機制復雜,CRS 發生與感染、環境、遺傳及變態反應等有關,其中變態反應及感染為誘發CRS 的重要因素[8]。糖皮質激素屬于一類甾體激素,由腎上腺皮質分泌,具有抗過敏、抗炎及抗休克等作用,同時能夠對脂肪、糖及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及代謝進行調節[9]。糖皮質激素能夠抑制炎癥細胞因子,CRS 手術前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能夠對病變組織周圍炎癥反應進行抑制,具有緩解黏膜水腫、促進血管收縮及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能夠為手術治療營造良好內部環境;術后使用能夠對創面損傷所致的炎性反應進行抑制,促進黏膜上皮化及創面愈合,加快黏膜愈合[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治療RR 高于手術組,治療后Lund-Kenndey評分及Lund-Mackay 評分低于手術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及復發率低于手術組。提示鼻內鏡手術治療基礎上輔以糖皮質激素治療有利于提高CRS 治療效果,改善鼻竇狀況及黏膜形態,減少并發癥,降低術后復發風險,臨床應用安全有效。但本次研究中納入病例數較少,仍需經后續大樣本量深入研究,以進一步證實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手術治療CRS的療效,以指導臨床治療。
綜上所述,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手術治療CRS 有利于增強療效,降低并發癥及復發率,是治療CRS 較為安全、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