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歡
(嶺南師范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廣東 湛江 524000)
由于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童裝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家長教育認識的提升,對童裝的創新要求也明顯提高。現代童裝不僅需要滿足環保性、安全性、舒適性等屬性,還需要具有藝術審美性,能夠獲得兒童的喜愛并具有科學益教的功能屬性,這就要求在“童裝設計”教學中不但要引導學生掌握兒童不同階段的體型特征、心理特征,還應以發揮兒童各階段敏感特征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教學基點,將益智類元素融入課程的各個環節中,豐富“童裝設計”教學體系,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造思維,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明確教學目標。
認知能力在童年時期得到快速發展,尤其對于兒童的早期啟蒙教育,智力的開發顯得尤為重要,這對早期兒童在認識、發現、探索世界、獲取豐富的語言和知識方面具有重要影響。根據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女士對兒童智力發展的研究發現,智力發展包含記憶力、觀察力、注意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可以運用童裝上的造型、圖案、色彩、材料的設計,巧妙地給予兒童不同程度的環境刺激,有利于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在成長中的心理、性格、腦部發育。通過引導學生在設計時站在兒童本體性的角度,尊重兒童自身的生長發育,掌握各發展階段的認知規律,在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對兒童大腦發育的語言、感官、邏輯等知識的系統性學習,使學生設計出恰當的童裝,有效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只有遵循兒童智力開發敏感期的情況,結合相關的生理機能、腦科學知識來設計童裝,這樣實現的智力開發才是有效的。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兒童身體的機能和心理均處于發育中,益智童裝設計倡導給予兒童人性關愛與呵護,讓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下健康成長,在開發兒童智力的同時,給兒童帶來美感和愉悅。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是如何將益智元素更好地融入童裝設計,部分學生在設計時會有創新的益智圖案設計,但款式設計得過于成人化,這樣設計的作品銜接會比較生硬,服裝缺乏設計的嫻熟度,可以結合流行趨勢并考察兒童的體型特征,設計出適合的款式,在整體風格上盡量體現兒童的活潑和趣味,提高兒童對服裝的興趣。將靜態的童裝轉化為能夠引導兒童自發去探索的益智童裝是有趣的,在設計時,可以通過增加層次感,如在口袋處進行雙層圖案設計,上層設計成窗戶,下層設計成花叢和動物,采用薄軟面料和純棉材料制作,當快要打開上層薄軟材料制作的窗戶時,兒童可以自由地想象。兒童在穿著時可以隨意翻看和想象,這樣,兒童的探索能力將會提高,將被動穿著轉變為主體參與,提高兒童對服裝的喜愛程度和自主能力,起到積極開發智力的作用。童裝的益智功能將帶來更多的產品附加值,這種全新的設計理念會給童裝的創新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是童裝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童裝是不同兒童階段穿著的各類服裝。我國童裝是從30年代洋童裝進入國內以后,伴隨著近代服飾發展史而誕生的,是中外服飾文化交融的產物[1]。童裝的功用性能比成人服裝要高,體現在功用性面料、工藝及符合孩子需求的設計上,用料少的童裝通常價格高于成人服裝。由于市場及網絡傳播過于成人化的童裝,忽略了兒童生理和身心健康發展,在童裝設計中未遵循相應原則,造成設計主體的錯位以及對兒童思想的誤導,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當父母群體所接受的教育到達一定程度時,對兒童服裝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添加功能性、益智性的設計和創新的童裝將越來越有必要。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童裝設計時,除了順應潮流趨勢,將設計點對應“促進兒童身心各方面健康發展”是最主要的。
造型、圖案、色彩、材料觸感的益智元素對兒童的五觀產生了積極的刺激作用,益智童裝能夠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加深對兒童的認知,設計出能夠啟發兒童思考、記憶和想象并去探索世界的童裝作品。在多年的服裝教學中,根據益智元素特點和童裝設計的特點,總結了較為有效的教學運用方法,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造型是服裝廓形和款式的體現,包含服裝的局部細節設計,可以運用仿生設計手法較好地設計童裝造型。仿生童裝以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生物等形態為靈感,突出仿生對象的形態或結構特征,直接或間接地運用,進而獲得創新和突破,是集功能性、引導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設計手段。教師可以開展形式豐富的仿生造型訓練,重點提高學生將仿生手法運用在廓形、局部細節及內分割的設計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將仿生造型手法運用到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可以在款式上表現出趣味動物整體或局部,如企鵝、兔子、鴨子、長頸鹿、大象和鯨魚等動物是常見的題材。這些仿生設計滿足了兒童對大自然的向往,加強了對大自然的認知和探索,能夠使孩子心情輕松、愉悅的產生。這些款式童裝不僅使兒童認識了各種動物的形態,還能從中了解到各種動物的習性及生活環境,進而用手感觸動物毛皮“毛茸茸”的肌理質感。在觀察這些動物造型時,孩子還會去模仿它們,可以激發兒童積極向上、熱愛生命的生活態度。童裝仿生設計在教學中需遵循相應的規則:適用性、安全性和環保性。考慮到兒童不同生長階段的特征,啟發其想象力、創造力和不過于復雜的設計便是仿生童裝適用性的體現。特殊的兒童群體對童裝的安全屬性有著特殊的要求,在設計時,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環保性則是當今及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更多地體現在面料的選擇方面。仿生童裝將實用和審美有機結合,服裝本體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提升兒童的感知能力,提升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在兒童五觀發育中,視覺是最高等的感覺,與其他感覺相比,發育非常遲緩,直到7歲才完成。圖案的設計對刺激兒童視覺發育起到直接作用,益智圖案的構思需抓住不同年齡段兒童敏感期的特征,巧妙設計才能達到益智的效果。0~6歲,是兒童語言敏感期,益智圖案設計圍繞語言發展主題,可以通過塑造故事,促使家長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3~6歲,是兒童邏輯數學敏感期,可以結合數字主題或數字手動游戲,促進兒童視覺和腦部的發育;4.5~5.5歲,是兒童閱讀敏感期,可以增加漢字字體的設計,或將成語故事和圖案相結合,使兒童獲得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學生在設計時,需遵循孩子成長的認知規律,關注其大腦發育最敏感階段,根據其特征給予恰當的視覺刺激,結合設計理念進行設計,使兒童獲得全面的發展,實現益智教育功能。此外,訓練學生圖案思維的創新能力,使設計的童裝具有趣味性和新穎性,可以運用錯位思維和嫁接思維,將生活中的人物、動物、植物進行黏合式嫁接,產生更多的想法和創新。圖案在童裝制作上,可以運用印花、貼布繡、手工編織等手法,圖案以擬人、夸張、趣味的手法表現,平面或三維立體空間相結合,將圖案與益智教育相聯系,使學生設計出具有寓教于樂功能的童裝。
顏色視覺是感覺中的因素,童裝中的色彩設計不僅形成流行,更具有培養兒童性格偏向的影響。不同年齡段色相、純度、明度的運用有所不同,如孩子在嬰兒時期的視覺神經發育較弱,可以多用淺淡柔和的色彩,尖銳刺激的色彩組合盡量不用;2~3歲的兒童善于捕捉和凝視鮮亮的色彩,此時可以逐步增添相對跳躍的色彩,但仍不可大面積運用刺激的色彩;3~4歲的兒童已能正確辨別基本顏色,通過教育影響,兒童還能學會辨別各種混合色,但還不善于區別各種顏色色度,如湖藍和天藍、玫紅和粉紅等[2]。此時要適當增加各種混合色的搭配設計,讓兒童認識更多豐富的色彩,感受跳躍色彩帶來的積極向上的性格引導,盡量避免灰暗、壓抑的色彩,會讓孩子產生不良的情緒。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師高迪具有豐富建筑色彩的作品—“巴特羅之家”,是高迪創作生涯后期最歡快和最夢幻的建筑。學生通過高迪建筑的靈感,將奇幻的造型、豐富的色彩運用在童裝設計中(圖1),通過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組合,將面積比例形式美感化、空間構圖化,將補色、鄰近色和白色底色柔和地結合起來,呈現出兒童歡樂、神秘的場景。同時,運用刺繡、拼貼的裝飾手法,結合具有動感波紋的褶皺給服裝帶來優美的旋律和起伏感,將益智色彩發揮到極致。

圖1 系列童裝《巴塞羅那的秘密》(設計者:王瑩)
在兒童早期階段,通過皮膚觸摸物體而引起的心理反應,可以感知各種材質肌理,這一兒童認知發展原理在少數品牌童裝中得到了關注。如英國Next童裝品牌、MiniBoden童裝品牌在近年來的季度產品開發中進行了專項設計,專門開發了針對兒童益智功能的觸感體驗童裝及配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和體驗多種材料,使學生逐漸形成對新材料、新搭配的感知,提高學生的敏感度。可以將拼布、刺繡、手工鉤針和棒針織物的肌理進行設計,讓兒童看到服裝后,會自主地觸摸面料,進而促進其知覺發育,并有效地鍛煉其神經系統的發育。如MiniBoden童裝設計的一款夏季棉質連衣裙(圖2),運用粉色、橘色、紅色的層次海浪狀貼花,使這種條紋樣式有足夠的豐滿感,并在炎炎夏天帶來一絲大海的氣息,下擺裝飾五顏六色的“之”字形刺繡縫線是完美的點睛之筆,形似跑動的線條,西瓜的形狀能夠體現穿著者活潑的個性。材料是體現益智服裝的基本素材,對于不同的益智童裝設計可以選用不同的面料和輔料。另外,為了豐富學生的材料工藝表現,包括各種拓印、兒童手指畫、兒童涂鴉、扎染、印染、絲網印刷、噴繪、折紙等,都可以在童裝設計進行新的嘗試,結合不同軟度與硬度、平面與立體、閉合與打開、光滑與粗糙、厚重與輕薄的面料,使兒童感受更多的觸感、大小、形狀的對比,在益智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圖2 MiniBoden童裝
將益智元素融入“童裝設計”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專業水平,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只有讓學生系統學習兒童各階段能力發展的相關知識,才能使其更深入地掌握兒童在成長中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學生能在日后的實際工作中設計出新穎、獨特的童裝作品。目前,“童裝設計”課程務必要將童裝設計和成人服裝設計區分開來,立足于兒童本體性的設計,這樣設計的童裝才是具有靈魂的。在“童裝設計”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益智類元素理論的重要性,將其引入課程教學中,融入學生的日常童裝設計訓練中,強化設計訓練,關注學生益智類童裝設計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對童裝設計的掌握情況,及時給出合理的修改意見,制定明確的教學訓練內容,有目的地開展訓練與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設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童裝設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