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平 童陶然 趙茜平 胡獻金
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院超聲科,安徽銅陵 244000
乳腺癌是臨床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高達10%,尤其是高齡女性,其發病率占乳腺腫瘤的50%[1],故早期診斷和治療對其病情控制及預后尤為關鍵。Aumeeruddy 等[2]研究顯示,影像學檢查在臨床診斷乳腺腫瘤中十分重要,常用診斷技術主要有鉬靶X 線攝影、超聲和磁共振。鉬靶X 線攝影可清晰顯示乳腺內部結構及微小鈣化灶[3];超聲檢查則具有操作簡便、無創、可多次重復檢查等優勢,能夠對腫塊的部位、大小、形態、邊緣等情況進行細致觀察[4];磁共振成像可高分辨率診斷乳腺腫瘤,可作為確診依據之一[5]。本研究對101 例高齡乳腺腫瘤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3 種影像學手段在評估高齡乳腺癌上的診斷效能。
回顧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20 年9 月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101 例高齡乳腺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61~85 歲,平均(63.93±7.83)歲;病程1 個月~4 年,平均為(8.33±0.95)個月;臨床表現:54 例乳腺觸痛,46 例自覺乳腺腫塊,39 例漿液性溢膿。所有研究對象同時在我院接受全數字化鉬靶X 線攝影、超聲和磁共振成像檢查,經病理學檢查明確其腫瘤性質,其中良性67 例,惡性34 例。
納入標準[6]:①臨床資料完整;②臨床觸及及乳腺腫塊,考慮腫瘤樣疾病;③臨床觸診為陰性,鉬靶攝影陽性;④年齡61~85 歲。排除標準:①不配合本研究;②生存期<3 個月。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全數字化鉬靶X 線攝影:選擇數字化鉬靶乳腺攝影機(購自美國HOLOGIC 器械公司)進行常規頭尾部和內、外斜位掃描。超聲:選擇阿洛卡α6 彩超診斷儀,探頭頻率5~15 MHz,從患者乳頭位置處進行放射狀序貫掃描,記錄并觀察腫塊的大小、位置、形態、邊緣、鈣化和內部回聲、后方衰減等情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腫塊周圍內部血流和取血管最豐富斷面進行取仰檢測,觀察其血流組織指數。磁共振成像:檢查儀器為PHLIPH Achieva1.3.0T 超導聯磁共振掃描儀,4 通道雙側乳腺表面線圈,應用平面回波成像技術進行磁共振掃描。掃描序列包括T1 加權成像序列(T1WI)、T2 加權成像序列(T2WI)和擴散加權成像序列(T2IW)。掃描參數:T1WI:TR 550 ms,TE 8 ms,層厚4 mm,FOV 340 mm×340 mm。擴散加權成像:TR 5000 ms,TE 120 ms,層厚4 mm,FOV 340 mm×340 mm。以上操作的時間控制在10~15 min。
①BI-RADS 診斷標準[7]:根據影像學報告和數據系統(BI-RADS 分類法)將其進行分為BI-RADS 1~5 級。其中BI-RADS 1 級為陰性,BI-RADS 2、3 級為良性,BI-RADS 4、5 級為惡性。②將發現的惡性腫瘤病變分為腫塊性病變、非腫塊性病變及鈣化性病變,比較三種診斷方式在診斷腫塊性病變、非腫塊性病變及鈣化性病變上的檢出率。③以病理學結果為標準,比較不同診斷技術在診斷惡性乳腺腫瘤的靈敏度、特異度、符合率、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
采用MedCalc 15.2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繪制不同診斷方式在診斷惡性乳腺腫瘤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計算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聯合診斷與各單一檢查的AUC 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1 例高齡乳腺腫瘤患者經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惡性腫瘤34 例。全數字化鉬靶X 線攝影、超聲、磁共振成像和聯合診斷檢出的惡性腫瘤分別有28 例、19 例、26 例和33 例。見表1。

表1 不同診斷方式的診斷與病理學結果
不同診斷方式診斷惡性乳腺腫瘤的AUC 大小依次為聯合診斷(0.960)、全數字化鉬靶X 線攝影(0.795)、超聲(0.669)、磁共振成像(0.640)。結果顯示,聯合診斷的AUC 高于各單一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三者聯合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均高于各種單項檢查。見表2。

表2 不同診斷方式在診斷惡性乳腺腫瘤的診斷效能
乳腺癌屬于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逐年遞增,尤其是高齡女性,其發病率高達50%[8]。早期診斷和治療對降低乳腺癌患者病死率及提高生存率至關重要[9-10]。目前,乳腺癌的診斷主要依靠各類影像學檢查結合病理活檢進行。然而,當病灶位置較小或較深時,活檢難以進行,因此在臨床應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11]。
乳腺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X 線攝影、磁共振成像及超聲。X 線攝影為臨床常用的診斷手段,具有區分早期乳腺癌和隱形乳腺癌的獨特作用[12-13]。Hartman等[14]研究顯示,近年來隨著全數字化乳腺癌攝影及計算機輔助檢查系統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乳腺微小病變的診斷能力。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對于較深的病變位置顯現不出來,易造成誤診;具有放射性傷害;敏感性不高,在致密性乳腺中,即便觸及了很明顯的腫塊,X 線攝影有可能呈現的是陰性,準確率不高[15-16]。
超聲檢查優點諸多,如方便、經濟、無輻射性傷害,超聲診斷技術能夠區分囊、實性占位及病灶的血流情況,有利于鑒別腫塊的良惡性[17]。但超聲檢查對鈣化的檢出率較低,對部分隱匿性及不典型乳腺癌的診斷存在難點[18-19]。
磁共振成像作為一種診斷乳腺疾病的方法,其分辨率高,可清晰辨別軟組織,能夠層面成像,同時也無電離輻射[20]。有關研究顯示,磁共振成像不僅能夠提供乳腺腫瘤形態學方面的信息,還可提供瘤體功能方面的信息,敏感性較高,有利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檢查率及診斷符合率[21-22],且對于病變范圍具有明確性,對手術方案的制訂具有重要臨床意義。但其特異性低于其他方法,在良惡性病變之間的表現存在很多重疊,且磁共振成像在鈣化方面檢出率低于全數字化鉬靶X 線攝影[23-24]。由此可見,臨床上的各種檢查技術均有各自的特點,如何運用各類檢查技術,充分發揮其優勢,是目前臨床研究發展的方向[25]。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者聯合在診斷惡性乳腺腫瘤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明顯高于各單項檢查。三種診斷技術各有千秋,不能互相替代,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診斷技術。本研究可見,超聲在高齡乳腺癌患者中,能辨別病灶的囊、實性及無包膜,內部血流特征等,具有絕對的優勢,能發現臨床隱匿性癌灶。磁共振成像的診斷結果接近超聲結果,提示其符合率較高,在診斷高齡乳腺腫瘤疾病也具有一定優勢,但檢查價格較高,不宜作為首選的診斷方法。
綜上所述,全數字化鉬靶X 線攝影、超聲檢查可作為早期篩查高齡乳腺癌的首選影像學手段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對于篩查結果中高度疑似的患者,可結合磁共振成像檢查進一步明確,從而提高其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