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今年7月,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回答了記者提問,本刊摘編如下:
一、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工作的總體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制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構建教育良好生態。
一是源頭治理。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堅持應教盡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在校內“吃飽”“吃好”,減少參加校外培訓需求。二是系統治理。不僅聚焦在作業和校外培訓兩個方面,在加強課后服務、減輕考試壓力、完善質量評價、營造良好生態等方面同樣作出部署,系統推進、全鏈條推進“雙減”工作。三是綜合治理。建立“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統籌,集中組織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統籌學校、社會、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體育人格局。四是依法治理。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的框架內明確各項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二、“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
總體目標分為兩個方面:在校內方面,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
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三、如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科學合理有效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培養習慣,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部將“作業管理”作為“五項管理”的重要內容,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立足于切實發揮好作業的育人功能和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提出了十條具體措施,并對各地落實情況開展了專項督查。在總結以往工作基礎上,此次“雙減”工作提出的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等明確要求,旨在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一是減少作業總量。通過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堅決防止學生書面作業總量過多。二是提高作業質量。通過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三是強化教師職責。通過教師切實履行好作業指導職責,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并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四是減輕家長負擔。布置作業或批改作業屬于學校教育的范疇,所以《意見》要求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給家長增加額外負擔。
四、如何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
一是堅持從嚴審批機構。二是嚴禁資本化運作。三是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四是嚴控學科類培訓機構開班時間。五是學科類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
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國家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
(責任編輯?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