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厚石
“沒有一大批具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的中華兒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也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今天我國的發展進步?!逼胀ㄖ行W教育具有基礎教育性質,在學生的人生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黨史教育作為形塑學生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教育內容,在普通中小學教育階段十分重要,具有深遠意義。
一、中小學開展黨史教育的意義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三觀養成的基礎時期,以下從三觀的角度探討中小學階段開展黨史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所處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在開展黨史教育的背景下,學生通過了解各地革命歷史,為世界觀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礎。革命老區資源豐富,這里的學生通過了解家鄉紅色史事從而以地域紐帶建立對黨的認知。陜甘寧、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故事,山東、廣西以及江西等地發生的黨史片段都可以給予本地學生親切感、歸屬感的世界觀教育。山西、重慶、吉林、湖南、云南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每次到這些省份視察時都會強調對黨史教育資源的挖掘。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學生通過黨史教育可不斷增強對黨、國家、社會主義的認同??v觀一部黨史,是一部植根中國大地的革命歷史,學生通過黨史學習,從家鄉走遍華夏大地,為其成長過程中的世界觀塑造奠定基礎。
(二)人生觀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通過黨史教育中英雄人物事跡的感染,學生會對自己想要的人生建立起初步認知。通過黨史學習,學生會更加崇敬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如毛澤東“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偉大定力;鄧小平“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的開拓創新風范、“不管黃貓黑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務實作風……學生通過對戰爭年代董存瑞、黃繼光、張富清等英雄楷模事跡的了解,進而思考自己應該追求的理想的人生?!俺缟杏⑿鄄艜a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睆睦卒h、焦裕祿、谷文昌到陳紅軍、王書茂、黃文秀,黨史上繁星璀璨的先進模范指引著中小學生人生方向的選擇。當今世界波譎云詭,中小學生唯有向榜樣看齊,樹立積極、正確的三觀,才能最終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價值觀
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從誕生于上海的“紅船精神”,到江西的“蘇區精神”,再到“長征精神”“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黨史中的紅色革命精神正是從革命領袖、英雄楷模、先進模范以及發生于全國各地的紅色史事中凝練升華的,其教育傳承過程是對中小學生價值觀形成過程的最好營養補充。
毛澤東主席曾說:“看齊是原則,有偏差是實際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齊。”全體中小學生一同看齊所產生的磅礴力量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二、當前中小學黨史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開展黨史教育對中小學生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下從實施教育與接受教育的兩個主體視角進行探析。
(一)施教主體視角
教育不僅僅止于狹義的學校教育,廣域視角下的黨史教育施教主體從家庭里的家長到學校里的教師,再到社會上中小學生接觸的其他人員,都可能是黨史教育的施教主體。就大環境來說,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政治風氣更為清新,黨史教育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進行了更為有效的開展。然而,歷史虛無主義與文化虛無主義思想仍有余存,通過國內外網絡等渠道無孔不入地影響著國內社會的整體風氣,并間接地毒害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調查顯示,在一些民族地區的基層干部和中小學教師中,依然有少部分人對黨史不太了解,對黨的領導的認同還有待加強?;鶎痈刹吭诋數厝罕婞h史教育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思想意識通過家長會間接影響到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個別沒有建立堅定黨史認同的中小學教師是無法培養出堅定地認同黨史和黨的領導的中小學生的。由此可見,黨史教育亟須進一步加強。
(二)受教對象視角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中大部分尚未成年,其成長還需要監護人即家長的指導。伴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家長更愿意讓孩子專注于文化知識的學習,課余時間也多是接受音樂、美術、體育等方面的教育。包括黨史教育在內的歷史教育、勞動教育,其價值沒有被充分知悉與重視,其對學生人生具有的重要教育意義并未受到家長的認同。就當下家長的普遍認知水平而言,歷史學或者和歷史相關的教育,特別是富含思想政治教育養分的黨史內容,家長大多未曾像對待其他文化課學科一樣督促、幫助孩子進行學習。在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合作視角下,學校場域的教育與家庭場域的教育存在聯動機制。學校為了應對學生升學需要,將過多資源投入到以文化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構建中,以分數為標準,較少向家長說明黨史教育的重要性與長遠價值。在學校這樣的微觀文化場域下,黨史教育作為不單獨測試且不受家長重視的教育內容,發揮育人價值的機會自然也就降低了。
三、中小學開展黨史教育的路徑
(一)豐富媒介形式以進行全方位影響
傳播學視域下,對比成年人,三觀尚未成型的中小學生對世界的認知路徑更為單一、時間更為滯后,易長時間陷于自己所處的不良“擬態環境”,即傳播媒介中的不良內容或不良傳播媒介塑造的重新結構化后的環境,難以打破。針對中小學生正向的、利于黨史教育的擬態環境建設一直以來從未缺位,包括學校場域下的黨史知識傳授、傳統媒介路徑下的黨史普及、社區場域下的黨史學習宣傳等。然而當今時代背景下,中小學生正受到不同于傳統的新傳播路徑影響,其中包括新興的在線教育、以移動電子產品為終端的動畫短片與網絡游戲等。全方位正向影響的中小學黨史教育是建構中小學生的正向擬態環境的最佳方式。在堅持傳統傳播媒介發揮積極作用的前提下,可以開設有針對性的在線黨史教育平臺,借助新的傳播路徑開設黨史故事自媒體,挖掘黨史內容并制作適配移動終端的動畫連續劇和網絡小游戲,以此通過各類型教育媒介的豐富,實現黨的歷史的全方位影響教育。
(二)構建多場域教學機制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學記》中首段即通過對教育作用的論述探討了如何通過教育的實施傳導于民眾,進而營造社會氛圍的過程。社會的風尚習俗可被教育有效影響,同時,社會風俗也會對教育產生影響。中小學教育的中微觀視角下,如何從整體教育環境的角度出發,著手黨史學習氛圍的營造,我們可從中國古代各地的禮樂教育中汲取經驗。以古徽州為例,古徽州在祠堂里設有義學、義塾,一方面老師以“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教材進行禮樂知識講授,另一方面學生也旁聽和參與大家族在祠堂中進行的禮樂活動,整個過程顯性和隱性教育融合作用,潛移默化地進行影響。當今中小學黨史教育同樣可以參考古時既有經驗,以博物館、烈士故居、烈士陵園、紀念館等為教學場域,通過實地課堂開設、特色課程設計、研學活動開展等,使中小學黨史教育通過整體氛圍的營造產生更好效果。
(三)激發興趣與促進自主性學習
英國思想家約翰·洛克說:“如果想讓孩子學習什么東西,棍棒就更沒有用處了。要培養他們的興趣,并留心培養他們才能和愛好的好機會。要讓他們的學習是處于自愿?!睆闹行W生全人生發展視角看,中小學階段培養其對黨史學習的興趣,能夠使其終身受益。一直以來,少兒版的紅色經典書籍在市場上屢見不鮮且質量上乘,如《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雷鋒的故事》等作品都有各大出版社不斷再版。新的時代背景下,以激發學生黨史學習興趣為導向的新媒體形態黨史文化產品的開發,是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新探索。以斯諾所著《西行漫記》為例,書中記述了毛澤東同志口述的成長故事以及“紅小鬼”們的故事。從小同志們的視角和偉人的成長故事出發,編著新一代紅色經典,制作符合中小學生愛好的動漫產品,設計第一視角的沉浸式黨史小游戲等,是激發學生對黨史學習的興趣、從而“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新途徑。
(責任編輯?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