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化
一、前言
深度學習倡導單元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通過積極的探究實踐,深刻掌握學科核心知識,并運用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活動與體驗”是深度學習的核心特征,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在“活動”中主動參與、體驗感受、建構認知,在“遷移與應用”中將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只有這樣的深度學習,才能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學生自我發展。
通用技術課程的主要特征是設計學習、操作學習。通用技術學科教學,不是知識的機械學習、技能訓練掌握,而是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有社會現實意義的任務情境,讓每個學習者以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為基礎,通過全程主動參與觀察、調查、思考、設計、制作、試驗、交流、反思等過程的深度學習,促進通用技術核心素養的發展。
基于深度學習的通用技術學科教學,可以根據課標和教材的要求,采用基于真實問題情境“大項目”主題研究來開展,激發學生深度參與項目研究,探索學科知識、思想方法,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二、確定項目學習主題
項目學習主題的確定要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來綜合分析、全局考慮。之所以要進行實踐學習“大項目”選題設計,是因為教材中有很多關聯知識從整體上去認知效果會更好。
根據2017版“新課標”編寫的蘇教版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必修課程《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貫徹“大過程”“大概念”“大綜合”的編寫理念。教材編寫是先結合情景案例和技術體驗、技術試驗等“小實踐”活動進行課程理論知識學習,再根據理論知識開展綜合實踐學習,總體上看是“學后做”的處理方式,這在現有課時安排下,很難完成教學任務,更談不上深度學習。可以將教材綜合實踐任務進行二次開發或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新的設計制作“大項目”,該項目涵蓋了完成項目任務包括的技術設計、技術試驗、技術制作等“小實踐”活動,并將學科理論知識融入項目實踐,開展真正的“做中學”,實現項目依托的理論與實踐融合的同時,可在有限的課內實現深度學習。
從《技術與設計1》教材編寫角度,技術設計過程、工藝及其方案實現、技術交流與評價三個單元內容結構是一個整體,不能機械割裂來看,教學實踐中要把工藝及其方法和技術交流與評價融入技術設計過程,要通過相對簡單的實踐項目,體現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表達及制作呈現、方案優化等技術設計全過程要點能力和思想方法。
筆者在該部分教學中設計了“木質插接閱讀支架的設計”“教師辦公桌面木質儲物架設計”實踐學習方案,還對教材學習臺燈的設計案例進行二次開發,設計了“木質可調節學習臺燈設計”,都是為了讓學生切實親歷“制訂設計方案”全過程,實現對課標要求的核心目標構建整體認知,培育通用技術學科五大核心素養。
筆者在《技術與設計2》模塊,進行“結構與設計”單元教學中,結合天津海河上的橋這一地域文化特點,設計了用桐木條設計制作“桁架結構橋梁”的實踐學習項目,并對設計材料的使用量、橋梁的承載能力、抗風能力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并沒有先進行“穩固結構的探析”等結構設計基礎知識的學習,而是把知識的學習融入實踐學習項目中。因為學生在《技術與設計1》模塊項目實踐學習中已經掌握了技術設計應該如何結合設計的基本原則、設計要求等進行設計分析,并體驗了技術設計完整實踐流程,具備了開展專題設計基本素養和遷移能力。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是橋梁結構設計應該考慮的基本因素,學生在進行橋梁設計實踐學習過程中,結合技術試驗探究如何提升橋梁承載能力、抗風能力等要求,可歸納總結出影響結構穩定性和強度的因素。
三、確定項目單元學習目標
要圍繞項目主題,依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模塊和單元教學內容,立足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明確學生在項目研究中應該達到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核心素養目標。確定項目單元學習目標必須進行模塊、單元整合備課。
比如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的核心目標是:以產品設計為依托,強調對技術設計過程的把握。就該模塊中的“設計一般過程”,雖然是圍繞實際技術問題“制訂設計方案”來開展,但學業考查要求重點掌握結合常見工具和材料加工工藝進行模型制作、方案構思及圖樣識別與繪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經驗,初步形成權衡決策、方案優化、技術設計、設計創新等技術思想。其考查的重點并不是“創新設計”核心素養,而是更側重技術設計全局性、過程性籌劃的“工程思維”的形成,為后面進行技術專題設計奠定技術設計全局觀和思想方法基礎。
四、確定項目學習活動
項目學習活動設計是實現深度學習目標的保障。項目實踐深度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做中學”,“做”中“學”什么?是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知,從而建構學科知識、思想、方法等認知,而不是單一通過先學習理論知識,再根據理論知識開展實踐。教材更主要的是工具,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實踐學習活動設計的關鍵是如何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并通過實踐學習,實現課標對該實踐項目所承載的理論知識、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同時還可以有效節約課時。
項目實踐學習的關鍵是教學目標在實踐中的落實,學生的全過程參與體驗,所設計實踐學習活動要求不宜過于開放、追求高大上。在很多實踐項目方案要求中會看到“材料不限”“工具不限”等,這會帶來一個問題:設計的物化過程如何把握?我們設計的實踐活動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雖然要考慮學生的創新設計核心素養培育,但是技術設計不等于創新設計,不能停留在創意層面。如果學生放飛自我,也設計出了很好的方案,但是現有條件不能實現方案的制作,就不能完成技術試驗和方案的優化。
教學活動要考慮整體教學目標的達成。設計本身就是要考慮設計要求,在一定條件下進行方案的設計,可以有效保障方案的物化實施,從而實現全過程實踐體驗,不僅不會影響同學們創造性思維的發揮,而且有助于避免眼高手低的現象,讓學生認識到技術設計的復雜性、實踐性、全局性等特點。
五、確定項目學習評價
通用技術項目實踐學習的過程管理和評價是實踐學習案例落地效果的關鍵,在實踐學習案例設計過程中要統籌設計。通過設計與實踐學習案例配套的工程實踐手冊,一方面可以有效指導和管理小組或個人實踐學習,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過程記錄為技術實踐過程評價提供依據。
綜合實踐項目案例過程管理工程實踐手冊,可圍繞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主要環節來設計,包括發現與明確問題、制訂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樣、制作模型或原型、技術交流與評價、總結報告等幾個部分。可以根據項目實踐需要,在以上各環節工程記錄頁面里增添子環節記錄頁面,如技術試驗、設計方案評價表、制作成果評價表等。
學生在進行項目實踐學習過程中要及時記錄工程實踐筆記,在完成項目后,要回顧個人工程筆記并寫出總結報告,進而找出自己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
通用技術“新課標”和“新教材”進一步強化了學科實踐教學方向,項目實踐學習可以實現通用技術學科深度學習,有效培育通用技術學科五大核心素養。在開展通用技術學科教學中,可以從深度學習特點出發,結合深度學習四個環節進行項目單元設計,選擇有利于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項目情境,制定深度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做好項目實踐教學過程管理,進行項目研究過程和結果評價,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責任編輯?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