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麗明

內容摘要:在思考“怎么讀”和“讀什么”時,不能忽略“為什么讀”。可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處理好,我們往往割裂“怎么讀”“讀什么”,忘記“為什么讀”。本文筆者基于對語文課程目標的思考,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研究和教材編排體系的解讀,論用圈點批注法探究《駱駝祥子》。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 圈點批注法 名著導讀
《駱駝祥子》是一部長篇小說,由現代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所著。當它出現在部編本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中,與“圈點批注法”相遇,成為了“名著導讀”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開始思考這一板塊的由來,在部編本教科書中的位置,以及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教學源點
1.“大量”閱讀是語文實踐的需要?!盁o論學習什么學科,都該預先認清楚為什么要學習它?!薄罢Z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但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部國文教本,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①葉圣陶先生的話使我們漸漸地將目光由課內投向課外,由“選文”延伸至“整本的書”。語文是一片海,學校課堂上的那一池水,很難養出能夠乘風破浪的魚兒。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主要途徑是通過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②要求“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薄疤岢僮鲱},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雹畚倪x式的語文教材遠沒有達到課標的要求,也無法滿足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需求。所謂量變產生質變,“大量”甚至“海量”閱讀是語文實踐的需要。
2.“名著”是語文教學的極佳選擇。時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當我們的目光由課內轉向課外,由“單篇”轉為“整本”,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與挑戰:為什么要去讀、讀什么和怎么讀等問題接踵而至。葉圣陶先生在《略讀指導舉隅》前言中說道:“精讀的時候,教師給學生纖屑不遺的指導,略讀的時候,更給學生提綱挈領的指導,其目的唯在學生習慣養成,能夠自由閱讀。”“略讀既須由教師指導,自宜與精讀一樣,全班學生用統一的教材?!雹苣敲?,由“整本”的海浪中,選出那些歷經歲月淘洗的“經典名著”。“有價值的出名著作”是《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名著”的釋義。⑤名著在不同領域各有其意義,本文專指統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名著導讀”板塊要求學生閱讀的文學名著,《駱駝祥子》就是其中一部。在課內,指導以閱讀這些名著的方法,結合“單篇短章”中習得的閱讀本領,更有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習慣的培養,也就更利于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
3.“名著導讀”板塊的演變概述。“名著導讀”板塊的前世今生,從“名著導讀”在教材中的編排位置就可見一斑:1923年,由葉圣陶擬定的《初中國語課程綱要》將“名著閱讀”納為師生要完成的一項任務,其中,整本的經典名著是在附表中出現的。2001年,初中語文教科書才將“名著導讀”設置為獨立板塊。自2017年秋季,統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將“名著導讀”交叉安排在不同的閱讀單元,編排更加有序、系統、全面。“經驗是一面鏡子;借鑒它,你能清楚地看到往事?!币撞飞脑?,不正是在啟示著我們對“整本的書”的教學經驗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留下了屬于自己的痕跡嗎?
二.坐標定位
1.全局縱覽??v觀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語文課程,對“整本的書”的閱讀教學,就像一張大網,一條條線縱橫交織,線條之間的匯集處也各有側重點。
在義務教育階段,當下使用的教育部審定的通用教材中,前三個學段對“整本的書”的閱讀指導重點體現于12次的“快樂讀書吧”欄目。部編初中語文教科書,“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元,將語文的育人價值和學科屬性融為一體?!雹尥瑫r有序整合原先相對零散分離的閱讀板塊,單篇選文、單元主題、單元選文與“名著導讀”互有聯系,相輔相成,架構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框架?!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設置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重在引導學生建構整本書的閱讀經驗與方法。在選擇性必修和選修階段要運用這些經驗與方法閱讀相關作品,故“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貫穿整個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方法是最佳的伙伴,實踐會幫助我們遇見是更棒的自己。不難發現,“趣味”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舉足輕重;方法的指導與滲透,正是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對“整本的書”的閱讀的經驗的積累,更是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目光聚焦。了解“名著導讀”的源點、經過與流向,我們再將目光聚焦在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的“名著導讀”板塊,整理如下表所示: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名著導讀”推薦的書沁入讀書方法的指導。讀物的多種類型與讀書方法的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共同構成“名著導讀”為板塊的閱讀網絡。
3.教學實踐。前文,筆者通過統編語文教材閱讀網絡,分析統編本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的源點與坐標定位,接下來重點探討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的操作要點。
A.板塊內容的概析。該板塊主要設置名家點評、名著相關背景資料簡介、讀書方法指導、專題探究、精彩選篇和自助閱讀推薦六塊內容。
《駱駝祥子》:圈點與批注,這是該“名著導讀”板塊的主題。
文學史家、教育家王瑤先生對老舍先生評價和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園先生對這部小說的點評,將老舍先生和《駱駝祥子》最突出的價值和最深刻的影響力表達了出來。
名著相關背景資料簡介欄目,使讀者粗知《駱駝祥子》的主要內容、寫作特點以及語言特色。
“讀書方法指導”欄目中,介紹了圈點批注法的作用、歷史淵源、運用時的注意點,及一個批注示例(《駱駝祥子》中的片段)。
在“專題探究”中,提供了給祥子寫小傳、探尋悲劇原因、話說“洋車夫”和品析“京味兒”四個專題,提示學生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題,也可另外選擇專題,分小組進行探究;完成專題探究后,在讀書交流會時呈現學習成果。
此次“精彩選篇”的內容是《駱駝祥子》的開頭部分,也是整個故事開始的地方。老舍先生獨特的語言風格,清晰的行文脈絡,祥子這一主人公的出場等等,都勾起讀者閱讀的興趣。同時,這也是一片訓練讀書方法的園地。
最后,“自主閱讀推薦”欄目,“名著導讀”書目與其形成“一加二”模式?!恶橊勏樽印芳由稀都t巖》和《創業史》,不但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為師生提供更多選擇的空間,還深化了專題研究。
B.打開方式的探討。學生單獨面對教材的情況,置之不理,或是為了完成任務式地翻閱,或是饒有興味地閱讀,亦或是借助圈點批注法深入探究,皆有可能。所以在“名著導讀”板塊兒,我們得完成三個使命:幫助學生走進名著、持續閱讀、走出名著。教材不僅提供了許多材料,還為啟發著我們的教學思路。
第一,左右逢源。首先,“名著導讀”雖然自成板塊,但也不完全孤立于教材之中。部編本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都是關于“小人物”的故事。閱讀興趣的激發、小說的體裁、閱讀的策略等等,在學習該單元的單篇選文時,都與閱讀《駱駝祥子》形成互補互助之勢。其次,雖然這次是重點指導“圈點批注法”,統編本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就學習了用批注的方法閱讀,故“圈點批注法”對學生而言并非一個“陌生人”。七年級上冊安排的兩次“名著導讀”,再加上在完成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活動《少年正是讀書時》和《文學部落》后,此次“名著導讀”板塊的學習并非無源之水,而是可以左右逢源。
第二,找準抓手。當《駱駝祥子》與“圈點批注法”相遇,可能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狀況?!叭c批注法”是一種方法,是為達成目標而服務的??蓪嶋H教學過程中,沒有處理好,方法很容易變成目的。王榮生教授在《語文教學內容重構》提到:“從真實的閱讀狀態中抽調具體的閱讀對象(讀什么),而光關注怎么讀,很容易導致閱讀方法、閱讀技法的抽象化,導致讀什么和怎么讀兩者的割裂?!雹咚哉覝首ナ?,牽住牛鼻子尤為關鍵。
筆者認為,當學生愿意走進《駱駝祥子》后,以怎樣的姿態開啟閱讀關系到閱讀的質量,影響著輸入轉為輸出時的流暢程度。當然筆者不否定“游覽風景”式的,帶著浪漫氣息的閱讀體驗。若是能在完全憑借自己,先閱讀《駱駝祥子》;再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圈點與批注完全圍繞這個專題進行;接著回讀并整理自己的圈點與批注,讀書報告的撰寫是否更輕松呢?對比一下,還會驚喜的發現,教材對閱讀指導的非凡意義。同時,也讓指“讀書方法指導”中提到的“經典作品需要反復閱讀,每次圈點批注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落地。驀然回首,原來我們看到的那些滿當當的圈點與批注,不但洋溢著讀者的駐目、隨時與遐想;更是讀者一次次帶著不同的目標出發的航行軌跡。
此次“名著導讀”板塊——《駱駝祥子》:圈點與批注。用“圈點批注法”探究《駱駝祥子》,我們不僅要走進《駱駝祥子》,學習“圈點批注法”,在專題探究和拓展閱讀中實踐,及至今后的語文學習,時時問自己:為什么讀?明確了目標,就像前行路上,亮著一盞燈。向著明亮那方,前行,終會得其所。
注 釋
①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2-3.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3.
④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4-16.
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955.
⑥朱于國.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建構[J].語文學習,2017:11.
⑦王榮生,等.語文教學內容重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19.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