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依托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河南片區(三門峽市)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以有色金屬加工、機械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重點,深化重點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打造創新、開放、產業承接、投融資服務、人才“五大產業服務平臺”,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0年,示范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50.7億元,較上年增長3.1%,高于全省1.8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分別增長9.1%和10%;特色優勢產業加速集聚,產業配套能力持續提升。
承接優勢產業 培育主導產業集群
示范區立足本地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特色,明確產業承接和發展方向,繪制主導產業招商圖譜,重點圍繞新材料、現代黃金、精細化工等主導產業,實施工業產業鏈提質工程,承接了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能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產品附加值高的項目。開展主導產業鏈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引進寶武鋁業、國投金城冶金等一批重點項目,初步形成了“黃金礦山采選—冶煉—精煉—黃金珠寶”“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精深加工”“原煤采掘—煤炭產品—基本化工原料—精細化工產品”三大全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華鑫銅箔、寶鑫電子、金源朝輝等企業生產的鋰電池用銅箔占領國內市場份額超40%,叫響“中國銅箔谷”品牌,走出了一條集群優勢明顯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完善政策體系 創新產業承接機制
示范區出臺《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的若干意見》等政策及配套實施辦法,持續加大對創新驅動、人才引進等方面扶持力度,支持轉移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此外,示范區出臺《招商引資與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大力實施精準承接產業轉移,持續提升產業承接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創新產業鏈招商、央企招商、股權招商等機制,積極探索線上招商,2020年通過線上豫商大會簽約項目達52個。2018年以來,示范區共簽約承接項目380個,總投資2606.5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重點項目77個,總投資1605億元。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寶武鋁業、中金集團、中國電建、航天科工等重點企業投資項目相繼落地,東方希望光伏組件、猛獅科技高端鋰離子電池、凌志一體化污水處理裝備等重點項目簽約落地。
加強載體建設 提高產業承接能力
示范區重點產業園區以“三提”(畝均產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綠色發展提升)、“兩改”(智能化改造、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產業支撐體系,提升產業承接能力。建設量儀產業技術研究院、精密機械加工中心、金屬材料表面處理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引進河南省西交輕質合金新材料研究院等7家研發機構,加快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雙創孵化載體,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運行,持續提升產業配套服務水平。創新產業園區體制機制和運營模式,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推動園區聚焦承接主導產業。探索發展“飛地”經濟,陜州區與常州市、澠池縣與洛陽市合作建立項目布局協調、園區政策共享、園區利益共享機制,共建澗西澠池先進制造業產業園,推動生物醫藥、高分子材料等產業向示范區有序轉移。
強化要素保障 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疫情期間,示范區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加強用能、資金等生產要素保障,支持企業健康平穩發展。加強能源企業監測,積極協調電力部門保障企業用電需求,確保企業正常運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好疫情防控重點企業貸款和利息補貼工作,積極開展金融“暖春行動”,協助27家企業申請貸款2.7億元。嚴格落實各級政府關于專項資金支持、稅收優惠、貸款貼息、電價優惠等政策措施,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示范區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推行“最多跑一次”“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等改革,制定涵蓋企業開辦、工程技術項目審批、政務審批等方面的企業服務包。2020年以來,示范區系統梳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不斷優化辦理流程、壓減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長,市本級實現秒批和即辦事項504項,118個事項實現一張身份證全市通辦,政務服務效率大幅提升。
下一步,示范區將加快推進開放平臺建設,不斷積聚人才等資源要素,持續提升示范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打造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高地。一是提升創新平臺引領水平。加大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打造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二是推進開放平臺高水平建設。推進聯通內外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造多功能、全方位、高承載力的開放平臺。三是推動產業承接平臺優化升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力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圍繞“百園增效”,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強化產業配套能力,推進園區提質增效。四是加強人才平臺品牌化建設。優化“1+8”人才政策體系,打造運轉高效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精準引進高端人才(團隊)項目。深化院地院企合作,實施柔性引才,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