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浙江現代文學的文學地理學話語

2021-09-28 13:31:14傅祖棟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寧波315100
名作欣賞 2021年17期

⊙傅祖棟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作家都是“地之子”,他們“往往自覺其有承繼自‘土地’的精神血脈”。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是作家的生命依托,更是他們文學創作的原發基因。自然地理環境為他們提供了生產生活資料和審美觀照對象,而人文地理環境則通過民風民俗、文化精神等中介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審美取向,進而影響他們的創作風格。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文學和地理之間是一種雙向互動關系。地理環境是作家的重要創作源泉,它影響著文學作品的內容和意境;文學作品的內容和意境則反映了一定的地理環境,也浸染著地域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就像邁克·克朗所說:“文學作品不能被視為地理景觀的簡單描述,許多時候是文學作品幫助塑造了這些景觀。”浙江特有的氣候、地貌、民俗和鄉土景觀,構成了浙江現代文學中的風景畫、風俗畫和風情畫。透過浙江現代文學,我們可以看到一幅幅獨具浙江特色的地域圖景。

一、氣候與浙江現代文學

早在18 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就曾將氣候視為民族文化心理的決定性因素,并且認為“氣候的影響是一切影響中最強有力的影響”。浙江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同期,氣候資源配置多樣 。冬季季風來自西北大陸,寒冷而干燥,夏季季風則來自東南海洋,溫熱而潤濕 。潮濕的氣候使得大量與“雨(水)”有關的意象進入了浙江現代文學的地理空間中,甚至影響著作品敘事的進程。無論是春天的野菜、夏天的梅雨,還是秋天的丹桂、冬天的冬霖,都少不了雨(水)的滋潤。

浙江的春季雨量充沛,野菜生長旺盛,一時成了鄉民們飯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周作人在散文《故鄉的野菜》中結合植物學知識和穿插其間的民謠、童謠,介紹了紹興人春天常吃的三種野菜——薺菜、黃花麥果、紫云英。寫薺菜,作者融合鄉土情趣和植物學知識,既寫了婦女小兒“蹲在地上搜尋”時的場景,又寫了孩子們所唱的民謠,還寫了《西湖游覽志》《清嘉錄》上有關薺菜的傳說。寫黃花麥果,作者在運用植物學知識加以說明以后,重點介紹了它的特有作用:清明掃墓時可以做供品。寫紫云英,作者不僅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了其顏色和形態之美,而且介紹了它的作用:白色的花可以治痢疾,花球常被孩子們用來做花環,而且它還可以用來判斷是否是清明掃墓時的上墳船。陸蠡也在散文《麥場》中寫到了臺州鄉間春天特有的薺菜、菁(一種野菜,嫩時可用于做糕點)、蝦蟆衣(即車前)三種野菜。

浙江的黃梅季節雨多且空氣潮濕。春夏之交,因冷、暖氣流交匯而形成的梅雨季節,給浙江的青山綠水披上了一層朦朧面紗,描寫這一季節的作品也往往充盈著一種感時傷懷的愁緒。戴望舒的詩歌《雨巷》就以雨天為背景:蒙蒙雨天,獨自撐著油紙傘的“我”,徜徉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渴望邂逅一位“結著愁怨的姑娘”。擦肩而過之后大家又各自前行,“丁香一樣”的姑娘終于穿過頹圮的籬墻消失在了雨巷中。詩歌借“雨巷”這個江南小鎮特有的環境,營造出了一種煙雨江南風情。這種雨季氛圍是極容易引發人的愁緒的,把綿綿陰雨天作為敘事背景,正是詩人憂郁、壓抑乃至悲觀心理的折射。浙西的杭城是這樣,浙東的金華也如此。艾青的詩歌《獻給鄉村的詩》中,江南水鄉用青石砌就的石井也充滿了潮濕的韻味——周圍長滿了“暗綠而濡濕的青苔”。無論是“頹圮的籬墻”還是“暗綠而濡濕的青苔”,都體現著時間的流逝和空氣的濕潤。而多次出現在茅盾小說中的“雨”則體現了主人公當時的心緒。當林老板身處逆境時,“天又索索地下起凍雨來了。一條街上冷清清地簡直沒有人行”。顯然,作為文化符號的“雨”帶給主人公的是凄涼和無助。

浙江的秋天空氣清新,丹桂飄香。郁達夫的小說《遲桂花》中,月光下的翁家山給人以一種空山秋夜的沉默感:透過樹枝間隙的月光,就像是“千條萬條的銀線”,秋蟲的鳴叫聲此起彼伏,使人誤以為下急雨了。日落之后的山頂上,起了一層“白茫茫的透明霧障”。而翁家山的秋晨則是另一番景象:太陽慢慢升起來了,躍過了屋檐、樹梢和山頂。草上的露水雖然未干,但清涼觸鼻的草氣融合了桂花香味,使人聞了就算是“宿夢也能搖醒”。在散文《杭州的八月》中,作者寫了杭州八月的桂花栗子和之所以稱八月為“桂月”的原因,同時還結合傳說和《論衡》中的記載饒有風趣地介紹了錢江潮的歷史。

暖冬下的浙江,依然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郁達夫的散文《江南的冬景》描繪了一幅杭州暖冬圖: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雖然掉了紅葉,但枝頭上卻長著雪白的桕子,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梅花。草色雖然成了赭色,但根邊還帶著一絲綠意……這里港汊縱橫,湖沼眾多,又瀕臨大海,因此空氣中充盈著很多水分,即使到了冬天也會下微雨,這種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

二、地貌與浙江現代文學

浙江地形具有“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結構特征。大體而言,浙東多山,浙西多水,青山秀麗幽美、水域縱橫柔媚共同構成了浙江獨特的山水自然。多山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得浙東現代文學的風格偏“剛性”,多水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得浙西現代文學的風格偏“柔性”。崇山峻嶺賦予了浙東地域的蠻荒、冷雋之感,同時也在浙東現代作家的文化性格中注入了剛強、孤寂等因子,反映到作品中就有了粗獷剛烈、沉郁憂憤、孤寂凄美的風貌;水網蠶桑賦予了浙西地域富庶、明快之感,同時也在浙西現代作家的文化性格中注入了優柔、活躍等因子,反映到作品中就有了細膩婉約、清新婉麗、柔和明快的風貌。浙東文化的剛強和浙西文化的婉約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分別融進浙江現代文學中,從而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自然風光圖和人生百態圖。

浙東相對閉塞的地理位置鑄成了鄉民原始、封閉的文化心態,也讓浙東現代文學作品中滲透著“土性”。許欽文在小說《石宕》中展現了浙東鄉民世代沿襲的艱辛而又危險的采石生活。一次由于石層的斷裂,七個石匠都被埋進了石塊中。盡管來自石塊中的呼救聲不絕于耳,盡管外面的婦孺們哭得呼天搶地,但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石工活活餓死。羅大岡的散文《老石匠的墓碑》中也塑造了一位“性格也磨煉得跟石頭一樣冷靜、堅硬”的老石匠,他不愛說話,什么情況下都不會激動。在生存困境中,人們沒有辦法改變凄慘的現實,心也只能變得跟山(石)一樣冷硬。

“浙江的水是非常貼身、多情的,重視滲透,逶迤在山間,并沖積出一些田地,山、水、田相依,條條溪澗匯成谷口、平原”。雖只一江之隔,但“水性”的藝術思維更明顯地運用在浙西現代文學中。朱自清在詩歌《滬杭道中》描繪了一幅浙西水鄉的鄉野圖。雨中的田園里,“青的新出的秧針”“黃的割下的麥子”“深黑色待種的水田”織成了一張彩色的花氈。一個村莊如果有了小溪的環繞,那就擁有了靈動之氣。你看,這里有緩緩流著的小河,河上搭著窄窄的板橋,河里橫著幾只小船,岸邊走著幾個撐傘的人,田里還有一個披蓑戴笠的農夫,身后跟著一頭正在悠然自得犁地的水牛,遠處的村莊則被籠罩在了煙霧之中。讀著這樣的詩,我們就好像在欣賞一幅田野風光圖。之前,鄉村的人事就是這般和諧,鄉民們也并未遭受經濟壓迫和生存之憂。但是隨著新的生產工具的出現,寧靜如水的鄉土景觀中頓時被“加塞”進了現代景觀:“一條柴油引擎的小輪船很威嚴地從那繭廠后駛出來,拖著三條大船,迎面向老通寶來了……一條鄉下‘赤膊船’趕快攏岸,船上人揪住了泥岸上的樹根,船和人都好像在那里打秋千。”茅盾通過對一條柴油輪船闖入水鄉生活的描寫,揭示了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的強有力沖擊。

三、民俗與浙江現代文學

民俗滋生養育了成長于這片土地上的作家,“只要翻一下藝術史上各個重要時期的時代,就可看到某種藝術是和某些時代精神與風俗情況同時出現,同時消滅的”。從小深受地方民俗熏染的浙江現代作家,大多具有濃厚的民俗意識,他們不約而同地在作品中滲透進了兒時所體驗過的信仰、婚姻、歲時節令等民俗。所不同的是,浙東現代作家更多的是從鄉土批判的視角來寫民俗,而浙西現代作家更多的是從鄉土眷顧的視角來寫民俗。

人們對詭異的、未知的神秘事物總是會產生畏懼心理,尤其是在痛苦無助而又看不到希望時,鄉民們往往借助迷信的力量以求“解除”痛苦。魯迅的小說《祝福》以憂憤之筆敘寫了魯鎮的“祝福”習俗。祥林嫂因為前后嫁了兩任丈夫并都先后死去,于是成了魯四老爺眼中的“不潔之人”。即便她在土谷祠捐了門檻,魯四老爺還是不允許她參加年終的“祝福”活動——這個被鄉民們視為一年之中最為隆重,同時也是祈求神明賜福消災的重要時刻。“迷信和虛偽的禮節”也是許欽文幼時的“過年恨”。他在散文《過年恨》中列舉了很多過年時的“遺恨”,如不能說“殺”“死”等字,而要說好聽的話,“藕”要叫“偶偶湊湊”,“熟”要說“有富”,“死了”要說“老了”。因為大哥早夭,家人怕他也養不大,就給他結了一份干親,過年時還要去“拜干娘的歲”。王魯彥的小說《岔路》寫環溪村和玉湖村的鄉民虔誠地抬出關爺像出巡來避鼠疫,不想卻引發了械斗。鄉民們相信,他們在忙忙碌碌準備關爺像出巡的同時,就已經得到關爺的保佑了。與浙東現代作家通過描寫信仰習俗來揭露鄉村落后一面不同的是,來自浙西的茅盾筆下更多地展現了民風淳樸的一面。“蠶忙”時節,《春蠶》中的老通寶把涂上泥的大蒜頭放在蠶房的墻腳邊來占卜一年的收成,四大娘通過觀察燒飯時熱氣的猛烈程度來占卜蠶花的好壞。“窩種”開始后,鄉民們便不再往來,生怕沖撞了蠶神。在“收蠶”的日子里,老通寶一家更是進行了一場隆重的、千百年相傳的儀式。同村的荷花家因為“出火”少而成了全村婦女的“戒嚴”對象,老通寶也嚴禁小兒子多多頭跟她講話,也不許小小寶跑去她家。散文《香市》則介紹了桐鄉烏鎮清明過后的“香市”習俗,鄉民們“借佛游春”,紛紛在“蠶忙”的前夜祈神賜福,同時也預酬蠶節的辛勞。“香市”也是兒童們的狂歡節,眾多吃的和玩的強烈地吸引著茅盾和他的童年伙伴們。

婚俗是婚姻的外在表現形式,深受社會思想觀念的影響。因此,浙江現代作家筆下那些講究“禮數”的婚俗總是蒙著一層溫情脈脈的禮文化面紗。王魯彥的小說《菊英的出嫁》描寫了浙東農村的“冥婚”陋俗。菊英雖然早已不在人世,但菊英的娘還是四下打聽為她找婆家。陰間的女兒也需要結婚,這是菊英的娘信以為真的。這一迷信的背后,寄托著多么深沉的母愛。柔石的小說《為奴隸的母親》描寫了浙東農村的“典妻”陋俗,不僅以辛酸的筆墨介紹了“典妻”的原因,而且描繪了被典婦女的典期生活以及典期結束后所面臨的兩難境地。陸蠡的散文《水碓》中描寫了童養媳的悲慘遭遇:“她”在十五歲的時候就成了童養媳,在夫家承受著百般的虐待,承擔著辛苦的農活,冬夜還要獨自去守水碓,最后在一個除夕夜被石杵卷進臼里,和糕餅粉一起被搗成了肉醬,做成了餅被出賣。

歲時節令習俗體現了人們對五谷豐登、人畜兩旺、歲歲平安的美好祝愿。艾青在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描寫了浙東農村過年要吃冬米糖、灶邊要貼關云長等習俗,體現出詩人對故鄉日常生活的強烈親和感。豐子愷的散文《過年》中講到了很多過年習俗,如十二月十五日家里染坊店要給染匠司務辦送行酒;廿三日晚上要送灶,之后要打年糕;廿七夜是小年,白天忙著燒祭品,晚上則要供奉。當然,還有深受小孩子喜歡的毛糙紙揩洼(即屁股)、放“潑留”、吃串習俗。茅盾的小說《林家鋪子》中,林先生的生意雖然日復一日地敗落,但在正月初四晚上還是勉強籌措了三元錢,辦了一桌酒請店員吃“五路酒”,商量第二天開市的辦法。

四、鄉土景觀與浙江現代文學

杭州、西湖、錢塘江、富春江、白馬湖、烏篷船、石橋、竹林、雨巷……不難發現,秀麗山水和縱橫港汊構成了浙江獨特的自然景觀,同時也賦予了浙江現代作家獨特的情感體驗。不少浙江現代文學作品都以浙江某一山名、地名、河流湖泊名來命名,這些名字本身就具有地理空間的意義。正如有論者所指出的:“他們由對故鄉地理空間的外在感知逐漸形成自己對地方感、地方特性的價值理解,最終內化為一種較為穩定的地理價值取向和地方情結的人格特征,并以地理敘事的方式融進其小說寫作。”

杭州歷來是浙江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也是浙江現代文學的典型背景。郁達夫、豐子愷、俞平伯、曹聚仁、羅大岡等都寫過有關杭州的詩文。郁達夫在不少小說中細致地描寫了杭州的山水風光和風俗民情。《遲桂花》中,郁達夫借老郁從杭州城站去翁則生家的途中,介紹了四眼井、滿覺隴、水樂洞、煙霞洞等杭州景觀。《清冷的午后》描寫了拱宸橋、清河坊等杭州舊時的街景,杭州市民的生活,以及錢王祠、湖濱的冬日雪景等。散文集《屐痕處處》《達夫游記》中的文章大多描寫杭州的景物。如《杭州》寫了杭州的由來、杭州人的性格、杭州的習俗,以及春、夏、秋、冬四時不同的山水美景,《花塢》從不同角度寫出了花塢的清幽和恬靜,《西溪的晴雨》記敘了兩次游覽西溪時看到的美景和搖船女,《城里的吳山》繪制了一幅景色秀麗的吳山美景圖。俞平伯的很多散文都在回憶杭州的蹤跡,并且“一而再,再而三,而四五,而七八,絮絮叨叨”地講述杭州的往事。豐子愷的不少散文名篇如《半篇莫干山游記》《山中避雨》《西湖船》《桐廬負喧》《湖畔夜飲》等,也都取的是杭州景,說的是杭州事,抒的是杭州情。許欽文在散文《重游玉皇山小記》中歷數了西湖邊的寺院和道觀,然后登上玉皇山頂,為讀者摹畫了一幅“足以爽神悅目”的杭州美景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古往今來,多少人曾為這天下無雙的西湖美景所傾倒,郁達夫也不例外,他的詩文里很多都蕩漾著西湖山水的靈氣。《遲桂花》的敘事地點在西湖西側的翁家山,《飄兒和尚》的背景是西湖邊的寺院,《楊梅燒酒》中出現了對民國時期杭州西湖的直白記敘。俞平伯的散文集《西湖漫拾》收《西湖的雪景》《重陽節游靈隱》等十五篇,是描寫西湖之美的絕妙作品。散文《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寫的是作者夜游西湖的情景:“湖心悄且冷;四岸浮動著的歌聲人語,燈火的微茫,合攏來卻暈成一個繁熱的光圈兒圍裹著它。”寥寥數語寫出了西湖倦眼朦朧中的景致。《湖樓小擷》寫到了西湖的春晨,輕陰和緋紅桃這一“湖上春來時的雙美”,以及西泠橋上賣甘蔗的小女孩,等等。曹聚仁對西湖情意深切,散文集《湖上》介紹了西湖的人文歷史和自然風光,其中的《湖上雜憶》《孤山一角》《西湖雜話》《杭州一角》《西泠印社》等對西湖景點的來龍去脈進行了細致考證。許欽文的散文《人民的西湖》圍繞“歷史的經線和藝術的緯線”兩方面描寫了西湖之美。作者先引用白居易描寫西湖的詩歌和蘇堤、三潭印月的由來,介紹了西湖的歷史。緊接著,描寫了杭州解放十年來西湖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細數了西泠橋畔和孤山白堤一帶眾多的文物古跡。羅大岡也鐘愛溫婉秀麗、端寧嫵媚的西湖風光,視西湖為“母親”,視自己為“西湖之子”,并在散文《西湖之子》中以細膩的筆觸回憶了童年時期到西湖邊捕活蝦和生吞活蝦時的生動場景。雨水充足的西湖,同樣給汪靜之、應修人、潘漠華等“湖畔詩人”,以及劉大白、戴望舒、艾青等帶來了無限的創作靈感,從而留下了很多表現西湖詩意美的詩作。

地處紹興上虞的白馬湖,三面環山,環境優雅。20 世紀20 年代初,一大批文人雅士應邀來湖畔的春暉中學執教或講學,留下了不少描寫白馬湖的文章,并且形成了白馬湖散文作家群。朱自清的《白馬湖》、豐子愷的《山水間的生活》、夏丏尊的《白馬湖之冬》、俞平伯的《憶白馬湖寧波舊游》……表面寫的雖是白馬湖的山水,實際卻是對自然人性的呼喚。且看朱自清筆下的白馬湖:“湖在山的趾邊,山在湖的唇邊;他倆這樣親密,湖將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綠的,那軟軟的綠呀,綠的是一片,綠的卻不安于一片;它無端地皺起來了。如絮的微痕,界處無數片的綠;閃閃閃閃的,像好看的眼睛。”從中可見作家對白馬湖的深深摯愛。在朱自清看來,白馬湖一天之中最美的時候是黃昏,而一年之中最美的時候則是春日和夏夜:“白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在春天,不論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馬湖都好。……夏夜也有好處,有月時可以在湖里劃小船,四面滿是青靄。船上望別的村莊,像是蜃樓海市,浮在水上,迷離惝恍的;有時聽見人聲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沒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螢火。”這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朱自清眼里,一年四季的白馬湖“都好”。

有山就會有竹,竹林是浙江現代文學中的一個重要意象。陸蠡的一篇散文直接以《竹刀》為題,借助山民的壯烈行為昭示了自己的胸懷。木行老板欺行霸市,禁止鄉民載著木材的木筏上岸。這時,一位山民一聲不響地用竹片削好了一把小刀,跑上岸去刺進了木行老板的肚子。官廳檢驗兇器的時候曾一度懷疑這把竹刀的威力,為了打消他們的“顧慮”,山民不由分說拿出竹刀用力刺進手臂兩寸深,差點穿透了手臂。幾年后,作者面對強敵剛正不屈、殺身成仁,以維護自己和祖國的尊嚴,正是山民的剛毅之風在他身上的展現。本著對竹林的喜愛,羅大岡自稱是“竹林的兒子”,“竹林是我靈魂的搖籃”。在他看來,竹子不僅具有“務實”的精神,而且還有“英武”的一面。作者的故鄉長塘鎮有一種粗大的竹子叫“毛竹”,既可以用作建筑材料、農具和器皿,還可以制作兵器。(《山明水秀憶童年》)即便是這里的“竹林大盜”,他們也從來不搶劫金銀財寶,從來不糟蹋婦女,只會打開地主或官府的糧庫門,把糧食分給窮苦百姓,自己只拿剩下的部分(《竹林大盜》)。

有水,自然少不了船。浙江水網發達,河道密布,“船”意象在浙江現代文學中多有體現。周作人在散文《烏篷船》中先介紹了烏篷船的種類和構造特點,然后著重敘說了坐烏篷船沿途可見的水鄉風景:“隨處可見的山,岸旁的烏桕,河邊的紅蓼和白蘋,漁舍,各式各樣的橋”,“夜間睡在艙中,聽水聲櫓聲,來往船只的招呼聲,以及鄉間的犬吠雞鳴”,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溢于言表。出生于紹興的羅大岡寫了一篇同名散文《烏篷船》,先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縱橫交錯的河道港汊穿插于稻田、竹林和碧綠的村落之間”的水鄉翠碧圖,接著,不僅介紹了烏篷船船篷、船頭、船艙的顏色,又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上墳船里看嬌嬌”的場景和深秋時節烏篷船作為社戲舞臺裝飾的妙用。在作者看來,正因為有了烏篷船,水鄉才增添了動人的景致。讀著許欽文的散文《鑒湖風景如畫》,湖光山色、田園風光頓時撲面而來。作者坐著踏槳船出游,欣賞著銀波鱗鱗的水、青青的山交織成的湖光山色。在這青山綠水之間,金黃黃的早稻穗和碧油油的晚稻苗間隔在田間,河岸和田塍上排列著楊柳樹和桕樹。不遠處的菱蕩里還有一個漁翁在垂釣鱸魚。魁星閣、三眼橋、柏樹、松樹、樓房、平屋、出畈船、路亭,等等,分開來看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可是配置在稽山鏡水之間,這就千變萬化,形成了許多醒目的景象”。

五、結語

錢塘江是浙東浙西文化的感覺區,也是浙東浙西文化景觀的分別區。僅一江之隔的浙東和浙西,文學風格上大體存在“剛”“柔”之別。浙東現代文學中特別充沛的陽剛之氣,得益于該地域逼仄的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們的長期熏染;而浙西現代文學中特別充沛的陰柔之氣,得益于該地域舒緩的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們的長期熏染。浙江現代文學中的陽剛之氣呈現出自東向西的梯度變化:浙東為最,浙西最弱。以魯迅為代表的浙東現代文學,其特色是現實的、理性的、犀利的;而以茅盾為代表的浙西現代文學,其特色是浪漫的、感性的、敦厚的。浙東地域封閉型的地貌培養了浙東現代作家激切、率真的性情和冷雋凝重的藝術才情,因而作品中充溢著粗獷憂憤的陽剛之氣;而浙西開放型的地貌培養了浙西現代作家婉麗、清新的性情和清明俊朗的藝術才情,因而作品中充溢著細膩婉麗的陰柔之美。地理之于文學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①趙園:《地之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頁。

② 〔英〕邁克·克朗:《文化地理學》,楊淑華、宋慧敏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頁。

③〔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張雁深譯,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372頁。

④ 參見葉瑋:《浙江地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42頁。

⑤ 參見陳正祥:《浙江之氣候》,《地理學報》1943年第12卷第1號,第85頁。

⑥ 茅盾:《茅盾選集·林家鋪子》,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頁。

⑦ 丁俊清、楊新平:《浙江民居》,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頁。

⑧ 茅盾:《茅盾選集·春蠶》,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頁。

⑨ 〔法〕丹納:《藝術哲學》,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7頁。

⑩ 徐漢暉:《中國現代文學的地理維度探究》,《社會科學動態》2018年第12期,第109頁。

? 俞平伯:《俞平伯散文選集·〈燕知草〉自序》,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161頁。

? 俞平伯:《俞平伯散文選集·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頁。

? 朱自清:《朱自清作品新編·春暉的一月》,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58-59頁。

? 朱自清:《朱自清作品新編·白馬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頁。

? 周作人:《周作人散文選集·烏篷船》,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174頁。

? 羅大岡:《羅大岡散文選集·烏篷船》,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36頁。

? 許欽文:《許欽文散文選集·鑒湖風景如畫》,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4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亚洲三级色| 四虎综合网|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不卡视频国产|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午夜a级毛片|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一区|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玖玖视频|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在线精品自拍|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91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一区| 日韩天堂网| 毛片在线区| 亚洲美女一区|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h视频在线播放| 啪啪啪亚洲无码|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福利一区三区|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日韩激情成人|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毛片| 成人第一页| 国产激情第一页|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自拍|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日本a∨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黑人在线| 国产精品女主播| 无套av在线|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色悠久久久|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