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高永奇
(1.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2.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教育研究學院 雪蘭莪 43300)
“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術語[1],被看作是關于中華國學文明以及中國思想的關鍵詞,是中國獨有的思想和智慧。天人相通的觀念,發源于孟子,大成于宋代道學[2]。《莊子·秋水》中提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筆者認為天人合一就是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適時而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應四時,秋收冬藏,有規律地生活、學習和工作。
五行學說把天下萬物歸類為金、木、水、火、土5種屬性,為天人之學奠定堅實的自然哲學根基[3],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的辯證思維,最早在《尚書·洪范》中提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在陰陽五行中,古代先賢們在日積月累的研究中總結出五行與四季(五時令)相對應[4]。春季:萬物復蘇,天地之間有著強大的生機,故其五行屬木,春季木旺。夏季:天干地燥,氣溫升高,五行屬火,夏季火旺。長夏:穩居中央,五行屬性為土,長夏土旺。秋季:金秋十月,累累碩果,秋季屬金,秋季金旺。冬季:寒冷蕭殺之氣重,五行屬水,冬季水旺(見表1)。

表1 五行與武術模塊及其他項目的對應關系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人們都是以十二地支作為記時法,一個地支代表兩個小時,用十二地支來將一天中的二十四個小時表示出來。時間具體表示為:子時即23∶00-01∶00;丑時即01:00-03∶00;寅時即03∶00-5∶00;卯時即05∶00-07∶00;辰時即07∶00-09∶00;巳時即05∶00-07∶00;午時即11∶00-13∶00;未時即13∶00-15∶00;申時即15∶00-17∶00;酉時即17∶00-19∶00;戌時即19∶00-20∶00;亥時即21∶00-23∶00。地支分五行:寅卯同屬于木;巳午同屬于火;申酉同屬于金;子亥同屬于水;辰戍丑未同屬于土。因此,21∶00-01∶00五行屬水,此時間段中水旺;01∶00-5∶00、07∶00-09∶00、13∶00-15∶00、19∶00-21∶00五行屬土,此時間段中土旺;3∶00-07∶00五行屬木,此時間段中木旺;09∶00-13∶00五行屬火,此時間段中火旺;15∶00-19∶00五行屬金,此時間段中金旺(見表1)。
在傳統武術的練習中可以發現,傳統武術中門派眾多,但萬變不離其宗[5]。傳統武術主要還是以身法、力量、功夫、柔韌、速度5個方面為基礎來進行習練的。傳統武術中的這5個方面和五行學說中的“五行”也是有對應關系的,將傳統武術中的練習分為五個模塊分別是:身法、力量、功架、柔韌、速度。“身法”屬“金”對應秋季;“力量”屬“水”和冬季相對應;“功架”屬“土”對應長夏;“柔韌”屬“火”對應夏季;“速度”屬“木”對應春季(見表1)。
在傳統五行理念中,金主西方,木主東方,水主北方,火主南方,土主中央[6]。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在傳統武術中就有“南拳北腿東槍西棍”的說法。用五行學說來定位分析各地域的武術習練的特點,可以從中得出以下結論。
方位“正西”“西南”陰陽五行屬“金”。“金”在傳統武術習練模塊中主的是“身法”,金旺則身法最為出神。從中華地域分布來看,四川、青海、重慶等地區屬于正西和西南,這些地區武術的特點是習練者身體結實、身法靈活。這些地域的文化和大西北是有很大區別的,習練者生活比較細膩,靈活的身法和聰慧的頭腦使其在傳統武術習練中得心應手。
方位“正東”“東北”五行屬“木”。“木”在傳統武術習練模塊中主的是“速度”,木旺則速度快。從中華地域分布來看,山東、江蘇、安徽長江以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區屬于正東和東北。東北三省的武術以快速、散打、搏擊為優。東北習練者的特點是速度快,其出拳、起腿速度以及技擊都是以快為強。在武術器械中以“槍”最為順手。
方位“正北”“西北”五行屬“水”。“水”在傳統武術習練模塊中主的是“力量”,水旺則力量好。從地域分布也可以看出,山西、內蒙古中部、寧夏、陜西、甘肅等地區屬于正北和西北,而這些省份的習練者的特點是粗狂豪爽、力量雄厚。在武術器械練習中以“棍”為主。
方位“中”五行屬土。“土”在傳統武術習練模塊中主的是“功架”。此地域分布兼河南、湖北、陜西、山西所屬中原之地。嵩山少林寺為該區域的代表,武術功架非常好。
方位“正南”“東南”五行屬火。“火”在傳統武術習練模塊中主的是“柔韌”。從地域分布中可以看出,廣東、湖南、海南、廣西東部等地區屬于正南和東南。這些地區基本位于我國南方近海,工業比較發達,氣溫比較高。在這些地域的習練者“柔韌”是練習最快的,因此,在拳法、腿法的訓練上更為事半功倍。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一句激勵習武者的諺語,但在天人統一的五行學說觀念中它也是含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在里面的。根據五行論,結合一年中的4個季節,聯系武術習練時的5個模塊,可以總結歸納出季節、時間是傳統武術習練的一大規律。
春季五行屬“木”,“木”對應著傳統武術練習模塊中的速度,對應時間是03∶00-07∶00,也就是說在春季的時候最適合習練的是“速度”(速度:出拳速度、動作速度、沖刺速度),而且03∶00-07∶00是習練長功最好的時間,木旺。在學生備戰體育高考的訓練中,春訓是提高百米速度最好的時候,此理論與五行觀相符。
夏季五行屬“火”,“火”對應著傳統武術練習模塊中的“柔韌”,對應時間是09:00-13∶00,此時間段是天氣最熱的時候,也是上述的“三伏天”,在夏天的這段時間是練習武術柔韌效果最好的時間,事半功倍,火旺。武術習練者在此時間段里面應該多加強柔韌性的訓練。長夏在五行里面屬“土”,“土”對應著傳統武術練習模塊中的“功架”(功架:上盤功架、下盤功架、整體表現力),對應的時間是01∶00-5∶00、07∶00-09∶00、13∶00-15∶00、19∶00-21∶00,土旺。在長夏這個季節的上述時間里面,練習傳統武術功架是最好的時機。
秋季五行屬“金”,金秋十月、碩果累累,“金”對應著傳統武術練習模塊中的“身法”,對應時間是15:00-19∶00,金旺。傳統武術中的身法是重中之重,在習練傳統武術時,身法往往是最難模仿練習的,“三月成其形,三年成其神”,這個“神”在傳統武術中身法占一大部分。在此季節時間內習武者應多練習身法動作,符合天人五行觀念,適宜造就上乘功法。
冬季白雪皚皚,五行屬“水”,“水”對應著傳統武術練習模塊中的“力量”(力量: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力量、爆發力等),對應時間是21:00-01∶00,水旺。參加過體育訓練的隊員可能都知道冬訓,冬訓是一個刻苦的蓄力過程,“要想成績好、冬訓就得吃大苦”,冬季是力量的展現和增強,在上述季節時間內是最好的提升力量的階段,從五行觀來看也是交相呼應的。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其習練體制應與“天人五行觀”交相輝映,才能凸顯其最大的效果與功能。在傳統武術習練之中,應根據五行生克理論,從天人合一觀著手,按照五行相對應的時間、季節、生克原理,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練習相對應的傳統武術招法,從而可更好地加強自身的身體素質,提高傳統武術練習之效果,進而提高傳統武術技能。